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这句诗出自哪里?

出处是:《文天祥千秋祭》,作者是卞毓芳。

全文精选: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岁。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

扩展资料: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 、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

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力挽狂澜于既倒 扶之大厦于将倾的意思是什么?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意思能够在巨大而汹涌的波浪快要倾泻时挽住,在大厦即将倾倒时扶住。比喻挽救事物于极危险的境地。

这句话的出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出自于卞毓芳《文天祥千秋祭》。

在文章中,卞毓芳这样写道: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

扩展资料:

发展历史:

文天祥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策论,由于其文章一气写成没有草稿,宋理宗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名。开庆初年,元朝军队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对理宗说要迁都,无人敢议论此事错误,唯有文天祥当时入朝上书,请求斩董宋臣以统人心。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出处和意思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出处是《文天祥千秋祭》。“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比喻拯救事物于危险的境地。《文天祥千秋祭》是当代著名作家卞毓方的代表之作,作者在文章中多处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给予了文天祥的人格以高度肯定。

《文天祥千秋祭》节选: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岁。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名臣,他忠贞报国、誓死不屈的精神成为后世之榜样。《文天祥千秋祭》就是卞毓方书写文天祥精神的优秀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