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什么是格律诗)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什么?

1、起源不同。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2、句数字数不同。绝句一般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

古代文学是我们一直学习和专研的,其中最为让人佩服的莫过于诗词作家,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1、起源不同。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2、句数字数不同。绝句一般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

其实在绝句当中可以大概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也就是常说的五绝和七绝,其实七绝是在五绝上扩充的,所以基本的规律大致相同一些,所以一首合格的七绝就需要掌握好其中平仄方法。而在对仗上面绝句就会显得不那么看重,而律诗就比较严谨,这也是两者的区分之一。

因为律诗要求中二联是需要对仗的,但后因比较困难就放低了标准,鸽联最后不对仗也是可以。两者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律诗写法要求首尾联要合,也就是以一联两句为单位,而绝句是以单句的。最好的理解就是在一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改变,然后能够很大程度的体现出言在诗外的一种意境。

如何区分律诗和绝句 二者有什么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是:律诗是每首有八句的格律诗,绝句是每首有四句的格律诗。

律诗和绝句的概念

1、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例: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例: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1、起源不同。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2、句数字数不同。绝句一般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

3、押韵不同。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只需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一、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

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 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简而言之:

(1) 五言绝句是五字一句,共四句20字. 五言律诗是五字一句,共八句40字.

(2) 律诗的中间四句,即3,4和5,6要分别对仗,有点象 对联 ,绝句不必对仗.

(3) 当然无论绝句,律诗都要按诗的规矩,有平仄的要求,也就是每句的仄 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就是基本的区别.

绝句和律诗怎么区分?

绝句和律诗主要区别是字句数不同:

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绝句,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

绝诗由八句组成,每句有几字就是几言律诗。也的超过八句的是排律。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一、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

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 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简而言之:

(1) 五言绝句是五字一句,共四句20字. 五言律诗是五字一句,共八句40字.

(2) 律诗的中间四句,即3,4和5,6要分别对仗,有点象 对联 ,绝句不必对仗.

(3) 当然无论绝句,律诗都要按诗的规矩,有平仄的要求,也就是每句的仄 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就是基本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绝句和律诗有什么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有:

1、起源不同。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型于唐朝初年,因其格律严密而得名;绝句起源于汉朝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2、句数字数不同。绝句一般四句,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而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诗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则称排律或长律。

3、押韵不同。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只需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什么是格律诗)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什么是格律诗)


什么是绝句?绝句和律诗的区别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诗句数量不同

。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2、声韵要求不同

。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律诗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律诗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绝句中的古绝是古体诗,也就是自由诗,不管是押仄声韵还是平声韵,都不受近体诗平仄的束缚。律绝相当于二分之一律诗,因为是四句,只有正常律诗的一半,不但必须押平声韵,而且也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3、起源时代不同

。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绝句与律诗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是什么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如下:

1、起源不同

律诗萌芽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间,成熟于中晚唐时期。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

2、字句数不同

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

3、押韵不同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而绝句中,古绝与律绝要求不同,其中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特点,讲究平仄,押韵严格。古绝虽然押韵,但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说就是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约束而创作的古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