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土面积对比)

本文目录一览: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历史恩怨详细分析

巴以两国的冲突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有民族、宗教、各方面的因素,也有大国干预的外部因素。根本原因是两国对同样的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请求。

公元前20世纪前后,犹太人的祖先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希伯来王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犹太人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流亡全世界的。

巴勒斯坦地区曾是犹太人的故乡,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圣经》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犹太人认为巴勒斯坦自古就是属于他们的领地,这在《圣经》中就有记载。不过巴勒斯坦人不承认这点。

真正的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巴以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数个世纪以来,许许多多流亡海外的犹太人一直试图返回以色列。

18世纪便有数波小型的回归潮,从数百到上千人不等。第一次大规模的回归浪潮则始于1881年,散居在世界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为了逃避迫害,开始回流到巴勒斯坦,即古犹太国之地。

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他召集了第一届“世界锡安主义大会”,大会决议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成立,帮助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

锡安主义运动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回归浪潮(1904-1914年),约有四万名犹太人返回定居。1917年,英国外长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Jewishnationalhome),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1920年,国际联盟委托英国管辖巴勒斯坦。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第三和第四次回归浪潮。接着在1936年-1939年又有数场暴动发生。

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执政,掀起第五次犹太人回归浪潮。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30%。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

1944至1948年之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

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

将巴勒斯坦地区再分为两个国家(上次巴勒斯坦领区77%给予阿拉伯人,成为今天的约旦),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分治方案在已开发领土上大致采取照顾传统聚居点、按人口比例均分的原则,但考虑到未来大量犹太难民的迁入,将南部人烟稀少的沙漠地区内盖夫划入犹太国。故犹太人以相对少的人口获得了较多的领土。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国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加入联合国,成为成员国,保障其在国际上获得广泛承认的国家地位。

在以色列建国之后,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战,开始了以色列独立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

不过,犹太人的民兵部队成功的阻挡了约旦军队,而地下的国民军组织部队伊尔贡也阻止了来自南方的埃及军队。

从6月开始,联合国宣布了一个月的停火令,在这段期间里以色列国防军正式成立。在数个月的战斗后,双方在1949年达成一则停火协议并划清暂时的边界,这条边界线被称为“绿线”(GreenLine)。

以色列在约旦河的西方获得了额外的23.5%的管辖领域,约旦则占有以色列南部一块山地区域和撒马利亚,后来那里被称为西岸地区。埃及在沿海地区占有一小块的土地,后来被称为加沙地带。

量的阿拉伯人口在战争中逃离新成立的犹太人国家,阿拉伯人将此次流亡称为“大灾难”,估计有400,000至900,000名阿拉伯人流亡,后来称为巴勒斯坦难民,联合国估计有711,000人,战争结束后,以色列不许这些巴勒斯坦难民重返家园。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问题就一直持续至今。

扩展资料: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

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2000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

犹太教古经典就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圣殿后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

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

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

。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犹太教的宗教导师)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决不能放弃圣殿山。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

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时常犹太人在西墙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则借助地理之便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以冲突

以色列、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三者是什么关系?

巴勒斯坦、以色列是敌对国家的关系。加沙地区因此也成为了两股势力搏杀博弈的“棋盘”。

1、几个世纪前犹太人因为残忍的异族统治,陆续离开后来的巴勒斯坦地区,到其他地方奔生活,后来,这里逐渐成为阿拉伯人聚集地,后来的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是一个在1988年11月15日,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约旦河西岸以色列占领区以及加沙地带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国家(实际上他的成立历史可以追溯到联合国的《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不过当时的阿拉伯人拒绝承认它)。

2、二战后,很多犹太人又陆续返回,加上一直生活在那里的犹太人,逐渐形成大的规模,1948年,犹太人主要在美英的支持下建立以色列国,同时将巴勒斯坦大部分富饶的地区划为以色列所有,建都耶路撒冷。

3、两国的主体民族犹太人阿拉伯人因为信仰、土地问题而慢慢集聚的不满最终演变为暴力冲突,历经第一至第五次中东战争和漫长的巴以冲突,仇恨暴力反而愈演愈烈。两股力量都无法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立场,也不愿意软化自己的立场,除了短暂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的阿拉法特时期外。

4、加沙地区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个地区,主要由加沙市及周边构成。后被以色列占领,以军队单边撤离后哈马斯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部队(巴解)夺取并完全控制加沙地区。

5、哈马斯是铁杆的主战派,一贯以彻底的强硬武力对抗以色列国著称。因此,它也是以军重点“照顾”的对象,所以,以军为了打击或消灭哈马斯对该地区实施封锁至今。这也就成了新的巴以问题的焦点。

6、犹太人的历史很悲惨,巴勒斯坦人民一样非常无辜和悲惨,虽然犹太人遭受了二战种族清洗,非常让人同情,但涉及到他自己的利益时,手段同样是非常冷酷无情的,终归说来,是利益的驱动和一些卑鄙集团、国家的参与下,才变得越来越糟糕 

扩展资料: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铁杆盟友。全世界,只有巴基斯坦,在其国家《宪法》中,明确规定,破坏中巴友谊是犯法的,要坐牢。全世界,也只有巴基斯坦,在小学课本中,用中文和巴基斯坦文字,写上“中巴友谊万岁”作为正式课文。所以,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非常友好。

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指的是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化,无论巴基斯坦国内局势如何变化,中巴之间的友谊不变。巴基斯坦被中国人称为“巴铁”,而中巴关系被巴基斯坦人称为“流着奶与蜜的友谊”。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的原因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的原因是19世纪末英国纵容犹太复国主义者大量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大批移民就会导致当地社会不稳定。

以巴又一次发生冲突,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南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红海与埃及,其中犹太人口共689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犹太人起源于约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了躲避自然灾害和饥荒一度迁徙到埃及地区,被称为希伯来人,这期间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为了摆脱世代为奴的命运,希伯来人重新回到迦南地与另一支从沙漠来的希伯来人合并并自称以色列,公元前1013年以色列国王大卫宣布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以色列—犹太王国。

中东战争的介绍

二战之后,美国人继承英国人的衣钵,开始了美国人的霸权时代,霸权一是需要石油,二是榨取该地区的价值,这样在中东扶持一个亲美的国家,就可以更好的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再加上支持犹太人独立,也可以获取美国国内犹太人的青睐,于是在美国的支持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

5月15日犹太人还没有在建国的喜悦中回过神来,由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组成的联军从三个方向围攻以色列,以色列刚建国甚至还没有军队。匆忙之间组成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以色列随时都会亡国,犹太人向美国求援,并号召全世界的犹太人帮助以色列度过难关。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原来是一个国家吗?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不是一个国家。

巴勒斯坦国,通称巴勒斯坦。是中东的一个国家,由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两部分组成。加沙地带面积365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地区面积5800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领土为2500平方公里。

人口约1200万人,其中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人口为481万,其余为在外的难民和侨民。主要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而以色列国,简称以色列,是一个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的国家,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埃及。

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1980年,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2017年美国、危地马拉、捷克等国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计划将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

根据2000年以巴双方达成的谅解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耶路撒冷是容纳两个国家的首都,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也就是一城两府,而具有特殊地位的老城则主权悬置,国际共管。

扩展资料:

犹太人在公元前1200年开始定居于巴勒斯坦,在此生活了千年之久。并曾在此建立以色列王国。日后该王国分裂为两小王国,并分别为亚述和巴比伦帝国所灭。

公元135年因犹太人暴动,统治巴勒斯坦地区的罗马帝国将犹太人逐出该地区,并以非犹太居民移入,开始了犹太人的流浪生涯,也种下日后以巴冲突的种子。

由于流浪各地的犹太人受尽各种迫害和歧视,犹太复国运动一直未息。1917年英国发布贝尔福宣言表态支持犹太复国运动,在巴勒斯坦也掀起数波犹太回归运动,使得当地犹太人比率不断升高。

然而当地因犹太人离去已2000年,长久以来已成为阿拉伯人的传统领域,此种回归事对当地阿拉伯居民造成困扰,因而阿以冲突事件的升高也与犹太人的数量成正比。

然而犹太复国运动已成趋势,西方国家如英国亦表态支持,虽然当地阿拉伯裔居民表态反对,甚至不惜诉诸武力。

现代以色列国仍然于1948年5月1日宣布成立,并且向阿拉伯人呼吁和平,共建国家。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巴勒斯坦《独立宣言》。

宣布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目前,巴勒斯坦已拥有联合国观察员席位,并与世界上多数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勒斯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色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