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事故救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事故救援的基本原则,如下:

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事故现场把遇险人员的安全放到第一位,不能放弃有希望救援的人员,更不能允许活人换死人的情况;

2、救援时,先救活人再救重伤然后再处理遇难者的顺序;

3、救援时,防止事故扩大化;

4、救援时一定照顾环境,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现场紧急救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的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救治。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发现伤员意识不清、瞳孔扩大无反应、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和循环,对脑、心等重要脏器供氧。心脏停止跳动后,只有分秒必争地迅速抢救,救活的可能才较大。

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定期接受培训,学会紧急救护法,会正确解脱电源,会心肺复苏法,会止血、会包扎,会转移搬运伤员,会处理急救外伤或中毒等。生产现场和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

1、先复后固的原则。 遇有心跳、呼吸骤停又有骨折者,应首先用口对口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使心、肺、脑复苏,直至心跳呼吸恢复后,再进行骨折固定。

2、先止后包的原则。 遇有大出血又有创口者时,首先立即用指压、止血带或药物等方法止血,接着再消毒,并对创口进行包扎。

3、先重后轻的原则。 指遇有垂危的和较轻的伤病员时,应优先抢救危重者,后抢教较轻的伤病员。

4、先救后运的原则。 发现伤病员时,应先救后送。在送伤病员到医院途中,不要停顿抢救措施,继续观察病、伤变化,少颠簸,注意保暖,平安抵达最近医院。

5、急救与呼救并重的原则。 在遇有成批伤病员、现场还有其他参与急救的人员时,要紧张而镇定地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可同时进行,以较快地争取救援。

6、搬运与急救一致性的原则。 在运送危重伤病员时,应与急救工作步骤一致,争取时间,在途中应继续进行抢救工作,减少伤病员不应有的痛苦和死亡,安全到达目的地。

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的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需要,迅速与医疗急救中心(医疗部门)联系救治。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动作快,操作正确。任何拖延和操作错误都会导致伤员伤情加重或死亡。 要认真观察伤员全身情况,防止伤情恶化。发现伤员意识不清、瞳孔扩大无反应、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就地抢救,用心肺复苏法支持呼吸和循环,对脑、心等重要脏器供氧。心脏停止跳动后,只有分秒必争地迅速抢救,救活的可能才较大。 现场工作人员都应定期接受培训,学会紧急救护法,会正确解脱电源,会心肺复苏法,会止血、会包扎,会转移搬运伤员,会处理急救外伤或中毒等。生产现场和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应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经常检查、补充或更换

事故隐患管理的四定原则?

经相关查阅,事故隐患管理“四定”原则是:

1.定措施、

2.定负责人、

3.定期限、

4.定资金来源。&拓展资料:

对检查中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要立即治理,对不能处理的隐患实施跟踪监督实施临时应急措施,挂牌限期治理。

安全检查中的“四定”要求如下: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定资金。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如下:

(1 )查思想。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对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规程的理解和贯彻的情况。

(2 )查管理。检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档案是否健全,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措施、伤亡事故管理的实施情况。

(3 )查隐患。通过检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施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职工在生产中是否存在不安全行为和事故隐患。

(5 )查事故处理。对发生的事故车间是否及时报告、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是不是按四不放过 的要求处理事故;有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为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排查和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全面实现全镇安全生产目标,特制定以下事故隐患整治管理制度。

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四定”,即定人员、定项目、定时间、定经费,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并将整改落实情况报相关部门验收备案。

定期检查、检查出的隐患要定整改措施、定完成时限、定整改负责人。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方针?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救援主要是应急管理,用的主要是应急管理方面的知识,可以看看这六大原则。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了六项工作原则,即: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376号)第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关于应急预案备案的说法?

(一)政府部门预案的备案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并抄送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二)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的备案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2.中央企业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事故调查报告报送至什么单位?

事故调查报告一般情况下按属地管理原则报送当地应急管理部门。若涉及多部门管理或因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事件,按事故性质属性分别报相关部门。

如:化工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应急管理部门的同时,同时上报当地工业和信息化委,涉及自然灾害引发地质灾害的还需报当地自然资源局、能源局等相关部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