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鳌拜是哪个朝代的人 鳌拜是哪里的人物

鳌拜是忠臣还是奸臣?

鳌拜,满族瓜尔佳氏人,隶属满清太宗皇太极直辖的镶黄旗,年轻时常常随皇太极征战,骁勇善战,军功卓著,因而深得皇太极宠眷。1637年,皇太极发兵进攻明边防重地辽宁皮岛,贝子硕托、武英群王阿济格率军多次进攻未克。在这军情危急时,年轻的鳌拜挺身而出,立下军令状,获准后即率军大呼而上,强得登岛成功,然后率先举火引导后续部队冲上该岛。皮岛逐克。皇太极闻报大喜,以鳌拜首功,超升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勇士),后又擢升鳌拜为最重要的镶黄旗护军统领,成为清王朝的主要将领。

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这年10月,他率军取道陕北,进攻西安的李自成军。第二年5月李自成在被追击途中遇害。1646年鳌拜又随肃亲王谊格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偷袭大西军军营,“大破之,斩献忠于阵”。鳌拜又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皇帝禁卫军司令)。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随侍帝侧,权势日增,处于清廷核心地位。1661年顺治帝死,皇三子玄烨刚8岁,即帝位,是为康熙。国家政务由索尼(正黄旗)、遏必隆(镶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鳌拜(镶黄旗)四个大辅政大臣掌管。鳌拜虽位居四大臣之末,但因索尼年老我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因隶属正白旗,是多尔衮旧,为索尼所恶,因而鳌拜得以擅权。他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竟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意旨,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政敌,引起朝野惊恐,康熙震怒。最后康熙终设计将鳌拜擒获,廷议当斩,康熙念鳌拜历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不久鳌拜死于禁所。在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历史上,权臣与皇帝的斗争史不绝书。这是当时制度的必然产物。康熙与鳌拜的政争只是其中一例罢了 。

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忠奸

鳌拜是哪个皇帝的时期?

鳌拜经历了三个皇帝的时代,分别是皇太极、顺治和康熙,主要在康熙皇帝时期辉煌。

鳌拜是清朝三代元勋、权臣,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元勋费英东之侄,八门提督卫齐第三子,在康熙八年(1669),康熙帝在索额图、黄锡衮、王弘祚等人支持下,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

鳌拜上位的原因

顺治皇帝在去世之前知道康熙皇帝还十分的年幼,于是就安排鳌拜辅佐这康熙帝。当时顺治皇帝在位的时候结束了某些地区还是存在的奴隶制度,让许多的人们恢复了自由,并且还不允许有权利有钱的人们在私自规划土地。

但是在顺治皇帝死了以后,他们四个人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给他们自己每个人划分了好的土地。当时他们也复兴了明朝时期和战士收敛钱财的传统,但是因为钱根本收敛不上来就取消了这个计划、鳌拜当上了辅政大臣以后其实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来给自己提供利益。

鳌拜是哪个朝代

鳌拜,孔武有力,权倾朝野,实为第一敌人鳌拜是当时的满清第一武将,看看下面关于鳌拜的资料吧!

鳌拜是哪个朝代

清朝

历史上鳌拜怎么死的

鳌拜是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但是这位“满清第一勇士”最后的下场也不是很好,那么鳌拜怎么死的呢?

鳌拜是哪个朝代的人 鳌拜是哪里的人物鳌拜是哪个朝代的人 鳌拜是哪里的人物


在很多的野史中有提到康熙时代的鳌拜独霸大权,但是后面被韦小宝与康熙合力将鳌拜杀死,然而事件的真想究竟是什么呢?

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1669年5月,鳌拜被康熙擒获后,康熙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廷议当斩,但康熙念鳌拜历事三朝,效力有年,不忍加诛,仅命革职,籍没拘禁,不久鳌拜死于禁所。所以事实上康熙并未杀死鳌拜,鳌拜应该算是老死的。

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鳌拜怎么死的?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卒于康熙八年(1669)。

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四大臣辅政

顺治皇帝福临临终的时候,他的儿子玄烨年仅8岁,还没有亲政的能力。所以,福临在指定玄烨为皇太子的同时,选派了4名亲信大臣,辅佐幼帝。这4位大臣依次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

索尼隶属正黄旗,内大臣、一等伯;苏克萨哈隶属正白旗,侍卫内大臣、二等子;遏必隆隶属镶黄旗,侍卫内大臣、一等公;鳌拜也隶属镶黄旗,侍卫内大臣、二等公。4人当中,索尼虽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苏克萨哈居第二位,富有才干,但爵位却不如排在后面的遏必隆和鳌拜。遏必隆为人圆滑,遇事随声附和,不与人争锋。4人中权力欲望最强的是位于最后的鳌拜。在鳌拜眼里,索尼是不能与之相争的。索尼从一等侍卫累升至内大臣,是四朝元老,深受太后信任和赏识。问题是,一旦索尼归天,按照现有的排列顺序,苏克萨哈就可能取代索尼,这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为了防止苏克萨哈取代索尼,鳌拜竭力拉拢与之同旗的遏必隆,制造事端,打击苏克萨哈。

制造事端,假传圣旨,专横跋扈

康熙五年(1666 ),鳌拜蓄意制造了一起黄、白旗互换圈地的事件。这件事的起因可追溯到顺治初年。这年,当清朝统治者颁诏实行圈地的时候,摄政王多尔衮利用权势,将原定分配给镶黄旗的永平府一带好地分给了自己的正白旗,而将保定、河间等府低洼劣地拨给了镶黄旗。这种歧视和压制镶黄旗的做法,曾激起黄旗旗民的强烈不满,黄、白旗之间因此而产生了矛盾。

但时隔20多年,两旗旗民已各安生业,旧日的恩恩怨怨已经逐渐淡忘了。鳌拜为了打击苏克萨哈,又将此事重新提起,主张将两旗的旗地换回。这一计谋果然奏效,立即引起两黄旗大臣的共鸣。遏必隆站到了鳌拜一边,表示支持换地,索尼也对换地颇感兴趣。鳌拜得到索尼、遏必隆的支持后,气焰更加嚣张了。康熙五年(1666)正月,鳌拜指使两黄旗部分将领上疏户部,要求换地,挑起了互换圈地的事端。

更换圈地的提议首先遭到了户部尚书、正白旗大臣苏纳海的反对。苏纳海认为,康熙三年(1664)朝廷已发布过不许再圈地的法令,现在再来讨论和处理关于圈地的事,不太适宜。为了排除苏纳海等的阻力,鳌拜于同年三月称旨支持镶黄旗圈换土地,并开始着手换地,试图造成既成事实。正在丈量土地时,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又同时上疏,反对圈换,理由是旗民已不愿意圈换土地,且自丈量以来,土地皆抛弃不耕,荒凉不堪。

鳌拜面对日益增大的反对势力,感到不施以武力,强制换地,目的'就难以达到。于是,他假传圣旨,命吏、兵两部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等革职拿问,欲置3人于死地。玄烨知事态严重,亲自出面调停,召集四大辅臣共议此事。商议中四大辅臣出现了三比一的对立局面,即两黄旗站在一边,主张对苏纳海等应置重典,惟独正白旗苏克萨哈坚决反对。玄烨虽不同意重处苏纳海,但因年幼言轻,最后苏纳海3人还是依照鳌拜等人的意见被处死。这次事件中,鳌拜的专横表现得淋漓尽致,使玄烨对鳌拜有了十分清醒的认识,对他的言行倍加警惕。

康熙亲政,鳌拜不得不除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去世。玄烨鉴于四大臣辅政体制已不能发挥积极作用,便上奏祖母太皇太后,请求亲政。祖母对四大辅臣的情况了如指掌,更知孙子其间的苦衷,立即允准。七月七日,玄烨举行亲政大典,从此,14岁的玄烨开始躬亲大政。

玄烨虽然亲政,但辅臣所辖的内三院及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政治体制并未立即改变。为了使朝政尽早地归还年轻的皇帝,在玄烨亲政后的第六天,辅臣苏克萨哈上疏请求隐退。

苏克萨哈的用意:其一,表明鳌拜专横,自己不愿与其同流合污;其二,用自己的隐退,来迫使鳌拜、遏必隆辞职交权。鳌拜对苏克萨哈的用心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对其更是恨之入骨。在玄烨还没有对此做出反应之前,鳌拜便大做文章,陷害苏克萨哈,诬称苏克萨哈隐退是假,“不欲归政”是真,并编织了24条罪状,欲置之于死地。玄烨知两人积怨甚深,“坚持不允所请”,但是耐不住鳌拜攘臂强奏,数日不休,最后仅将苏克萨哈从磔刑改为绞刑,其他均按其原议行刑。

清除了苏克萨哈以后,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了。本来,按照排列顺序,他列于遏必隆之后,但这时起坐班行,他居然列于遏必隆之前;朝廷所有的政事,他都先在家里商量好,然后再施行;如果有谁在奏事之前,未向他请示,就会遭到他的“嗔怒”。不仅如此,对于玄烨的有些诏令,他也敢抗旨准拜。鳌拜的这些行径使玄烨感到:鳌拜已经到了不得不除掉时候了!

鳌拜是哪个朝代的人 鳌拜是哪里的人物鳌拜是哪个朝代的人 鳌拜是哪里的人物


很多影视作品都将鳌拜塑造成一个大奸臣,他不但功高盖主,且目无法纪,既藐视皇权又想取而代之。

但历史上的鳌拜,虽然不一定是个极好的臣子,但也绝对算不上奸臣,当然更算不上清王朝的叛徒。

鳌拜是哪个朝代的人 鳌拜是哪里的人物鳌拜是哪个朝代的人 鳌拜是哪里的人物


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且毫无二心,影视作品中杜撰了鳌拜想要当皇帝的情节,这一盆脏水真是泼的毫无理由与证据。影视作品为了情节需要本来就有虚构的成分,但将影视作品中的鳌拜,当成真实历史中的鳌拜,那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真实的鳌拜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鳌拜是满清贵族之后,出生名门,很早就与皇太极并肩作战,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在征战时期鳌拜与皇太极结下了深厚的主仆情谊,鳌拜对皇太极忠心不二。

清朝早年并没有立皇太子的传统,皇太极死后,偌大的江山由谁继承,这成了一个大问题。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才没有父死子继这一传统,皇太极死了,多尔衮也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多尔衮势力极强,无论是在军方还是政界都有一批人支持他当皇帝。鳌拜却没有被多尔衮的权势吓住,他坚定的站在皇太极长子豪格这一边。多尔衮要当皇帝,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想当皇帝,两边都有人支持,两边的人僵持不下,最后各退一步。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但是不是长子豪格继承,而是由九子福临继承。多尔衮答应由福临继位可能有福临母亲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看福临年幼,比较好控制。

多尔衮摄政期间一手遮天,但是鳌拜还是没有向多尔衮屈服,他坚定的站在顺治帝一边。多尔衮变着法的整鳌拜,有功不赏是常事,无过而罚也不少见。但无论多尔衮怎么对鳌拜,鳌拜还是对顺治帝忠心不二。顺治帝亲政后,对忠心的鳌拜极为看中,所以在死前任命鳌拜为顾命大臣。

康熙继位,鳌拜依旧忠心,但是此时的鳌拜却有些自大,他太小看康熙的能力,也过于夸大自己的力量,最终他触犯到了康熙的底线,被康熙除掉。

鳌拜虽然被康熙除掉,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是不好的臣子,他只是康熙亲政路上的绊脚石,他挡了康熙的路。雍正帝继位后,感念鳌拜的功绩,不但恢复了鳌拜的爵位,并且追封鳌拜为超武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