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名称称为)

古代的货币交易叫什么?

西周

铜贝、原始空首布

春秋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名称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名称称为)


晋:空首布

战国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名称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名称称为)


齐:齐刀、齐圆钱三种

燕:明刀、针首刀、齐明刀、一化、明化、明四、方足布

秦:重一两十四铢、两锱、文信、长安、半两

楚:印子金、连布、殊布当十、蚁鼻钱

赵:尖足布、方足布、圆足布、三孔布、直刀、圆钱

韩:锐角布,方足布

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名称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的名称为(秦统一全国后统一货币名称称为)


魏:桥足布、方足布、圆钱

中山:大尖首刀

东周:东周圆钱、东周方足布

西周:西周圆钱

高祖(刘邦) 前206~前195 三铢半两、榆荚半两

少帝(刘恭) 前187~前184 八铢半两

少帝(刘弘) 前183~前180 五分钱(六铢半两)

文帝(刘恒) 前179~前157 四铢半两

武帝(刘彻) 前140~前87 三铢、郡国五铢、赤仄五铢、上林三官五铢

昭帝(刘弗陵)前86~前74 昭帝五铢

宣帝(刘询) 前73~前49 宣帝五铢、小五铢

元帝(刘大) 前48~前33 四出五铢

王莽 9~20 契刀五百、货布、布泉、货泉、一刀平五千、六泉十布(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贝,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很多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离不开“贝”。

二.早期的不规则币,比如铜币、铲币、刀币等。。

三.原型方孔币。秦国统一天下,随机颁布了货币法,规定了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的法制地位。

四.开元通宝。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历史影响十分久远,被后面我们所熟知的“民国通宝”。

秦朝统一货币是李斯提出的?

秦朝统一货币是秦始皇提出的,秦始皇采取的统一货币的措施.

内容是: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影响:克服了过去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

公元前210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

是的是秦国丞相李斯提出的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是李斯提出的。

四铢半两和秦半两区别?

秦半两钱

特制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铸造流通的钱币,和先秦半两钱相比,篆书的文字要漂亮很多,字体纤细有力十分潇洒。尽管秦朝已经统一,但是秦半两钱的铸造标准却并没有统一,标准程度不高,钱肉或厚或薄,或大或小,整体上币汉朝的半两钱要厚实一些,边缘铸口茬多不磨栩,很多秦半两钱的形状也不太圆,方孔不方的也很多见。

四铢半两是官民同铸的半两钱币,通常早期铸造的钱币比较重,后期铸造的比较轻。四铢半两钱的平均重为2.27克,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四铢半两的重量又进一步降低。

四铢半两应称为汉半两大小规正内外郭光滑齐正重量不差分亳。而秦半两大小不一重量不一文字也大小不整。外郭不齐整有突出和凹进的状态。

秦朝货币主要种类?

秦统一中国,也统一了货币,货币的主要种类是:

1.黄金为上币,单位“镒”(合20两);

2.铜为下币,单位“半两”。半两钱在战国秦即已铸行,初为国钱,旋即改为方孔圆钱。秦统一以后,将半两钱推行中国。自此,方孔圆钱这种货币形制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史记平准书索隐》引《古今注》 :“秦钱半两,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今见秦半两钱大小轻重不一,钱径一般3.2-3.4厘米,重8克左右。钱文突起而狭长,略具弧形。无内外郭,背平素。有重过10克以上,甚至重达20多克的,或说即《索隐》所载的“当百钱”。

3.布。司马迁根据《秦记》中秦始皇统一货币的诏令摘要叙述的,但有一处令人费解。文中说:“中一国之币为三等”。布与半两钱、金币之间有法定的比价:如“钱十一当一布”。刑徒如向官府领取衣服,就要按11的倍数缴钱,如隶臣、城旦等冬衣每人缴110钱,即10个布;夏衣每人缴55钱,即5个布;个子小的冬衣缴77钱,即7个布,夏衣缴44个钱。舂米的女刑徒冬衣每人缴55钱,夏衣每人缴44钱;个子小的冬衣缴44钱,夏衣缴33钱。按11的倍数计算,刑徒领取衣服可以缴布,也可以缴钱,这说明布当货币普遍存在。布在金饼、半两钱之间,如果称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布当然可称为“中币”。

古代货币演变规律?

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如下: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有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秦朝统一后六国的钱币是怎样处理掉?

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

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铜钱。

改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

铜钱以“半两”为单位,并明确铸金币明“半两”二字。

铜钱造型为圆形方孔,俗称“秦半两”。

原来六国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不得再充当货币(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

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秦半两的寓意是什么?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秦半两”奠定“圆型方孔”的古钱币造型。“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统一的货币,它改变了自春秋战国以来各国自行铸币所造成的货币混乱局面,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范例,也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巩固和发展垫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