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所写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撰写

历代帝王书法集赏,哪一个写字最好看

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很难选出最好看的。

宋徽宗赵佶算比较有名的,毕竟人家创出了瘦金体。

~以下内容转自知乎~

宋徽宗赵佶,他书法出于褚遂良一脉,结体参考了宋四家之一黄庭坚的放射体,即所谓长笔四展,中宫收紧。又吸收了初唐薛稷、薛曜的用笔,而独创瘦金体。首先,他的瘦金体是在基于复古和继承的保守时代书法的大胆创新。其次,宋徽宗融合竹兰画法入书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清丽姿态。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相对于宋朝的衰落,却是一种个性与个人思维、情感的集中表达。反观李世民的书法水平诚然相当不错,《晋祠铭》和《温泉铭》写得非常出色,与赵佶相比本人以为缺的是一种基于时代的创新,这在讲求继承、复古的相对保守的中国书法史上显得尤其难能可贵。李世民他在书法史上的最大影响个人认为就是全力推崇王羲之,把他提到千古一人的境地,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写论赞,谀词潮涌,疯狂收集王羲之书法真迹,又是搞兰亭陪葬又是集王圣教的,才导致后世之人群起鼓噪,尊王羲之为书圣。个人而言,单从书法本身而非时代而言,唐太宗、宋徽宗、清高宗等...无所谓谁高谁低,谁好谁坏,各自都有各自的神韵,不要根据大众不同审美儿淡忘书法修身静心的传承之力。

原文传送门

唐太宗为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功臣?

唐太宗推动书法是不遗余力,因而创造了大唐的书法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时朝政廉明,知人善任,因此国力鼎盛,民生富裕。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所写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撰写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所写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撰写


唐太宗以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贤明的君主垂名青史,鲜为人知的是他也酷爱艺术、精于艺术,是相当有造诣的书法家。

唐太宗曾向虞世南学习书法,他在位期间广收书家名迹临摹,并将真品三百余件分类装订成一百五十卷册,听政之暇即取出临摹玩赏。

流传的著名书法作品有“晋祠铭”和“温泉铭”。前者笔力雄浑苍茫,后者劲健流丽,二者皆极得右军遗意,在加上字里行间散发出英迈的帝王气度,二件作品位列大家之中亦毫不逊色。

唐太宗对中国书法史的影响,不只因为他杰出的书法创作,更重要的是他以帝王身份对书法的极力推广,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书法艺术最繁荣的时期。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所写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撰写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所写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撰写


“太宗初践阼,即于正殿之左设弘文馆”,“文武官品五等以上,听于馆内学书”,以书法名家欧阳询和虞世南为学士传授书法艺术。

贞观二年设立“书学”作为专门的书法机构,隶属国子监。除了书法教育机构的设置外,唐太宗并将书法列为科举考试录取人才的重要一科,明订“楷法遒美”为科举选士标准之一,于是书法艺术作为官吏选拔的要求走上制度,成为艺术繁荣的最强劲的推动力。

颜真卿,颜家庙碑,现代拓片的纸本

由于唐太宗的倡导,学书之习成为风尚,促使许多文人士大夫用心于书艺的研究,一时名家辈出,掀唐代书法艺术高潮。

若无唐太宗的倡导推广,恐怕不会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孙过庭、李北海等等这么多唐朝名家在书法史上绽放光芒。成就了中国书法史最璀璨的一页。

这样看来,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是历史“贤君”还同时是书法史上的大“功臣”呢!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写的

唐拓孤本《温泉铭》,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并行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

后被法国人伯希和骗购而去,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所写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撰写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所写 温泉铭是哪位帝王撰写


现藏法国巴黎图书馆,

其中有墨书“永征四年(653)八月围谷府国毅儿”,

为唐拓孤本。

《温泉铭》书风激跃跌宕,字势多奇拗。

俞复在贴后跋云:“伯施(虞世南)、信本(欧阳询)、登善(褚遂良)诸人,各出其奇,各诣其极,但以视此本,则于书法上,固当北面称臣耳。”

对其评价极高。

此碑书法不同于初唐四家的平稳和顺,而有王献之的欹侧奔放。

温泉铭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行书刻碑。

温泉铭的风格

《温泉铭》书风酷似《晋祠铭》,雍容和雅,丰满润朗,跌宕留美,字势多奇拗,全从二王一路来,宋代米芾的行书即源于此。近代俞复在帖后跋云:“伯施(虞世南),信本(欧阳询)、登善(褚遂良)诸人,各出其奇,各诣其极,但以视此本,则于书法上,固当北面称臣耳。”对其评价极高。此碑书风不同于初唐四家的平稳和顺,而有王献之的欹侧奔放。有人认为太宗书法在大王和小王之间,但从作品看似更多地得之于王献之。然而,出于帝王的威严,他对王献之却极为不恭,曾云:“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他讥讽小王之动机,后被宋米芾窥破,米芾《书史》中说得很清楚:“太宗力学右军不能至,复学虞行书,欲上攀右军,故大骂子敬”。唐太宗扬大王抑小王,曾影响了初唐的书坛,直至孙过庭《书谱》亦据此论。这一过错,一方面因抑制使激厉、奔放一路的书风暂时隐匿;另一方面也使志气平和的大王书风逐渐抹上了宫庭色彩,而渐失光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