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功德林战犯全部详细名单(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

本文目录一览:

功德林第一个被释放的人是谁?

功德林第一个被释放的人是吴绍周。作为功德林中第一个被释放的战犯,吴绍周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重获新生,和苦苦期盼的家人团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周恩来审查特赦第二批战犯名单,看后加一人,此人得知却又悲又喜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毛主席等人的建议下,决定特赦一批改恶从善的战犯。功德林中的战犯得知后,立即沸腾了起来。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一次特赦大会,但在此次大会中却有人喜有人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首席法官宣读了10名被特赦人员的名单。而此时站在人群中的一个人听到这个名单之后,心往下一沉:完了!

此次特赦尽管人数不多,但也给功德林的所有战犯带来了希望,就在周恩来审查第二批战犯名单的时候,发现缺了一个人,便在上面加了一个人的名字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其实,是有处理战争犯的打算,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都没有对这些人做出审判。

当时蒋介石刚刚撤退到台湾,我军也准备用武力解放台湾,所以这也是没有处理战犯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是,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政权尚未稳定,因此也不满足处理战争犯的条件。

1956年,国家形势渐渐稳定,处理战争犯的两个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处理战争犯的问题就被提上了日程。

1957年,公安部门向毛主席提交了一份处理在押病残战犯的报告,毛主席看后,当即决定不仅要处理这些人,也要释放那些表现好的人。

对此,周恩来表示了完全赞同,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以考虑分批释放,如果全部放出来的话是没有把握的。

就这样,在周恩来的建议下,作出了“一个不杀,分批释放”的决定。

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借着这个日子,毛主席认为可以借此释放一批改造得比较好的人。

对于毛主席的这个提议,在后来的会议上也一致通过,除此之外,他们还确定了特赦战争犯的前提条件: 被关押已满十年的,改恶从善的战争犯将会特赦。

国家主席刘少奇发布了特赦令之后,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关押在功德林一号的战犯令他们热血沸腾。

功德林一号战犯管理所,位于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一号,这里原本是一座叫做功德林的庙宇,后来在清朝被改造成一座监狱,能容纳一千人以上。

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安部接管了这里,成为了关押和改造国民党战犯的监狱。

不过关押在这里的人员并非是等闲之辈。

1956年,为了加强对战犯的统一管理,他们将全国各地的战犯关押到了北京、抚顺、济南、西安、重庆、内蒙六地的战争犯管理所。

而这些战犯中的200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则被全部关押到了北京功德林一号战犯管理所。

这些国民党高级将领得知特赦的消息后,激动不已,他们知道这是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对他们的恩情和善意,因此,他们专门给毛主席写去了感谢信。

1959年12月4日,特赦大会在全国各地召开,而在北京的功德林也公布了第一批特赦战犯的名单。

第一批特赦的战犯共有33个人,在功德林一号管理所就有十个人。

特赦十天之后,十位国民党将军来到了周恩来的住所,登门拜访。

这十位将领其中大部分的人都出自于黄埔军校,当时周恩来在学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因此当他们再次见到这位久别重逢的老师时,心中不免地有些愧疚。

周恩来看着面前的这些学生,一笑置之,邀请他们全部坐下后,与他们进行了亲近的交谈,如今的情景好像当年一样,周恩来在教室里悉心地教导他们,但如今却物是人非,他们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学生,甚至走上了离经叛道的道路。

周恩来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也并没有说什么,还细心地过问了他们的生活。杜聿明和周恩来聊天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当面道歉:“学生对不起老师,没有听老师的话。”对此,周恩来也没有责怪,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教好他们。

此次见面,他们共话情谊,再续缘分,周恩来也说出了国家对他们的期望,鼓励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而这些将领也想不到共产党会对他们这些敌人如此宽容,在周恩来的谆谆教诲下,这十人也此恩情牢牢地记在了心中,投身于国家建设的行列中。

而在此次特赦中,有一个人并没有听到特赦自己的名字,所以在听到全部名单时,他的心猛地一沉:完了!

不过在第二次特赦中,周恩来在看过名单之后还是填上了他的名字。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在进入黄埔军校之前,李仙洲只是一位平凡的小教员,他的生活稳定平静,却也无聊。此时的李仙洲近30岁,越发感觉到生活的无趣,因此他有了想要干一番事业的想法。

在好友的介绍下,李仙洲加入了国民党,进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学生。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中,李仙洲的年龄较大,个头也最高,还是一位父亲,因此,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大哥”。

毕业之后,李仙洲先后出任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四团一营营长、第一集团军第一军教导团上校团长,为国民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29年之后,李仙洲升任旅长,先后参加了一些重要的战争,而此时,蒋介石也从中看到了李仙洲非凡的军事才能,因此在这之后也成为了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之一。

1946年,李仙洲被任命为徐州绥靖公署济南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

1947年2月,蒋介石出动三十万的兵力,准备夹击人民解放军。王耀武命令李仙洲指挥三个军,从胶济铁路以南的淄川、博山地区南下进驻新泰、莱芜,南北夹击解放军。

我军在陈毅的指挥下,也准备放弃临沂,北上莱芜,准备对李仙洲集团来个围歼。

王耀武得知这一情报之后,立即命令李仙洲北经吐丝口向胶济铁路转进。当时,韩练成却决定推迟突围的时间,他认为如果按照李仙洲的计划进行突围的话,他们很有可能会逃出华东野战军的包围圈,这样的话人民解放军就没办法围剿李仙洲集团了。

于是,他提出了这个缓兵之计,但此时,李仙洲并未知道韩练成的想法,但他知道如果要突围肯定是要借助韩练成的这支装备美国机械武器的军队,所以他只能同意了韩练成的方案。

殊不知,此时的陈毅和粟裕已经控制了李仙洲的必经之路,随时准备守株待兔。

第二天,李仙洲率领七个师五万大军就这样走进了人民解放军的口袋,而当李仙洲意识到危险时已经为时已晚,于是,他趁乱换上了一件普通士兵的服装,在卫士的保护下逃脱。

但当时的李仙洲已经年过半百,身体已经比不上那些年轻小伙子,因此在逃跑的途中由于体力不支几经晕厥,最后还是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士兵一路上搀扶着他。

但最终,他还是没有逃脱,被解放军俘虏。

陈毅得知李仙洲被俘的消息之后,当即作诗一首抒发自己激动的心情。

这场莱芜战役,韩练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此战结束之后,陈毅和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赶来看望韩练成,对他的功勋作出了高度评价,并表示了祝贺。

莱芜战役,国民党惨败,震惊了南京的蒋介石,他狠狠地训斥王耀武: “你们只是在莱芜这场战役里就损失了两个军和一个师,损失了这么多轻重武器,增加了敌人的力量,这仗以后不好打了。”

此战对于蒋介石来说是沉重一击,但对于解放军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鼓舞,当时一位国民党人士还说道,这是国共交战以来我方首次吃的大败仗,从此再也没有客观的论调了。

事实上,莱芜战役的胜利,极大地影响了国共交战,而这也不得不让蒋介石从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想要挽救华东战局的劣势。

不过,此战最让李仙洲不解的是,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军队是丢光的,被俘之后,他始终分析着七个军溃败的原因。

俘虏之后,李仙洲被安排到一间普通的农舍居住,就在这时他见到了投奔新四军的属下,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陈锐霆,这个人原来是李仙洲最信任的属下,没想到在后来却成为了“叛徒”。

看着昔日的下属,李仙洲也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呆呆地望着他。陈锐霆查看了李仙洲的伤势之后,叫来了管理人员要他赶紧把李司令送到联络部门疗伤。

此时的李仙洲正好打了个哆嗦,便脱下来身上的毛衣,递给了李仙洲,恭恭敬敬地说道:“前线的条件,军座是知道的,请多包涵!” 李仙洲也想不到昔日的下属还能如此善待自己,于是一股暖意涌上心头。

后来,李仙洲被送到了华东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疗伤,安排了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给他疗伤。

当李仙洲刚见到这位年纪不大的女护士时,感觉像是十七八岁,怀疑她能不能治好自己的病。但这个小姑娘的一句话却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郑瑞兰观察完李仙洲的伤势之后,判断是日本的三八式打的,没有伤到骨头。

李仙洲才知道尽管面前这个姑娘非常年轻,但她却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还知道李仙洲的伤口是日本三八式打的。

在护理的过程中,李仙洲也察觉到了共产党对他的善意,当管理人员给他送来肉丝面的时候,他问小护士他们也是吃这个的吗?看到郑瑞兰脸上的红晕,他才知道只有给他们这些俘虏才有这么好的饭。

他想不到,自己成为俘虏之后,还能有这种待遇,不仅给他治病疗伤,还给他吃这么好的饭,要知道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做到这两点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

尽管病情已经好转,但他却始终担心,不知共产党会如何处理他。得知李仙洲被俘,陈毅决定去看望一下这位老对手,一见面,李仙洲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尴尬地向陈毅问好:“陈先生,久仰久仰!”

陈毅也主动伸手握住了李仙洲的双手,关切地说道:“李先生,您受惊了!”

陈毅随和的态度,也让李仙洲卸下了防备,两人就这样聊起了天来。陈毅首先向李仙洲询问了他负伤的经过和治疗的情况,而李仙洲也感受到了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也夸赞那个小医生如果没有她自己的伤不会好得这么快。

陈毅也看到了李仙洲友善的态度,亲切地说道:“慢慢来,不要着急。你福大命大,老天爷保佑你,所以子弹才没有伤到骨头。”还嘱咐他好好养伤,空闲的时候也可以读书看报解闷。

二人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之后,陈毅的话让李仙洲感觉到了些许的欣慰,他没想到曾经的对手竟然能和和气气地坐下来进行交谈,而这也让两个针锋相对的人对对方有了不同的了解,李仙洲也才知道陈毅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冷酷无情的人。

临走时,李仙洲紧紧地握住陈毅的双手,感慨万千地说道: “陈先生,相见恨晚,相见恨晚啊!”

李仙洲被俘虏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敌意,尤其是与陈毅的会面,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对于被俘,李仙洲的心中并没有多大的怨气,他并没有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给共产党,也并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行,而是天要亡他,所以他也只能认命。

在和陈毅见面之后的第三天,华东解放军政治部就安排了被俘将级军官座谈会。此次会议由李仙洲来主持,这天他首先承认了自己指挥的失败,当然战士们被俘自己是有责任的。

但他也并不会将全部的过错揽在自己的头上,他表示他只能负战术失败的责任,而战略上的错误应该由陈诚负责。

在电文中,李仙洲指责了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的用心,并呼吁蒋介石能停止战争,追求和平。而蒋介石看到李仙洲发表的电文之后,气得破口大骂李仙洲是“大逆不道”。

1956年1月,李仙洲等六十余名高级战俘从哈尔滨集中到了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进行改造。

在功德林中,尽管他们对外是战犯,但生活却过得非常自在,他们除了日常的学习和劳动之外,还会在闲暇时进行各种 娱乐 活动。

而李仙洲的生活也非常悠闲,能吃能睡。尽管李仙洲的岁数比较大,但他的饭量可不小。一顿饭能吃二两重的馒头六七个,窝窝头五六个。吃面条的时候能用小脸盆一口气吃完,肉包子一顿就能吃十一二个。

在功德林,李仙洲不管从思想上来说还是在劳动上,他的表现都非常不错,在功德林劳动的时候,管理所对于一些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人是没有要求的,大李仙洲却并不在意,反而抢着活干,谁都想不到这位老人竟然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司令官。

其实,李仙洲在得知特赦的消息时,也非常高兴,他本以为自己一定是首批特赦的人员。但当法官读完特赦的名单之后,李仙洲心里一沉:完了!

尽管当时的他非常失望,但也立即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他知道如果自己一直积极表现的话,总有一天会被特赦的。

终于,他迎来了这一天。1960年11月28日,李仙洲和范汉杰、沈醉等五十人第二批特赦,从一名战犯成为了新中国的公民。

其实,李仙洲能够获得此次特赦,是周恩来亲自点的名。周恩来非常关心战犯的改造工作, 在相关部门起草第二批特赦名单的时候,周恩来一看上面少了一个名字。便指示:一定要加上李仙洲的名字。

就这样,李仙洲重获自由。当李仙洲得知是周恩来亲自写上自己名字的时候,却又悲又喜。

他高兴得是,周恩来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给了自己自由的机会,悲伤的是,他作为黄埔军校的学生,不仅没有给老师争光,反而做了很多离经叛道的事情。

李仙洲特赦之后,周总理还亲自召见了他,与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周总理的关怀让李仙洲激动不已,他愧疚地说道:

总理也点了点头,说道:“是嘛,我们不能老纠缠在过去,我们要朝前看。”

特赦之后,有关部门准备将他安置在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但李仙洲却谢绝了政府的好意,他表示自己更想回到老家享受晚年生活。

于是,李仙洲回到了山东济南的老家,任职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等职,开启了他安享天伦的晚年生活。

李仙洲这一辈子,叱咤风云,呼风唤雨,但当洗尽铅华,走入暮年时,还能享受平淡的晚年生活,也算是三生有幸。

特赦后又被重新关押的战犯有哪些?

1、黄维

黄维生于1904年1月,江西贵溪人,曾任国军第十二兵团中将司令。在淮海战役中,黄维于1948年12月25日被俘虏,从此接受改造,直到1975年3月19日获得特赦,前后长达27年。

1959年,国家开始实行特赦。

第一批特赦了30人。当时名单里有黄维,是周总理亲自点的名。但是,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管理人员却不同意特赦黄维。理由是,黄维思想顽固,还没有改造好。如果特赦了黄维,其他的战犯不服气,会给日后的改造工作带来困难。

虽然黄维被俘前级别高,但是被俘以来,他的思想一直很顽固,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不服改造。经过再三考虑,黄维的名字被从第一批特赦名单中移除。

后来,黄维迷上永动机,在监狱里专心搞起了机械研究,明知道不会成功,但是依旧如痴如醉。直到1975年,黄维才被特赦。

2、范汉杰

1956年,第一批战犯获得特赦,但在这份特赦名单上,有一个人的特赦令被撤销,这人就是范汉杰。

因为他有两个死对头,一个是蒋光鼐,蔡廷锴。

他们二人在得知范汉杰将被特赦的消息后,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因为当初在福建本来蒋介石对非嫡系的19路军就心存芥蒂。"闽变"爆发,蒋更为忌恨和震怒。蒋一方面,自任"讨逆军总司令",集结15万之众分兵三路大举进攻;

另一方面,派出在南京任职的原与19路军将领有故交的官员和以戴笠为首的特务,用高官厚禄、恩威并重的手段策反19路军人员,其中,被他赏识、提携过的范汉杰就是他拉拢的主要目标。

由于范汉杰掌握了军中的电报密码,范将这些密码密告蒋介石当局,被蒋军及时得悉闽方的军事部署和兵力实际情况。蒋军将计就计,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到一个月,闽方全线崩溃。使曾在"一·二八"抗战中威震中外的19路军就这样被蒋介石彻底消灭。

范汉杰也又一次受到蒋介石的嘉许,事变平定后,范汉杰被委为南昌行营中将高参,由于南昌是蒋围剿江西红军的大本营,蒋介石常驻于此,从而使范汉杰首次进入蒋的军事中枢。

为此事两人对范汉杰耿耿于怀,不能释怀。直到四年后的1960年,范汉杰才真正获得特赦。

范汉杰破敌阵被称“大胆将军”

1941年春,疯狂的日军抽调关东军入关,加入晋南大扫荡,企图消灭中条山抗日力量,清除后顾之忧。中条山位于晋南豫北交界处,是华北战略要地。早在1938年春,日军占领晋南长治,国军建立中条山游击根据地,日军多次围攻中条山,终未成功,日军称中条山、太行山为“盲肠”,深为畏惧。

面对日军的进攻,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避免与敌正面决战,将晋南守军南撤,令27军向长治方向急进,袭击日军侧背,掩护主力行动,以致27军陷入日军重围。

在危急关头,范汉杰独持坚守,集结全军兵力及所有地方团队,主动在晋东南分头出击长治及高平日军,拼死血战,给日军以重创,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但27军将士宁死不降,血战到底,气壮山河。

这时,军部已被冲散,范率少数部队杀出重围,随即在黄河南岸收容突围脱险部队,重率各部回驻中条山,使第一战区大军得以安然南渡黄河,退守洛阳,牵制日军无法大举南犯。范在敌众我寡之际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挽狂澜于既倒的大无畏精神,受到最高当局特电嘉奖;

其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操一直为国人所钦敬。范在此役中的过人胆识,连凶恶的敌人也深为惧怕,被日本报道称为“大胆将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范汉杰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范汉杰在战犯第一批特赦名单里,为何又被撤销了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周恩来曾亲点黄维为第一批特赦战犯 为何又被拿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