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适合什么人读

推荐《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绝对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稍带苦涩,但又可治病的良药。也许阅读过程中你会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不爽过后, 抬头看窗外,满目清凉,世界会美好很多……

豆瓣上的评分是8.6,是一本高分书,作者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跟作家古贺史建,但说的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学说。

为什么说它帮助我最大呢?

我也不是专业人士,过多的理论就不说了,其实就是这本书在下面要说的3个方面,颠覆了我很多看法,帮助我走出了很多思维误区。

生活就是个跳坑爬坑的过程,我就是个普通人,如果这些内容对我有用,那对你,很大可能也具备参考价值。

一、自我接纳

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明明上的是同一所大学,但是身边有很多比自己牛不知道多少倍的人,每次看到他们的成就,就总是暗暗发誓,一定要超过他们。

在每个学期头,我都会列一大张计划,减肥、创业、学习、看书、旅游等等,全部都漂漂亮亮写着,还用了各种各样原则定理,但改变哪有那么容易对吧,最后总是破罐破摔,对自己破口大骂,很多次,都产生了自我厌恶的心理,自己可能生来就是个loser,一生也就这样交代了。

后来接触到这本书,才慢慢学会了接纳自己。

阿德勒认为,人生并不是一条通往某个目的地的直线,人生是无数个小点的连续,就比如果旅行,并不是非得到达目的地才叫旅行,从踏出家门那一刻起,旅行其实就已经开始了,路上的点点滴滴都值得欣赏跟珍视。

弱者跟强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弱者认为只有进步了,才有资格享受自由,而强者则认为,只有自由了,进步才有可能发生。

认真其实就够了,没有必要那么深刻,就像运动,并不是非得减肥成功,才能享受运动带来的快感。

“如果连自己都接受不了,还谈何改变呢?”虽然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但在当时就快要放弃自我的情景下,却是能救命的。

关注你能改变的,接受你改变不了的,这就是所谓的踏实。

二、原生家庭

弗洛伊德学说里有一个“决定论”,我们的命运由外界决定,如果你小时候遭遇过不幸,你犯罪就是理所应当的,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

很多人都很相信这个说法,都把问题的源头归咎于原生家庭,包括我以前也是这样,不自信,不敢上台演讲,在陌生人面前不敢开口,任何竞赛类的活动,总是觉得自己技不如人等等,当时非常怪罪自己出身的环境,父母木讷,家庭贫困。

但看了这本书之后,了解到了阿德勒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是:你的生活模式,完全是自己选择的结果,跟外界无关。

举个例子,就比如我自己吧,之前的我不太敢在人前讲话,跟很多人一样,我一直用自己有社交恐惧症来安慰自己,而且这个社交恐惧症,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导致的,这样我就心安理得的龟缩在自己的角落里。

但实际上,我不敢跟别人说话,其实是害怕自己说了不恰当的话,会被喷,根本不是什么社恐患者,所以,我就用社恐当挡箭牌,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我有社交恐惧症,否则我也能侃侃而谈。

阿德勒认为,之所以你性格扭曲,是因为你出于某种目的,主动选择了这个扭曲的性格,人总是战略性地选择某个情感,来达到别的什么目的。

原生家庭的影响一定是存在的,但现在面对问题的是你,选择解决还是选择逃避,都是自己的事情,让自己不遗憾的做法,就是在遗憾的条件下,把事情认真做好。

这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的思维方式之一。

三、不要直接追求认可

这其实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主题。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么个例子,一个比较矮的人,他非常在意他的身高,总是担心被别人嘲笑,非常烦恼。后来有个朋友跟他说,其实矮个子也是一种优势来的,因为个子矮,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威慑力,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这也是优势啊。

这个人一听,觉得好像也是啊。其实根本就没有谁整天嘲笑他,最在意自己身高的,还是你自己,最在意别人认不认可的,也还是你自己。

阿德勒认为,人一切烦恼的根源,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为什么?因为你总是靠别人的认可而活。

尤其是现在信息社会,有讨好型人格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都急于把自己能求赞的一面表达出来,就为了他人的认可。

以前我花3个小时精修一张图片,发到社交媒体上后,如果没有理想的点赞数,就会影响一整天的心情;

假期不敢发朋友圈,因为自己的旅行看起来真没别人的高逼格;

不喜欢看什么球,却熬夜追直播看新闻,就为了明天不被大家当外行;

身边有很多伪精致的猪猪女孩,猪猪男孩,在图片视频里财务自由;

这样的后果,其实大家也都知道,无非就是空虚了,迷茫了,很多时候没法尽情享受了。

电影《白日梦想家》里,西恩.潘饰演的野外摄影师,有一段台词让我印象很深刻。

世俗的成功确实要收获大家的认可,享受当下也并不是叫大家完全抛弃追求,你做得好了,认可自然也就有了,但你要记得,你并不是为了别人的认可,才做得好。

这本书能解决你所有问题吗?当然不可能,书也不能当饭吃,但他回答了如何幸福的问题。

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适合什么人读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适合什么人读


不再以别人的认可为目标,直接追求认可,也就是所谓的「被讨厌的勇气」而改变需要勇气,岸见一郎说。

真心推荐给大家,虽然不知道有没有准确表达我的意思,但这本书确实改变了我很多,如果对你有用,就麻烦你花1秒钟点个赞点个收藏,感谢美丽可爱的您嘞。

知乎关注诗和远方哦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庆的勇气》里有一句话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大家有过以下的烦恼吗?

与别人比较,觉得自己都不行,工作不行,能力不行,外表也不美丽,很自卑。太在乎他人的评价,到处讨好他人,委屈求全,不散拒绝别人,害怕被人讨厌,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行,处处碰壁,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无所事事,感觉努力都是徒劳的

以上的情况,如果你也遇到过,就请打开《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它帮你揭开人际关系的神秘面纱,走出自申的误区,收获改变的勇气,就满意的人生。

《被讨厌的勇气》的理论背景是奥地利情神病学家阿德制的“个体心理学”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享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前者研究阿德勒心理学30多翻译和写作了多部闸德勒心理学作品,是日本同恋勒心理学会认定顾同。

被讨厌的勇气阐述了面对工作、交友和爱三大人生课题时。

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归纳起来航是:更新认知,摆脱束搏,才有勇气做出改变,过上自由而幸榻的人生。

1.停止找惜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活中,很多人把自己跟别人比教,感到很自卑,说自己各种不好:“家庭条件不好,长得不好看,性格有缺的,太内向,不摘长交流,所以就变成期在这样,这慢不得我,要怪就怪爹妈没蛤我创造良好的条件,我要是生在富二代家庭,学历高,长得漂亮,肯定也 会过得很好,未现优异。“

这实标上是在找借口始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把现在不好的原因都归结到外部环境,纠于过去。

作者坚决反对原因论,认为过去的经历井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一个人的现

状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他过去的行动成就了他的现在。每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把操的

很多人虽然出生贫寒,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了白己和家族的命运。 和顺因论对立的,是目的论,即因为不想改变,不想吃苦,害怕失败,更思意呆在舒 适区享乐,所以就找各种借口,说没金钱,没时间,没人脉。所以无法进步。

作者称这种人是编造了人生说宫来达到不改变的目的,他们自己选择不改变,因为缺乏改变的勇气,害怕面对改变后的困难和失败。

停止一切借口,字出勇气来直面人生课题,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这才是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被讨厌的勇气》: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好书奇遇季#

你是否经常因为过去发生的事而难以释怀。

是否常常忧虑未来,而不敢做出决定,甚至杞人忧天。

你是否也害怕别人的眼光。

你也会讨厌现在的自己吗。

我想这本书,可以给你解决问题的答案。

《被讨厌的勇气》写了一个深陷自卑与不快乐的青年与哲人辩论的过程。

青年的疑问就像是每一位读者的疑问,在一次又一次的辩论与解释中,不仅看到了青年的变化,也是我们释怀的过程。

心理空间评价这本书说:“ 成长意味着独立,青年在面对独立的人生之时,以往的各种存在的焦虑会涌现而出。本书是人生路上思想的灯塔,它坚定而让人愉悦的言语,是青年未知世界的一点火种,照亮并引导我们属于自己的未来。 ”

没有人会选择让自己不开心。

但事实上,发生了什么并不会真正导致我们情绪的变化。

而是我们选择了用这样的情绪对事情做出反应。

书中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

某天下午,一个人在咖啡店看书,从旁边经过的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到了他新买的衣服上。

他勃然大怒,平时从不大声说话的他在公共场合大发雷霆。

我们会觉得,是因为太过于生气了,所以才会大发雷霆。

但事实上,是为了大发雷霆,才变得愤怒的。

也就是说,我们愤怒的情绪只是我们大发雷霆这种行为的一个合理化手段。

不管怎么说,在公共场合那么做,是失礼的。但因为我有着愤怒的情绪,一切就变得有道理了。

因此,书中给出了一个这样的理论:“ 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如何去诠释。 ”

有人因为受了一些挫折 ,就开始破罐子破摔,因为他觉得,反正事情已经这样了,所以我再怎么堕落也不是自己的原因。

想要堕落是自己真正的目的,而过去的挫折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段和借口。

改变自己的目的,也就会改变一切。

假如目的是想要不断进步,战胜自己,那么过去的挫折就不会再是心理的创伤,而是经验,是武器。

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说:“All the world's a stage. ”

全世界都是舞台,我们就像舞台上形形色色的演员,诠释着形形色色的剧目。

而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有的人把人生比喻为爬山,只有登顶的那一刻才算是圆满。

而书中的哲人把人生比喻为舞台,高潮固然精彩,但其他每一帧的动作,也值得喝彩。

这时候我们可以解答最开始的问题了。为什么我们对过去念念不忘,又对未来杞人忧天。

就像在舞台上的演员,当强光灯照向自己,那么哪怕连第一排的观众也看不到了。而假如把灯光打向整个剧场,就能看到一切,但却让自己紧张了。

把灯光照向自己,照向此时此刻,照向现在的那一个点,才是对待人生最正确的方式。

在黄土地上,用塑料袋和蔬菜做衣服走秀,再到出席高端服装秀场的陆仙人,他之前也不知道他真的有一天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他每一次视频,就做好那每一次,认真地活在当下,就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想要做的事情此时此刻就开始去做,不要再说“等到什么什么时候”或者“假如我怎么样就可以”

那样只会永远活在未来。

聚焦现在,认真地生活吧。会收获爱与自由的。

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适合什么人读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适合什么人读


改变目的,就改变了我们的行为。

聚焦此时此刻,就能安心地做好当下的事。

最后,我们需要有一颗洒脱的心和被讨厌的勇气,才可以自由地呼吸。

杨幂之前面对那些讨厌自己的人,她说:“ 不用在意说你坏话的人,因为她们要么不如你,要么就是嫉妒你。”

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让每一个人都喜欢,所以过多的纠结和在意别人的看法,只会让自己变得唯唯诺诺。

慢慢地成为讨好型人格。

不敢拒绝,不敢做自己。

我们羡慕那些活出自我的人,就像王菲和谢霆锋的敢爱敢恨。

就像萧亚轩,永远和年轻人恋爱,永远充满吸引力。

就像走在 时尚 前沿,敢于创新的达人们。

被讨厌又怎么样,被讨厌就一定也会被喜欢。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被讨厌的勇气》有书共读解读

【本书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讲了一个满怀困惑的青年与一名睿智的哲人深入交谈的故事。哲人认为世界是简单的,人们可以随时获得幸福。而青年却对此很困惑,经过彼此的辩论,青年终于走出迷惑,找到了自己的简单世界。

这本书不仅是适合普通大众的自助手册,其专业程度更是可以作为专业人员的临床指南。书中不仅分析了生活中种种烦恼的根源,还一一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对于“人如何能够获得幸福”这个哲学问题,给出了极其简单而又具体的“答案”。

【作者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有两位,分别是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贺史健。岸见一郎活动的主要领域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他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古贺史健在年近30岁时,接触到阿德勒的心理学,被他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

书本的原案是岸见一郎负责的,他主要把控整本书的思考历程。古贺史健是一位擅长对话体的作者。两位作者经过艺术加工,将阿德勒的勇气心理学总结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带给我们人生的启发。

【本书目录】

本书的赞誉

推荐序一 勇气的心理学

推荐序二 自我的枷锁和解放

推荐序三 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

译者序

引言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第三巨头”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弗洛伊德说错了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你想“变成别人”吗?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适合什么人读被讨厌的勇气讲的是什么 被讨厌的勇气适合什么人读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 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锁链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那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人际关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有鼓励才有勇气

有价值就有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

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舞 动 人 生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

后记

作译者简介

【本书金句】

1.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2.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3.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

4.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5.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6.背叛是他人的课题,遭到背叛若悲伤就尽管悲伤。而如果正是因为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才不敢付诸行动,就会无法与任何人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7.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能获得勇气。

8.幸福即贡献感。

9.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连续的刹那。

10.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精华内容】

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中,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解读了阿德勒的心理理论,分别是如何看待过去对我们的影响,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束缚,如何平衡现在与未来的相互关系。

1.如何看待过去对我们的影响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指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幸与不幸都是自己的选择。

生活总会有很多起起伏伏,总需要面临很多苦难,不改变也许是最简单处事方式,但是改变生活方式才能让我们走出困境。只是,改变生活方式需要莫大的勇气。当感到不幸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只不过是缺乏“勇气”,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对我们的束缚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作者为我们讲解了阿德勒心理学的两个解决办法,课题分离和创建共同体感受。

(1)课题分离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当觉得自己的人生很苦恼的时候,首先要想清楚这是不是自己的课题。分清楚是谁的课题后,不要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2)共同体感受

建立共同体感觉主要有三种形式: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首先,自我接纳并不是盲目的自我肯定,而是能够分清楚什么是能够改变的,什么是不能够改变的,对于可以改变的事情要拿出改变的勇气。

其次,他者信赖讲得是对他人无条件的信任。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添加任何附加条件,不考虑对方会不会背叛。

再次,建立共同体感觉,需要有“他者贡献”的觉悟。这不是说要牺牲自我,而是真心实意地将他人视为伙伴,思考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并积极的加以实践。

3.如何平衡现在与未来对我们的影响

人生不可能是一条线,它会有波折,每一个瞬间都是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点,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只有把握“此时此刻”。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我们需要明白起决定性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人生并不存在什么普遍性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要走的路。

世界是由无数个小“我”组成的,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策划人:谦钟素,只想简简单单畅游文字之间,找寻生命的意义。

主播:杨枪枪,有书签约主播。媒体人。每晚9点和你说晚安,用声音治愈每一个孤独患者。公众平台:小杨说事儿。微博:杨晨太沉。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部心理学读物,作者介绍了著名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本书以一位青年的疑惑开启,一位年迈的哲人解答青年的疑问,其中就引用了阿德勒的观点。阿德勒师从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并在个体心理学上有自己独创的理论。他更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个体应该善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这本书通俗易懂,没有复杂的心理学理论,通过青年和哲人的对话,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获得幸福。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更侧重论。原因论强调的是过去对我们的影响,认为我们的现在包括未来,都是由过去的我们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所决定的。

比如过去我们吃了很多高热量的垃圾食品,现在就会变得肥胖。从某种程度上讲,原因论有一定道理。毕竟,我们过去的活动轨迹肯定会对现在的生活有一定影响。

但原因论有一个缺陷,它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面临现况时,我们是可以重新做出选择的。之前吃了很多高热量食品,现在开始,可以戒掉它们,开始运动,慢慢地也会恢复好身材。基于当前的现状,我们可以重新树立目标,然后采取行动。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目的论。

我们当前采取的行为是根据自己当前的目的触发的,不是过去的行为导致的。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让我们知道,任何时候,我们都有办法做出改变。而不是只会被动的接受过去的行为带来的结果。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不可能脱离了环境而存在。当我们处在一个环境中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和环境中的事、人打交道,形成不同的关系。

工作中,我们需要处理和同事的关系;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和朋友、家人的关系。关系处理的好坏,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我们所处的社会比较崇尚“成功”,即拥有更高的声誉、拥有更多地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很多人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比别人更有钱了,就觉得自己很有优势。比不过,就会觉得很自卑。这种环境造就出来的人会携带更多竞争的意识。不断地和别人进行比较,我就要赢。

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自我,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当然竞争不一定完全是坏事,有竞争可以更能激发我们的动力和潜力,达成我们的目标。

但需要注意的事,在竞争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丢失掉自己内心原本最渴望、最纯真的东西。

生活中我们可能见过这样的人:工作上从来不拒绝别人,别人有需求他都愿意帮助别人。让自己能时时刻刻满足别人的期待。但当自己有需要别人帮忙时,别人却不一定能帮得上。我们也称这种人为老好人。

他们不愿意拒绝别人,担心拒绝别人后会和别人的关系不好。想着只有帮别人的忙,才能维护自己和别人的关系,想让自己满足别人的期待。

但别人的期待其实是一种陷阱。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期待也不一样。满足别人的期待意味着事事要顺着别人的心意来,这样很可能会迷失自我。

因为人和人不同,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满足别人的期待很可能是为了内心自己的安全感,担心如果不这样做会被别人孤立。

但事实上,坚持自己的想法,别人才会看得见自己,更容易在别人眼中留下印象。一个老好人当久了,人们只会习惯他的付出,并不会因此而感谢他。

为了不再期待别人的满足,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课题分离”,知道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我帮了对方,对方应该感激我。

我如果要求对方做点什么是理所应当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回报思想”。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为伴侣做了一些事,就堂而皇之要求对方来报答自己,而且往往还夹杂着道德绑架。

我对你都已经这么好了,你为什么不能对我好。对别人好是自己的选择,别人如何对自己是别人的选择,如何看待别人对自己也是自己的选择。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对一个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我们自己理想所想,或者如我们某些亲近之人所期待般优秀,但是不够优秀的人的人生就少了一些意义了么?不可能的,他们有着其他的经历和其他的意义。

人生并没有结果,如果人生的意义要从登上山顶オ开始算起,那大多数登不上山顶的人的人生就都白过了。

可事实上并不是,人生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片段组成的,这些片段和片段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都是等同的,就是我们选择体验哪一些罢了,但不管我们选择体验哪一些,每一个片段都是值得感受的一一登上山顶的感受是人生,爬山的过程也一样是人生,人生是一个完全自由的游戏,没有跑道,也没有目的地。

重点就是多关注此时此刻的感受:此时此刻,你如何定义这些经历的意义,你自己想对这些经历产生怎样的感受,这就是幸福的秘密。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1)

最近有点颓,于是把这本买了好长时间一直没读的书,花了两个下午读完了。真的是一本令人震撼且颠覆的书,至少书中的很多的观点是刷新了我的认知的。

书名《被讨厌的勇气》,相信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可能也看过,这是一本以阿德勒心理学(其实我觉得更接近哲学)主要观点为核心,通过一位哲人与青年的对话,来一一讲解我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烦恼,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解决。

如果生命是一场游戏,这本书就像是一本超级攻略。 我相信每个人读这本书都会收获很大。

这本书一共分为5章(5个夜晚的对话),今天先分享下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的不幸到底是谁造成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

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有着潜意识的目的,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认识到。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母亲正在和女儿因为学习上的事情大声争吵,正在这时候,电话铃声想响起来了。“喂喂?”慌忙拿起话筒的母亲的声音中依然带着一丝怒气。但是,打电话的人是女儿学校的班主任。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母亲的语气马上变得彬彬有礼了。就这样,母亲用客客气气的语气交谈了大约5分钟之后,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开始训斥女儿。

在这个故事中,一般我们都认为一定是这个女儿做了不好的事情(原因),所以惹得这个妈妈如此愤怒。

但按照阿德勒心理学的理解:这个妈妈其实是想通过愤怒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让女儿害怕,不敢不听话,让女儿从此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

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是不是很颠覆的观点,但是又觉得很认同, 现实中我们往往就是通过愤怒来让对方屈服,以达到控制的目的,只是大多时候我们都是拿原因来为自己做借口。

再说一个小故事:

一个女学生,特别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她找到心理医生说无论如何都想治好脸红症。医生问她:“那你治好了脸红症,你想做什么呢?”她说她有一个想要交往的男孩,虽然偷偷喜欢了很久,但还没有表明心意。她还说等一治好脸红症,就马上向他告白,希望能够交往。

这位心理医生的回复是:“脸红症很好治,但是我不会给你治。因为你需要脸红症来接受对自我或社会的不满,以及不顺利的人生。你还要用“这都是因为脸红症,所以我不能……”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呢。……”

发现了吗?对这个女孩来说,最害怕最想逃避的事情就是,告白被拒绝,是失恋可能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

所以她“捏造”了脸红症,以此来进行自我逃避,便可以不去告白,也就没有了被拒绝的可能。最终抱着:“如果治好了脸红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

在这个故事中,这个女学生逃避的目的,就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有着潜在的有利于自己的目的。

阿德勒的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原因,反而很可能拿原因来当作自己止步不前的借口。

比如很多人了解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的童年遭遇影响了我的现在,所以我无法改变。

但问题其实不在于“发生过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当认识到我们的不幸是自己为了某种目的选择的结果,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改变,只要重新作出选择即可。

但这是需要勇气的!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也被称为勇气心理学。 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这本书的整个第一章,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此刻的现状都是 自己选择 的结果,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重新选择来改变。

接下来的一章的主要内容是:我们的所有烦恼来自哪里,怎么产生的?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去找到解决的办法。

且等下回分解,感谢您的阅读~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并非是说我们一定要故意让人讨厌,而是不刻意去寻求他人的认可。有朋友说在不妨碍他人的情况下活出自我 ,也就是自由。而自我的绽放总会引来讨厌,有勇气被人讨厌也需要实力,有被讨厌的勇气才有幸福的勇气。

假期听李松蔚老师讲述《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这本书作者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采用“对话体”的写作方式,设定了“青年”和“哲人”两者,青年如我们一样,有很多困惑,对人生需找到答案,而哲人学习了“阿德勒心理学”,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同时也堪称为思想家和哲学家。谈了五天五夜,青年被说服了,走向幸福的道路。这五天的主要图例如下:

总结对话的几个关键点,确切说是李松蔚老师三天讲述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原因论与目的论思考方式。阿德勒心理学讲行为的两种模式,我们做事的出发点是居于原因论还是目的论,原因论和目的论是解释世界和事物的不相同视角。如果是原因论,当一件事发生时,就会去找寻事出有因的原点 ,过去做的事情导致今天事情发生。比如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会去想引起这次事故是因为当初吃野味的人。如果是目的论的思考方式,就去分析这件事最终的目的是走向什么方向。我们要众志成城 ,战胜疫情,于是目标变得明确 ,清楚当下这一刻最该做的事是什么。不是去找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接纳现在,就是我知道这个事情发生了,它是事实,它就在我身上,它就在我的生活里。我对这个事情已经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或者我也不觉得说这个事情,我已经接受了,它就在这里,你必须得先度过这个阶段。

二.课题分离 。 课题就是要解决的问题,分离就是把它分开。你想现实生活当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出现了以后,我们应该让谁来解决,谁要为这件事承担责任。《蜘蛛侠》电影中,他叔叔跟他说了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责任越大,你改变这件事的可能性才越大,你才会做事情让这个事情变好。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才越大,责任越大改变事情的可能性更大,才会做事情让这件事变得更好。 《曹刿论战》中有句名言,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这鄙,未能远谋。”对于有共同利益需要承担责任的事也不能任由之。课题分离基于两个前提,一是我是有能力的,二是人人都是我的伙伴。人际关系困扰着我们,有时不小心干预别人太多,有时觉得自己受制约太多,而天下事无外乎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爷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协助他人之事、谁承担后果,谁负责改变。当你觉得自己都是正确时,也就陷入了人际纷争,能理解和接纳他人,有包容心,也尊重自己,有自信心。

三.做有价值的事与追求别人的认可的区别。什么叫做对别人有价值的事?它和追求认可的区别在那里,追求认可是不但做了这件事,我特别希望别人能领我的情,特别希望别人看到我做这件事为他好,他能给我一个反馈、回报,觉得这是我要的,这叫追求认可。追求他人的认同,已经失去了自己的权利。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追求优越性是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高出别人一筹。

有益的书籍引导我们成长,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很简单,人生很简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