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先秦至明清的儒家思想,分别在哪个朝代,代表人物有谁?思想主张分别是?

答案:

(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还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和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受压制:有些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4)西汉时期享“独尊”: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因而获得“独尊”地位,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 宋朝时期形成理学: 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6)明末清初遭批判:明清时期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揭露道学的虚伪。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理学.,其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龚自珍、林则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诸子百家有哪些,代表人物、作品及推崇什么?

诸子百家: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代表之作有《论语》,提出了“仁”的伦理范畴,主张仁政,行王道。儒家二号人物孟子,代表作《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荀子,代表作《荀子》,性恶说,提倡礼法并治。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代表作《道德经》,提出了中国二千年来最高哲学范畴“道”,主张无为,清净,复归自然。二号人物庄子,代表作《庄子》又叫《南华经》,文采飞扬,提出齐物论。

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李悝,吴起,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提出君主要集权,臣下好比手脚。法术势也在他那里综合出现。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代表作《墨子》,兼爱非攻薄葬是其主张。同时墨家十分善于制造器械,注意观察物理现象。

名家,有公孙龙,惠施,“白马非马”“坚壁白”等著名的论点对中国逻辑思维有很大影响。

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等,善于分析,制造矛盾,说理清晰,也有诡辩和欺诈的成分,鬼谷子代表作有《鬼谷子》,同时《战国策》中队纵横家有详细的记载。纵横家没有自己所一定坚持的主张,侧重游说的技巧,因势利导或者因人而异达成自己的目标即可。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子,司马错等,代表作《孙子十三篇》,论述的战争的原理,目的和技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战略战术应用序列。

杂家,如吕不韦,汇编众人直说与一书以求自成一格。代表作《吕氏春秋》还。汉朝有刘安,有《淮南子》传世。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提出了阴阳对立转化的观点。

医家,代表人物扁鹊。

农家,代表人物徐行。

史家,代表人物左丘明,代表作《左传》。

百家争鸣之局面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的阶级关系不断变化,以至相互争霸,造成社会动荡,此时一些不同阶级与阶层的代表学者,周游列国,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应运而生,到战国时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而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发祥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在那个时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著就了极其丰富宝贵的文化典籍,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诸子百家主张及其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他们其各家的基本宗旨大都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在《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中有记载的“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家、医家。后来,人们又将百家划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九家,又称为"九流"。三教九流中的"九流"便是来源于此。

儒家主张以德化民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阴阳家主张五德终始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

代表人物:邹衍。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

法家主张信赏必罚,依法治国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代表人物:韩非子。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

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白马非马。」--《公孙龙子·白马论》

墨家主张兼爱尚同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 墨子。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也。」--《墨子》

纵横家主张权谋策略与言谈辩论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 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

代表人物 吕不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

农家主张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而在汉代以后,墨家和名家成为绝学,农家独立成一门技术性学科,阴阳家演化为神秘的方术。因此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产生影响的只有儒、道、法。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一起讨论、学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庄子,讲无为而治,在汉朝初期比较推崇。

儒家,孔子,孟子,讲仁,义,礼,智,信,其影响中国最深,对日本,韩国等一些东亚国家也有影响

纵横家,苏秦和张仪,在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很大,直接左右着当时的政治时局。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兵家,孙武,孙膑,兵不厌诈,《三十六计》。

法家,韩非,依法治国,赏罚分明。

墨家,墨子。还有阴阳家等。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我来答

爱笑的想知道

< 2018-09-23

孔子:儒家学派: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老子:道家学派: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

墨子:墨家学派:墨守成规-----兼爱非攻

韩非子:法家学派: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

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名家学派:先秦时期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思想派别,

邹衍 :阴阳家学派: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苏秦、张仪:纵横家:主要为纵横,或合众弱以攻一强,此为纵;或事一强以攻诸弱,此为横。

吕不韦:杂家:杂家的特点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摘自网络,共享: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有12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诸子百家丛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994年间陆续出版的一套古籍丛书,共四辑51册,收录先秦两汉魏晋及宋明主要思想家著作94种。比如:墨家、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医家、农家、名家、杂 家、小说家、炼丹家、史家、天文家、历数家、五行家、医方家、方技家、经方家、神仙家、房中家、诗家,小学家、计然家。

道家 韩非子

名家 墨子

儒家 邹衍

纵横家 孙武

杂家:吕不韦

《尸子·广泽篇》中说:

 墨子貴兼,孔子貴公,皇子貴衷,田子貴均,列子貴虛,料子貴別囿。其學之相非也,數世矣而已,皆弇於私也。

这里记载了:孔墨皇田列料,六家。

《荀子·非十二子篇》中说:

縱情性,安恣孳,禽獸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它囂魏牟也。

忍情性,綦谿利跂,苟以分異人為高,不足以合大眾,明大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陳仲、史鰌也。

不知壹天下建國家之權稱,上功用,大儉約,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異,縣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墨翟宋鈃也。

尚法而無法,下脩而好作,上則取聽於上,下則取從於俗,終日言成文典,反紃察之,則倜然無所歸宿,不可以經國定分;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慎到田駢也。

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而好治怪說,玩琦辭,甚察而不惠,辯而無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以為治綱紀;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眾;是惠施鄧析也。

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猶然而猶材劇志大,聞見雜博。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甚僻違而無類,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案飾其辭,而祇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軻和之。世俗之溝猶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傳之,以為仲尼子弓為茲厚於後世:是則子思孟軻之罪也。

文中批评了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十二家学说。

一些代表作:孟子、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商君书、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墨子、鬼谷子、新语、法言、申鉴、潜夫论、中说、易林、七纬、独断、尸子、鬻子、慎子、尹文子、邓析子、公孙龙子、惠施子、崔子政论、仲长子昌言、申子、鼂子新书、桓子世要论、刘子政论、陈子要言、韩非子、鹖冠子、贾子新书、春秋繁露、孔丛子、刘子新书、盐铁论、白虎通德论、风俗通、抱朴子内外篇、淮南子、王子论衡、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六韬、三略、中论、握奇经、管子、金楼子、牟子、阴符经、山海经、搜神记、搜神后记、博物志、无能子、真诰、广成子、农桑辑要、四民月令。

苟字之说以被称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应为什么?

荀子被称为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要因为什么

你的错别字真是太可怕了

荀子之所以被称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主张礼法并用,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

孔子的儒家思想属于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分支主义是哪个?

儒家思想发展到荀子时,应该是向唯物主义方向走的,《论语》中也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更像是他个人的坚持而非整个儒家学派的坚持,他的两个学生韩非子和李斯反到成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到了汉朝董仲舒把儒家思想宗教化,儒家思想便走向了唯心主义,到宋朝时形成了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到明朝时形成了王阳明的“心学”彻彻底底的主观唯心主义。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是中国战国时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战国时期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族。

原为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苟卿。

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

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

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

1、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2、士匄

士匄(?-前548年),中国春秋时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讳匄(范匄),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

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峄县南)。

3、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有《吴子兵法》传世。

4、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5、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

1、管仲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2、士匄

士匄(?-前548年),中国春秋时代晋国法家先驱、军事人物、政治人物。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讳匄(范匄),谥号宣。范文子士燮之子。又称范宣子。

前570年,范宣子出使齐国,劝说齐灵公继续和晋国结盟,齐灵公派太子光参加鸡泽之盟。前563年,他和中行偃建议晋悼公消灭妘姓小国逼阳(今山东峄县南)。

3、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有《吴子兵法》传世。

4、乐毅

乐毅,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5、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儒家思想发展的八个阶段?

儒家恩想发展的八个阶段是。

一,春秋——孔子创立

二,战国——孟子发展

三,奏朝——受到打击

四,西汉——董仲舒吸收法、道两家,“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维护大一统

五,两宋——朱熹吸收佛道两家、形成理学

六,明朝——严格八股取士、儒学地位空前强化,儒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七,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八,晚清——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中国儒家的发展应该分为四个阶段,先秦原始儒学、两汉儒学、宋明理学、近现代儒学。

克己复礼——先秦原始儒学

第一阶段就是先秦的原始儒学。原始儒学首先是由孔子开创的,但从思想的源头来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的文武、周公。

原始儒学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孔子、孟子和荀子。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代儒学

到了汉代,应该说是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汉代儒学在理论上吸收了先秦时期其他一些学派的思想,特别是阴阳五行学家的思想,因此内容得到了极大丰富。

理一分殊——宋明理学

北宋有五位理学的奠基者,人称北宋五子,即周濂溪、邵康节、张载、程颢和程颐。他们可以说都是从《周易》入手,来发掘儒家形而上学的东西。但是光靠这个还是不行的,所以他们又借鉴了很多佛道的理论,把它们运用到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去。这样,他们就把儒家的许多具体的解释,提高到了理论的层次,或者说形而上的层次。

以西学解释中学——近现代儒学

到了近代,西方思想的精神对于儒学的冲击很大。开始的时候知识分子应该说并没有完全抛弃儒学,而是通过吸收西方的理论,来解释儒家的思想。其实这种通过吸收别的理论来构建新儒学的做法并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如两汉的新儒学就是吸收了先秦诸子的思想,特别是阴阳五行的思想,才成为一种新儒学的;宋明理学成为一种新儒学,也是因为吸收了佛道的思想。显然,儒学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孔子和孟子分别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孔子丘,被尊称为文圣,意思是文化的圣人;孟子轲,被尊称为亚圣。二人合称孔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周朝诸侯国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