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但是)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第一次对实践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考察和规定,并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哲学,由此制定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完成了旧唯物主义所无法完成的彻底批判唯心主义或神秘主义的任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

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表现得日益明朗,致使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也不得不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反映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哲学十分强调实践的意义,但它否认实践的客观性,甚至否认实践对象的客观性,把实践等同于主观经验;

否认客观规律对实践的制约,把实践的能动性夸大为人的主观随意创造;否认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把实践当作个人生物式地应付环境的行为;

把实践取得对个人有用的效界看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完全不考虑认识内容是否和客观相符合。因此,实用主义的实践观是一种同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实现人们的目的和意志的精神活动过程,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活动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认识是人们头脑对于外部世界的反映,是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全部意识活动的基础。实践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中间桥梁,它既能和精神的东西又能和物质的东西相联结相一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2)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可以推动认识的发展。因为通过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认识事物的新材料,从而有助于我们形成新的见解,规定新的方向,提供新的手段,从而促进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通过实践,还能推动我们思维的发展,提高我们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也能促进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我们通过实践经由感性认识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这个理性认识是否真的是正确的,是否如实地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客观面貌,这还是一个没有解决了的问题。为了检验这个理性认识是否正确,靠什么呢?不是靠别的,还是靠实践来检验。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由此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列宁所说:“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列著作选读·哲学》)。

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对于矿产勘查也是这样。矿产勘查实践是认识客观矿产的基础,发现矿产靠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吗?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自身的规定和特点,同思维和认识相互区别和相互对立的主体行为,实践不能脱离思维和认识独立存在,实践需要思维产生的实践意识做指挥,思维需要认识获得的知识作基础,没有思维和认识就没有实践。实践、思维和认识是统一的整体,是前后相继、水乳交融的主体日常行为。

实践是世界和万物的创造者,没有实践就没有人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就没有实践创造的城市、农村、山川、田野和万物,就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主体。实践不仅创造出新的客体,而且创造出新的主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