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历史上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谁(单刀赴会历史人物是谁)

本文目录一览: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关羽还是鲁肃?

《三国演义》第66回说了“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故事,这故事是罗贯中编的,其框架应该是取材于“鸿门宴”故事。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也应该耳熟能详,大致内容是:项羽请刘邦赴宴,准备在宴会上杀害刘邦,结果项羽一时心软,没有动手,之后刘邦托词上厕所而逃之夭夭。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罗贯中按照“鸿门宴”故事来写,塑造出关羽知难而上,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内容大致是说:

鲁肃为了讨回荆州,和吕蒙、甘宁合谋,以邀请关羽赴宴为由,欲在宴会之中拿下关羽,以此要挟。

不料,关羽将计就计,带着周仓和八九个关西大汉亲自赴宴,然后在宴会之上装醉亲近,把鲁肃挟持而出,随后从容登船告辞。

【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是按照演义故事编写】

有答主说拿出《鲁肃传》中“但请将军单刀俱会”的内容,认为鲁肃是“单刀赴会”的主角,这就是不懂装懂了。

《鲁肃传》原文如下:

(鲁)肃住益阳,与(关)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

原文重点是: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如果大家分得清主语、宾语的话,也可以看得出来:主语是鲁肃,宾语是关羽,这段话的意思是“鲁肃请关羽单刀赴会”。

是的,按照陈寿写《鲁肃传》的内容,其单刀赴会的主角还是关羽,并非是鲁肃。

包括易中天在《品三国》中也是如此记载:

战争之前,鲁肃和关羽有一次会面,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单刀赴会”。但是要讲清楚,单刀赴会的是所有人,就是当时约定所有来参加谈判的人都只能带一把刀,鲁肃也是单刀。

就事论事谈一下双方会面细节

首先,双方会面的规则是符合当时惯例的:两军相隔一百步以上(安全距离),双方主帅在中间地带见面。

在历史上,关羽是武将,且颇有勇名;鲁肃也不是《演义》中塑造的儒将形象,他在《吴书》中有“击剑骑射”的记载,他的射术也很厉害,当然武勇肯定是比不过关羽了。

其次,这次会面是谈崩了的,鲁肃和关羽也没有就此动手,当场打起来。

【新三国电视剧中编剧弄巧成拙,编造出关羽和周仓两人前往,让大家对“单刀赴会”的误会加深】

《吴书》上还说,见面之前,有吴军将领劝鲁肃提防关羽,担心关羽会在会谈时动手,鲁肃表示不怕。由此可见,陈寿和韦昭各自写这同一段故事,都在刻意拔高自己人的形象。

所以简单来说,历史真相是:鲁肃和关羽在双方阵前做了一次简短的会谈。仅此而已。

读书不求甚解的人看到《鲁肃传》中的“单刀俱会”,就误以为鲁肃是“单刀俱会”主角,这就是闹笑话了。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谁?你有哪些了解?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关羽,三国时期关羽负责镇守荆州,而当时荆州是蜀国号东吴借来的,因此孙权就催促东吴的大将,鲁肃能够把荆州要回来。鲁肃也知道关羽的性格,所以就设计邀请关羽前来赴宴。关羽知道这是一个圈套,只带着一把刀就去赴宴了,在宴席上鲁肃问关羽什么时候能够归还荆州。关羽这个时候挟持了鲁肃,并且把刀架在了鲁肃的脖子上,走到江边的时候才放了鲁肃,然后安全的回到了荆州。

功臣

其实单刀赴会的故事就是在表扬关于表现了关羽的冒险精神,而且他的胆子非常的大。同时他也特别的厉害,敢于冒这个险,就说明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全身而退。所以在这个事件出现之后,他也是非常让人敬佩的,毕竟他的做法非常的厉害。不过不过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大的刚才大概是鲁肃了。

维护联盟

因为这次单刀赴会的收益方是蜀汉以及东吴,如果没有这次单刀赴会的话,孙刘联盟有可能会破裂。而孙刘联盟如果破裂的话,三国鼎立的画面就会被瓦解。所以鲁肃当时把这个事情看得也非常的通透,他要去维护孙刘联盟,不能够让曹魏有可乘之机。因此才会想要和关于好好的来商量这个事情,然后就促成了单刀赴会。

足智多谋

虽然过程不是多么的美满,但是结果还是很好的,谈判的结果就是将这个紧张的局势处理了。而孙权和刘备将荆州平分,联盟也得以延续。所以也可以看到三国时期的人才都非常的有计谋有策略,否则的话他们也不能成为一方将领,更不可能会有这么大的威名。也正是因为他们足智多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表现。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谁?

单刀赴会的主人公是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鲁肃的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出自《三国演义》。关羽为了荆州之事只身过江,与鲁肃会面,以下为其简要内容。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鲁肃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索还荆州。

关公开始时以饮酒莫谈国事为由将话题叉开,哪料鲁肃步步紧逼,关公推醉,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鲁肃被他一提,挣脱不得,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暗藏的刀斧手也只好望洋兴叹。到了船边,关公才放了鲁肃,拱手道谢而别。鲁肃如痴如醉,半晌才缓过气来。

历史改编

这次“单刀会”,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反面教材。这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并非历史真相。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汉、东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正史上单刀赴会的是谁?

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人是谁。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中,关羽有一个“单刀赴会”的故事。但是在历史上单刀赴会的却不是关羽。如题,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的人是谁?

历史上真正“单刀赴会” 的是鲁肃。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占据益州后拒绝归还荆州。孙权一面命令吕蒙强行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一面命令鲁肃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备关羽增援。吕蒙陷三郡后,关羽果然南下,被鲁肃堵住。鲁肃以大局为重,为了说服关羽以维持联盟,邀请关羽到约定地点会谈。谈判前,鲁肃的部下担心对方会设下“鸿门宴”,不同意他冒险去见关羽。但是,鲁肃从大局出发,毅然决然地带着几个部将,佩挂单刀赴会。

image.png

在谈判桌上,鲁肃不顾危险,据理力争,“厉声呵之,辞色甚切”,驳得关羽面红耳赤,理屈词穷。尤其是鲁肃的一番慷慨陈词,更是令关羽哑口无言:“当初刘备在长坂坡时,兵马不足,计穷虑竭,吴主同情刘备没有栖身之地,才割爱借荆州以济其患,使有所庇荫。但刘备矫饰私情,已取得益州,还想兼并荆州,这种行为连凡夫俗子都不忍心去做,何况还是有头面的领袖人物呢!我知道有这样的话:贪而弃义,必为祸。将军你我都是重任在身的人,如果不能明白道理,做不到以义辅主,反而一味袒护其短,哪里会有什么帮助呢?”最后,孙刘两家达成协议: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至此,鲁肃不但赢得了这场谈判的胜利,还维护了孙刘联盟的团结局面,其功可谓大也。

image.png

单刀赴会主人公明明是鲁肃,结果却被按在了关羽的身上。《三国演义》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小说最重要的是要使人物角色有自己的特点,所以难免会发生张冠李戴的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