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民间故事三百篇(中国民间故事100篇)

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特点中外民间故事区别?

民间故事就是老百姓口口相传,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故事。这种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就是基本上我们人人都从小就听过的故事。民间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基本都不会有一个明确的作者,就是没有明确出处,很多时候连明确的产生年代也无从考究。

至于中外民间故事的区别,既然是产生于民间,那它的区别也就源于不同的社会背景,生活模式,还有老百姓对事物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

中国民间故事的土壤在中国农村,主要反映农民的喜怒哀乐。

外国民间故事的主角常常是王子,公主、王后、国王,主要讲述他们的种种奇遇。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母子故事?

孟母三迁,沉香救母,曾子杀猪等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劈山救母是中国民间传说故事之一。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有同名越剧、同名秦腔、同名连环画等作品。

民间故事三百篇(中国民间故事100篇)民间故事三百篇(中国民间故事100篇)


又有二郎神劈桃山救母的传说。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说:“你回去,我回来时为你杀猪。”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给他儿子杀猪吃,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中国民间故事七兄弟的主要内容?

《七兄弟》的故事主要是讲一个老汉有七个儿子,每个儿子身体上都有一个特别之处,比如老三胳膊是铁的,老四什么火都不怕等等。

老汉和儿子们在家门口开垦了一片庄稼,长得特别好,于是皇帝都要来收皇粮。

老汉和儿子们不愿意被皇帝胁迫,于是儿子们去京城论理,一路上冲破了各种阻碍,最后终于把皇宫及皇帝、文武百官都淹死了。

很久以前,某村有一个父亲和七个儿子。七兄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可他们都没名字,人们就叫他们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和老七

父子们辛勤干活,但生活还是很苦。田里的收获几乎都被地主朴顺和拿去了。这个地主十分贪心,只要他那个仓库有一点空余地方,他就要找出借口,掠夺农民的粮食。

据说,有一年十一月的一个夜里,朝鲜刮着寒冷的风,下着暴风雪,有着七个儿子的父亲饿得倒在床上。他叫来了儿子们,叫他们坐在旁边,说:

“我穷苦了一辈子,连名字也没给你们起,但是一个穷农民的儿子有名字又有什么用?!孩子,你们都很有头脑,每一个人都有奇妙的能力,所以我决定老大叫顺风耳,老二叫不怕高,老三叫开锁者,老四叫不怕热,老五叫砍不完,老六叫大力士,老七叫打不痛。”

父亲说完,就死了。兄弟们准备为他举行葬礼。但家里没有一个钱、一把米。兄弟们想:怎么办?用汗水换来的粮食都到地主的谷仓里去了,兄弟们决定取回被地主抢走的粮食。

不怕高、大力士和开锁者到地主家去了。地主家的四周都是墙。但不怕高一骑到墙上,墙就变成了矮矮的土堆。不怕高同兄弟们走到谷仓门口,看到门上挂着大铁锁,开锁者摇了摇锁,锁就自己打开了。兄弟们打开铁门,走进谷仓,搬起粮食,放在大力士的肩上,回家去了。现在他们能为父亲举行葬礼了。

过了几天,地主发觉他谷仓里的米少了,他恨得眼睛移到了额头上。他派出狗腿子到各个村庄去打听,最后,终于打听出粮食是七兄弟偷的。但顺风耳已经听到了要搜查的消息,他只叫打不痛留在家里,自己同别的弟兄都躲藏起来。

地主偷偷闯进七兄弟家里,见只有打不痛一个人。地主恨得要命,叫人打打不痛。从早打到晚,不管他们怎么打,他一点也不感到痛,当然也不肯说出兄弟们藏在哪里。

地主就把打不痛投入了暗室,准备第二天早晨把他烧死顺风耳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派不怕热和开锁者到地主家去。兄弟们知道打不痛生命很危险时,便加快脚步,在黎明前跑到了地主家。开锁者不声不响地打开铁门,放出了打不痛,不怕热一个人留了下来。

第二天早晨,地主叫狗腿子把木柴堆得比山高,把不怕热放在上面,然后点燃了火。当木柴燃烧时,火焰窜得很高,大家看到不怕热还活着,丝毫也没受损伤地站在炽热的炭火里。不怕热一边全身发抖,一边说:

“嗨,还是太冷了!”

地主和狗腿子惊奇得要命。第二天早晨,他们决定将不怕热从悬崖上扔下去。这个鬼计也被顺风耳听见了。这一次他们派不怕高和开锁者到地主家去。两兄弟放走了不怕热,不怕高一个人留了下来。

第二天,地主叫狗腿子把不怕高从三百公尺高的悬崖上扔下去。狗腿子一推,不怕高悠然自得地从悬崖上掉下来,地主和狗腿子看到这情景,吓得浑身汗毛直竖,脸色像纸一样白。这时,地主决定在第二天,当着全体村民,斩下不怕高的头。兄弟们知道后,一点也不怕,他们救走不怕高,在牢房里留下了砍不完一个人。

第二天早晨,地主当着众人的面吹嘘说:

“喂,你们好好看!这个贼无法无天,我马上要砍掉他的.头。”

砍不完的头被砍掉了,但马上又长出了新的头;而被砍下的头也长出了一个新的身体。

这时,一个砍不完,变成了两个,两个又变成了四个,四个变成了八个,不多一会儿,无数个砍不完喊叫着向地主和狗腿子冲过去,夺下他们的刀和剑,像割草一样砍掉了他们的头。

兄弟们收拾了残忍而贪心的地主和他的狗腿子后,打开谷仓的大门,把粮食都分给了农民。从此,七兄弟们就开始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七个兄弟合力抢回地主搜刮的粮食,兄弟们收拾了残忍而贪心的地主和他的狗腿子后,打开谷仓的大门,把粮食都分给了农民。从此,七兄弟们就开始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

中国民间故事一共有多少个故事?

由吉林出版集团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集》搜集了五个大类: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共60个。

关于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一百字以内?

关于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董的道理,没有共产党,毛泽东老一代革命家,为我们新中国打下了江山我们更应该董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儿女更应该做到的,现在我们对每一粒粮食,更加不能浪费,在家吃饭,和在食堂吃饭必须光盘行动。

民间故事三百篇(中国民间故事100篇)民间故事三百篇(中国民间故事100篇)


1、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

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民间故事三百篇(中国民间故事100篇)民间故事三百篇(中国民间故事100篇)


勤俭节约的小故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好处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只用胡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民间故事很有趣,请讲几个关于“傻姑爷”的民间笑话?

傻姑爷拜年——胡搂菜 在我老家有句歇后语:傻姑爷拜年——胡搂菜。说起这句歇后语,还有一段笑话呢。

说的是从前村里有个精明能干的姑娘,偏偏摊上个傻姑爷。两口子新婚第一年,傻姑爷跟媳妇回娘家给老丈人、老丈母娘拜年。这大过年的家家客人都挺多,尤其这新姑爷头一年拜年更是隆重。新婚的姑娘怕自己这傻爷们儿在娘家众亲戚面前露怯,吃饭头儿就嘱咐他:“等会儿在饭桌上要懂礼法,千万别跟在咱自己家吃饭似的,稀里呼噜瞎扒拉。”

傻姑爷听不懂,脖子一梗跟媳妇犯犟:“吃饭就是吃饭,哪来那么多讲究。”

媳妇知道他的脾气,耐着性子说:“你是新姑爷,今儿可是我们家的贵客呢,吃饭必有长辈陪着,你要长点儿眼力见儿,该动筷子动筷子,别跟没吃过啥似的,那样人家会笑话咱。”

傻姑爷这回听懂了,可他实在不知道怎么做才叫有礼法,刨根问底儿让媳妇教他。媳妇叹口气,知道咋教他也不会通气儿,论规矩自己又不能跟他坐一起吃饭,正没辙呢,一低头看见了丈夫脑后的大辫子,立刻有了办法。

饭菜做好了,放上炕桌,老丈人、老丈母娘热情地把新姑爷让到炕尖儿上,还请来本家叔伯长辈和姑娘的哥哥当陪客。众人都盘腿上炕坐好以后,窗根儿下的媳妇悄悄把一根细线绳从窗户眼儿塞进屋,然后到屋里借口上炕找东西迅速把线绳系在丈夫的辫子上。

吃饭时,饭桌上几个长辈对新姑爷自是照顾有加,轮着班儿地给他夹菜、布菜。傻姑爷挺礼貌地一一道谢,一口一口细嚼慢咽,显得特别懂事儿,老丈人、老丈母娘看得眼欢儿似的,心里话:人们都说我家这新姑爷傻,这不是挺懂规矩的嘛。可那几个舅哥却觉得忒没意思咧,因为他们早就知道这个妹夫子心眼儿不全,很想在饭桌上看他出丑,找点乐子,没想他这么规矩。一屋子人谁也没料到自家姑娘在窗根儿底下指挥着呢。原来,人家两口子早就商量好了,把线绳系在傻姑爷辫子上,吃饭时媳妇在外头抻一下线绳,丈夫就吃一口菜,不抻就不动筷子。眼瞅着这顿饭就要吃完了,外面抻线的媳妇忽然内急想上茅房,可又找不到别人替换,用眼一踅摸看见面前有根骨头,就忙忙呼呼系在了线绳上,赶紧去茅房。没想她前脚刚走,随后就来了一条小狗,见了骨头,叼起来想走,拽几下没拽动,索性趴在那儿用爪子抱着耍起来。可那傻姑爷不知道咋回事儿啊,还以为媳妇怕他吃不饱,让他猛吃呢。于是,外面的狗耍多快他就吃多快,稀里哗啦连盘子带碗一通猛划拉,直到吃得顶脖嗉了,脑后的辫子还在那儿抻哪抻的,而且越抻越快。那狗是想把骨头快点儿拽下来到一边啃去,可那傻姑爷哪受得了哇,最后不得不嚷出声儿了:“我说媳妇儿,你快饶了我吧,再吃我都快撑死咧。”一桌子人都被他这一嚷给闹懵了,直到发现他脑后被拽散的辫子和红着脸走进屋的自家姑娘,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才忍不住的哄堂大笑。从此,就落下了这个话把儿:傻姑爷拜年——胡搂菜。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中国民间故事概括(30字以内)?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

它们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就像所有优秀的创作一样,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份。经过人们一次又一次宣传,民间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样的剧本.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