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凉山十七个县有哪些(凉山17个县市的名字由来)

凉山

唐属南诏,宋隶大理国,明属建昌等司,清属宁远府。1952年建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以大凉山得名,山中四时多寒。以下是凉山彝族自治州17县市名字的由来:

【西昌市】

西汉置邛都县,为越嶲郡治。元置建昌路,明为建昌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西昌县,为宁远府治。1913年废府改县。1979年析设市,1986年西昌县并入。以旧名建昌且地处川西,故名。

【盐源县】

西汉置定筰县,唐改昆明县。明置盐井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盐源县。以地有盐井资源丰富而得名。1964年改彝族自治县,1978年复改盐源县。

【昭觉县】

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西昌县城析置昭觉县。“昭觉”系“交脚”谐音,彝语意为“倾斜的坝子”。

【德昌县】

元置昌州与德州,后置德昌路。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1945年改德昌县。以元德昌路得名。

【会理县】

西汉置会无县,唐改会川县,元升路。《元史•地理志》:“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明改卫,清置会理州,1913年改会理县。会通河流经县东,以川原并会为其所得名。

【会东县】

凉山十七个县有哪些(凉山17个县市的名字由来)凉山十七个县有哪些(凉山17个县市的名字由来)


1952年析会理县与云南巧家县部分地设县。以在会理之东得名。

【宁南县】

1929年析会理县设宁南县。以地居宁远府之南而得名。

【普格县】

1952年设普格县。“普格”,彝语意为“山垭口下的草甸子”。

【布拖县】

1952年由昭觉县析置布拖县。1960年撤,1962年复置。“布拖”为彝语“布特”音译,意为“长满松树林的地方”。

【金阳县】

1952年析昭觉县置金阳县。以在金沙江之阳得名。《读史方舆纪要》:“金沙江,源出丽江军民府西北旄牛徼外,以产金沙而名。亦曰丽水”,“东南流,环丽江府境之三面,流入宝山州境。经州南而入鹤庆军民府东北境,又经顺州之南而入北胜州界,从州南而东入姚安府之北境,又东历武定府之北境,又东达四川之会川卫,西南而合泸水,于是金沙江亦兼泸水之名。”

【喜德县】

1952年置喜德县。“喜德”为彝语“些夺”译音,“些”意为“铠甲”,“夺”意为“产地”,以古时曾产铠甲而得名。

【冕宁县】

西汉置台登县,明设宁番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冕宁县,以冕山得名。冕山以其山高耸如冠而得名。

凉山十七个县有哪些(凉山17个县市的名字由来)凉山十七个县有哪些(凉山17个县市的名字由来)


【越西县】

凉山十七个县有哪些(凉山17个县市的名字由来)凉山十七个县有哪些(凉山17个县市的名字由来)


北周置邛都县,元置邛都州,明置越嶲卫,清改厅。1914年改越嶲县,以越嶲水得名。1959年简改为越西县。

【甘洛县】

1956年置呷洛县,“呷洛”,藏语意为“苦尽甘来”。1959年简改甘洛县。

【美姑县】

1952年由昭觉县析置美姑县。以境内有大渡河支流美姑河得名。“美姑”,彝语意为“地中心”。

【雷波县】

元设雷波长官司,清置雷波厅,1914年改县。县西有池名雷波荡,水常清澈,因夏日雷震,波光相激,故呼为“磨簸”, 汉译为“雷波”。县名源此。

【木里藏族自治县】

旧木里宣慰使司地,1953年建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县。以木里河流经而得名。“木里”,藏语意为“高而宽广美丽”。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