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六识是哪六识 开悟前的12个征兆

六识指什么

六识是大小乘通说之法门,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唯识学派则加上末那识与阿赖耶识,称为“八识”。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言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 六尘而生的见闻嗅 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因为是 八识中的前六识,故常被称为前六识。

【六识】《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编)》

依于六根,接于六尘,所生之识有六,谓之六识。识者了别之义,以能了别诸尘之故。六识者:

一、眼识 即见色之(见)是。

六识是哪六识 开悟前的12个征兆六识是哪六识 开悟前的12个征兆


二、耳识 即闻声之(闻)是。

三、鼻识 即嗅香之(嗅)是。

四、舌识 即尝味之(尝)是。

五、身识 即感触之(感)是。

六、意识 即知法之(知)是。

此之六识,即见、闻、嗅、尝、感、知之义,又有六情之名,兹不赘及。

六识的分类

六识者,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识也。谓依五根能见五尘,而为五识,于五尘境,而起分别,为第六识。

【一.眼识】,谓眼根若对色尘,即生眼识。眼识生时,可能见色,而未起分别也。

【二.耳识】,谓耳根若对声尘,即生耳识。耳识生时,可能闻声,而未起分别也。

【三.鼻识】,谓鼻根若对香尘,即生鼻识。鼻识生时,可能嗅香,而未起分别也。

【四.舌识】,谓舌根若对味尘,即生舌识。舌识生时,可能尝味,而未起分别也。

【五.身识】,谓身根若对触尘,即生身识。身识生时,可能觉触,而未起分别也。

【六.意识】,谓意根若对法尘,即生意识。意识生时,即能于五尘之境,五识能动反映分别善恶好丑也。

人的六识是什么,什么叫六识

1.六识为:眼、耳、鼻、舌、身、意。

2. 眼识:即见色之(见)是。

3.耳识:即闻声之(闻)是。

六识是哪六识 开悟前的12个征兆六识是哪六识 开悟前的12个征兆


4.鼻识:即嗅香之(嗅)是。

5.舌识:即尝味之(尝)是。

6.身识:即感触之(感)是。

7.意识:即知法之(知)是。

8.此之六识,即见、闻、嗅、尝、感、知之义,又有六情之名,兹不赘及。

佛家所说的六根,六识,六知是指的什么?

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心识。喻如‘六窗一猿’,六识之体为一,而起作用之门户则六,概系六识说最初之意义。六识中,第六之意识称为第六识,后世更赋予六识、意识、分别事识、四住识、攀缘识、巡旧识、波浪识、人我识、烦恼障识、分段死识等十名,称为六识十名。

除以上六识外,唯识宗另举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即阿梨耶识),成立八识说。其中从眼识至身识之五识(与六识说相同),总称为前五识。至第六意识,称为前六识。至第七末那识(即第七识,或单称七识),称为前七识(或单称七识)。前七识以阿赖耶识为所依,而缘各境转起,故称为七转识或转识。而前六识能清晰识别对象,故称为了别境识。第七末那识称思量识,第八阿赖耶识称异熟识。据护法之唯识说,八识中第六与第七识具有执着虚妄之对象为我或为法之遍计性,故称‘六七能遍计’。而前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因无我、法之执着,故称此为‘五八无执’。复次,印度之无相唯识派认为八识之体性皆同,故主张八识体一之说。但有相唯识派及唯识宗则谓其体性各别,而主张八识体别说;且二识乃至八识同时并起,同时转起(俱转),称为八识俱转。然而,小乘有部宗等不主张二识并起,异于前说。

“六根”、“六尘”、“六识”是什么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根有能生的意思,也就是说六根能生六识。“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是六根所缘的外境,因能染污人们的心灵,所以叫六尘。“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对六尘而产生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就是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称为十八界。

六识是哪六识 开悟前的12个征兆六识是哪六识 开悟前的12个征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