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东软集团最近消息(东软集团控股)

本文目录一览:

软件开发公司有哪些?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公司有:华盛恒辉软件开发公司、博彦科技、海辉软件、文思、浙大网新等。

软件开发是根据用户要求建造出软件系统或者系统中的软件部分的过程。

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

软件开发平台源于繁琐的实践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在实践中将常用的函数、类、抽象、接口等进行总结、封装,成为了可以重复使用的“中间件”,而随着“中间件”的成熟和通用,功能更强大、更能满足企业级客户需求的——软件开发平台应运而生。

东软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如何恢复之前数据

重新打开即可。9月3日下午,东软集团发布声明称,成都疫情以来,为应对成都大规模检测并发的系统稳定性问题,东软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紧急上线,于9月2日04时,系统首次投入使用。系统上线后,发现有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东软集团第一时间组织专家组和坚守现场的公司技术人员,与成都市相关部门一起,排查事故原因,强化安全防护,保证系统运行。据技术专家研判,出现的系统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9月3日零点左右,在进行网络调整之后,系统运行平稳顺畅,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当日共完成1200万样本采集量。9月3日13时左右,系统再次无法进行访问,经排查,发现是网络出现故障,在恢复网络连接后,系统于14时左右再次恢复运行。

东软核酸是什么背景

最近,全国各地疫情频发,成都作为西南的超大城市,那里的抗疫尤其牵动人心。

前几日,“成都核酸系统崩了”登上微博热搜,将东软推至风口浪尖。据网友反映,9月2日晚间,成都的核酸系统出现崩溃,虽然现场核酸采集的医护人员通过将手机高高举过头顶的方式来获得信号,然而却无济于事,事实上是成都的核酸检测系统出了问题。而该系统背后的开发企业正是“东软集团”。

东软集团回应成都核酸系统“崩溃”

9月3日,东软集团发布声明称,成都疫情以来,为应对成都大规模检测并发的系统稳定性问题,东软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紧急上线,于9月2日04时,系统首次投入使用。

对于系统故障原因,东软表示,据技术专家研判,目前出现的系统响应延迟、卡顿等现象与核酸检测系统软件无关。经排查,发现是网络出现故障,在恢复网络连接后,系统于14时左右再次恢复运行。具体网络故障的原因,相关部门正在排查。

东软还称,新冠疫情以来,东软核酸检测系统已在国内17个省120多个地市部署应用,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人口超大型城市,已累计检测超过140亿人次。

然而当天下午4点32分,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发文称,“全市通信网络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网络覆盖良好,没有出现网络拥塞和故障。”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对于故障原因,多方的表述不一,也让网友认为这是在“踢皮球”。随着讨论热度升温,很快#东软回应成都核酸系统异常#的微博热搜,达到了2亿多的阅读次数。

东软集团目前拥有近2万名员工

公开资料显示,东软集团成立于1991年,1996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拥有近2万名员工。其前身是东北大学下属的两家公司,即沈阳东大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目前合并财务报表的子公司有75家。

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东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3.83亿元,同比增长5.36%,实现净利润8302.92万元,业绩同比增长13.93%。基本每股收益0.07元,总资产193.91亿元,总负债96.26亿元,资产负债率49.64%,现金流净额为25.37亿元,现金流净增加额为6亿元。

从业务看,公司自主软件、产品及服务业务实现收入27.8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2.29%;系统集成业务实现收入5.04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4.88%。

分行业看,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智能汽车互联、企业互联及其他、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收入和智慧城市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9.39亿元、5.54亿元和5.37亿元。

与高毛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软集团研发费用占比相较同行业公司偏低。

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3.38亿元,占销售额的比重接近10。相比之下,同类上市公司中国软件研发费用9.72亿元,占销售额比重达27%,而另一家同类公司科大讯飞研发费用14.39亿元,占营业额比重17.9%。

子公司东软医疗4冲IPO

资料显示,除了A股上市公司东软集团外,刘积仁掌舵下的东软系还包括已赴港上市的东软教育,及通过增资和股权转让等方式从东软集团分拆出去的东软医疗、东软熙康、望海康信、东软睿驰等准备上市的多个公司。

东软集团为第一大股东的东软医疗在9月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算上这次,东软医疗已经4次递交《招股书》。具体来看,2020年6月,东软医疗曾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但2020年11月失败;2021年5月,东软医疗首次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个月后招股书未通过失去上市资格;2021年12月31日,东软医疗二次递表港交所,6个月后再次无进展而失效。此次是东软医疗第三次在港交所递表,也是东软医疗第四次冲刺IPO。

根据《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2018-2021年、2022年1-6月分别实现营收19.12亿元、19.07亿元、24.59亿元、28.03亿元和15.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9亿元、0.82亿元、0.93亿元、1.02亿元和2.1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东软医疗的利润绝大多数来自政府补贴。2019 年、2020年及2021年以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东软医疗收到的政府补助分别为9250万元、1.68亿元、9970万元及8020万元,分别占同期净利润的113%、181%、34%、37%。

过去三年半,东软医疗的累计净利润为6.89亿元,同期累计获得政府补贴4.4亿元,政府补贴占其净利润比例高达64%!

2年多时间4次尝试IPO,当下又赶上大股东陷入舆论漩涡,东软医疗三度递表港交所能否如愿,我们将继续保持关注。

马云概念股有哪些

马云持股的股票具体有:恒生电子、华数传媒、光线传媒、石基信息、华润万东。

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创始人及重要股东减持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大量上市企业创始人一上市就减持套现,甚至有创始人上市几年后,自己无心经营直接卖掉公司退出。过去几年,马云也确实在不断减持。2019年,马云宣布正式退休,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不管理具体事务。马云一改往日风格,变得非常低调,几乎很少出现在大众视线当中。就算马云在阿里巴巴不持有一分钱的股票,阿里巴巴依然是马云的。

核酸风波背后的“东软系”,东软集团是日本的企业吗?集团股东有哪些?

核酸风波背后的“东软系”,东软集团不是日本的企业,集团股东有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02%;东北大学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7%;阿尔派电子(中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33%。

东软创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沈阳,注册资本为12.44亿元人民币。在沈阳市,大连市、南海市、成都市建有东软软件园,以及8个区域总部,40余个分支机构,在美国,日本设有分公司。1991 年,东软创建于东北大学。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以软件与服务、医疗系统、IT教育与培训为主要业务范圈,集软件研究、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培训与服务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简称东软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公司先后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软件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东软公司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软件产品、平台及服务。业务领域覆盖汽车电子、云计算和大数据、智慧城市、嵌入式软件等多个方向。

拥有车载智能终端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辽宁东软车载智能终端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东软汽车电子评测与验证中心(CNAS认证)、大连市东软集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首次通过大连市科技局等单位组织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之后分别于2011年10月、2014年9月连续通过年度复审与复评,并于2017年11月29日通过最近一次高新技术企业评审。

东软录入信息是什么

个人人事档案。新员工信息主要用于创建公司员工编号,并须严格按照系统提示录入,信息录入后,将与个人人事档案核实信息真实性,作为日后计算工龄、职级调整、薪酬变更的依据。东软集团是行业领先的全球化信息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是产业创新变革的推动者和数字化转型的赋能者。东软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软件公司。东软始终洞察时代发展趋势,探索软件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赋能全球数万家大中型客户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智能汽车互联、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软件服务等众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