1. > 电脑手机 >

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有第一雄关之称的是)

中国长城十三关双语介绍?

长城十三关指的是:

第一关 秦皇岛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

第二关 黄崖关。又称“小雁门关”,始建于北齐时期,为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黄崖关位于现今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明代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重新设计、包砖大修

第三关 居庸关。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位于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关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第四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被称为“畿南第一雄关”。

第五关 倒马关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第六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周围900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

第七关偏头关。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

第八关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有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有第一雄关之称的是)


第九关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十关杀虎口关。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杀虎口关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杀虎口”关。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

第十一关甘肃省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第十二关。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于西汉置关,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第十三关玉门关。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剑门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对联?

剑门关对联:

一,蜀道关头险;

& & & & 剑门天下雄。

二,剑截雄关摩日月;

& & & & 门悬绝壁下荆吴。

三,风月无边,北望秦川八百里;

& & & & &江山如画,万古天府第一关。

还有仿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剑门关长联,因是仿作,文字太长,未予抄录。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剑门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插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对立,其状似门,古人称“剑门”,自古就有“剑门天下险”之誉。

长城的13关的特点?

1.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被誉为“天下第一关”。长城的许多关口都有天下第一关的称谓,但因城门匾额为明代萧显书,字体刚劲浑厚,使得山海关独具一份似浑然天成的雄伟气势。清军入关,就是从山海关进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也是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紫荆关,位于保定市,是进入太行山的主要关口,因所在地多紫荆树而得名,是我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倒马关,位于保定市唐县倒马关乡倒马关村,因山路险峻,战马通过时经常摔倒而得名。

4.黄崖关,位于天津蓟县。现存主要为明长城关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原有基础上主持建造。

5.居庸关,位于北京昌平区,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是国家级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与前文介绍的紫荆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6.平型关,位于大同市灵丘县。可能大家第一印象是平型关大捷,对!就是在此地。因损毁较为严重,现存只有部分遗址。

7.偏头关,位于忻州偏关县,因地势东高西低,向人的头偏着一般,因此得名。现存城关主要为明朝时期修建完成。

8.雁门关,被誉为“中华第一关”,位于忻州代县,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有“沉鱼落雁”之美的王昭君—昭君出塞,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亲。著名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描写的也是雁门关。还有广为流传的杨家将可歌可泣的悲怆报国......等等,皆出雁门关。

9.娘子关,被誉为“天下第九关”,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地势险要,为三晋门户,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率军驻守于此得名。

10.杀虎口关,明朝称“杀胡口”,是内蒙古进入晋北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位于朔州市右玉县。

11.嘉峪关,位于嘉峪关市,历经168年时间建成,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之一。同时也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个人感觉这个称呼更为名副其实,因深处西北,紧靠大漠,远处祁连山脉延绵不绝,峰顶皑皑积雪清晰可见,大漠、城郭、山脉、白雪,俨然是一片雄奇瑰丽的壮丽景象。

12.阳关,位于敦煌市西部,同样为“丝绸之路”重要关隘,现今大部分遗址已被大漠吞噬,留下部分残存遗迹。唐代诗人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描写此地。

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有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有第一雄关之称的是)


13.玉门关,位于敦煌市,为“丝绸之路”重要关隘之一。2014年,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申请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唐朝诗人王焕之凉州词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对玉门关雄伟壮阔却又苍凉之感的描写。

北山雄关是什么关?

雄关的意思是雄伟显要的关隘,所以雄关指代多个关口。比较知名雄关关口有:1、嘉峪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2、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称,和嘉峪关遥相呼应。3、雁门关,被称为中华第一关,在过去是历朝历代的兵家重地。

中国九大雄关位置?

1、山海关

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2、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是四大重要关卡之一,“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太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3、紫荆关

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有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是(天下有第一雄关之称的是)


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4、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阳泉市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是晋冀的咽喉要地,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5、平型关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

6、雁门关

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7、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8、武胜关

位于河南信阳与湖北交界处,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是古义阳三关之一,中国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重要隘口。

9、友谊关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

长城八大雄关有哪些?

长城八大雄关有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

以下是八大雄关的详细介绍。

1、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2、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紫荆关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4、娘子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因唐代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此名。

5、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6、偏头关

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所建,明宣德、天顺、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庆年间均有修建。

7、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8、玉门关

中国汉代长城关隘及障塞烽燧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北境。史籍记载,汉武帝为抗御匈奴,联络西域各国,隔绝羌、胡,开辟东、西交通,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分段修筑障塞烽燧。

万里长城十三关双语介绍?

第一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明洪武十四年筑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此匾额长5.19米,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第二关 黄崖关:黄崖关是津门十景之一的蓟北雄关,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又称“小雁门关”,北齐时建,明代重修。

第三关 居庸关:居庸关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北京昌平区内,得名始于秦代。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燕国时已成为军事要隘,汉代已经颇具规模,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成吉思汗灭金即入此关,现存关口建于明洪武年间。

第四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自古便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始建于战国时期,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蒙古军破紫荆关逼近北京。

第五关 倒马关: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村,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与居庸关、紫荆关合成为内三关。

第六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明正德年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千人,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

第七关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洪武年间修筑,明朝时,偏头关既是晋北门户,也是晋北与内蒙古互市的通商口。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

第八关 雁门关:“中华第一关” 又名西陉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说到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抗辽英雄杨家将保家卫国前仆后继的故事。雄关雁门,居“天下九塞”之首,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第九关 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十关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 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明朝时蒙古贵族南侵长城,多次以此口为突破点。而明王朝派兵出长城作战,也多由此口出入,所以起了这么一个杀气腾腾的名字。清朝统治者对蒙古贵族采取怀柔政策,将“胡”字改为“虎”字。由此杀虎口之名沿用至今。走西口就发生在此地。

第十一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1965年以关名建市。

第十二关 阳关: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说到阳关马上会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千古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十三关 玉门关:玉门关也叫“小方盘城”,因相传和阗美玉经此输入中原而得名。位于敦煌市西北约102公里处,为汉代西陲两关之一,是丝绸古道西出敦煌进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经关口,自古为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

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号称天下第一关?

在1990年以前,山海关一直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关。不过,后来人们发现,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是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虎山镇的虎山长城。

山海关离京师只有约280公里。在山海关和京师之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骑兵在这一带畅通无阻。如果敌人占领了山海关,京师会直接面临着敌人的攻击。所以,山海关直接关系到京师的安全。天下第一关名副其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