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电脑手机 >

安禄山安史之乱简介(安禄山叛乱是安史之乱吗)

安史之乱时间地点人物?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中期的一场边境叛乱,由边疆安禄山史思明发动,持续了八年之久,对唐朝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安史之乱具体时间表?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公元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统治者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使唐朝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公元765年—公元763年,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哪个皇帝执政时期?

是在李隆基与杨贵妃热恋那段时间里

唐玄宗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也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安禄山乱兵一起,唐王朝将陇右、河西、朔方一带重兵皆调遣内地,造成边防空虚,西边吐蕃人乘机而入,尽得陇右、河西走廊,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安西北庭,数十年后,约公元790年,唐朝失去西域安西北庭。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安史之乱安禄山地盘多大?

安史之乱(755年-763年),以安禄山 史思明等河北诸将发生的叛乱。当时安禄山身兼河东& 范阳& 平卢三镇节度使,手握十几万边军,反叛之初由于唐王朝猝不及防,因此大唐很多州郡被安禄山攻陷,大致范围有现在的河北 山西& 山东& 河南 陕西& 湖北& 安徽等地。

首先安禄山在当时拥有河南、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占据了洛阳和长安两座唐朝重要的都城,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的一次大灾难,也是天下平民百姓的一次浩劫,安禄山作为这次叛乱的始作俑者,残暴不仁的性格,不顾天下百姓的做法并不值得同情,后来他死于亲子之手也是权利斗争和叛乱的延续。

安禄山是三个地方的节度使,统治原来统治区域是现在的北京,河北河南一带,后来攻入西安和洛阳,统治了三分之一的中国。

安禄山起兵后,由于多年没打仗,久疏战阵,加上造反过于迅速,唐军压根没反应过来,十五万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而这个时候的唐玄宗还不信,直到一周后才肯接受安禄山造反的现实。

安史之乱之前,安禄山作为两大节度使,其平庐和范阳两大节度使辖区内有7个都督府、10个奚州和17个契丹州规模,是唐朝除了陇西河西之外另一个强大军事集团。可见其唐玄宗对其的宠幸之至,对于稳坐长安的皇帝而言,北方的两大军事集团是需要自己去不断调整平衡的,但是其中对付吐蕃和回鹘的军事集团不断被削弱,造成了安禄山的一方独大,最终挑战中央政权,造成了唐朝衰败开始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安禄山地盘包括了整个北方,就连两京长安洛阳全都为叛军占领。玄宗都跑去四川避难,将烂摊子扔给太子李亨了。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

起因

主要包括唐朝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安禄山安史之乱简介(安禄山叛乱是安史之乱吗)安禄山安史之乱简介(安禄山叛乱是安史之乱吗)


经过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由于叛军内部不和,先是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谋杀,后是安庆绪被部下史思明斩首,然后是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绞死,最后是史朝义兵败自杀,这样安史之乱结束。

结果

安史之乱导致河西、陇右的大片土地落入了吐蕃之手,造成了长安的西边无险可守,对唐王朝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安禄山之所以能够在范阳崛起,与他同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分不开,而范阳之所以精兵甲天下,正是唐王朝遏制两蕃的需要。

影响

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由于唐末封建军阀的多年争战,致使土地荒芜,水利失修,人民处于战祸灾难之中。,不过严重打击了唐朝统治,促使了民族分裂,割据政权产生,客观上刺激了北方人南迁,南方经济发展

安史之乱的时间和原因?

一、时间:

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二、人物:

安禄山与史思明。

三、原因:

1、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

3、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奚人,唐太宗打败突厥以后,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他们的习尚与汉人不同,互相歧视,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时的少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

4、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中央军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影响是:

原因:

安禄山安史之乱简介(安禄山叛乱是安史之乱吗)安禄山安史之乱简介(安禄山叛乱是安史之乱吗)


根本原因是:唐玄宗的腐败政治要对安史之乱负直接责任,马嵬之变中,杨玉环实际是替唐玄宗受过遭难。

主要原因是:(1)土地兼并严重、边防节度使权力过大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中央集团统治日益腐朽。

(2)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

影响:

安禄山安史之乱简介(安禄山叛乱是安史之乱吗)安禄山安史之乱简介(安禄山叛乱是安史之乱吗)


(1)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北方的经济衰落,而江淮地区未直接受到安史兵祸。因此,从此之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日益超过北方,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安史之乱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实际上统一的中央王朝已无力再控制地方。安史余党在北方形成藩镇割据,各自为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

(3)阶级压迫和统治阶级的压榨更加深重,因而促使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最后迫使农民不得不举兵起义,形成唐中叶农民起义的高潮。

(4)安史之乱也使唐王朝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唐王朝从此内忧外患,朝不保夕。

(5)总而言之,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是唐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乱后,统一、繁荣、强盛的统治局面成为过去,唐王朝开始走上下坡路。

拓展资料:

安史之乱死了多少人: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754年,户部奏天下郡321个,县1538个,乡16829个,有9069155户,人口数为52880488;到了764年,户部奏290多万户,人口数1690万。有人据此认为安史之乱中死了3600万人。很显然,这种说法是相当不科学的。

安史之乱从755年的十一月安禄山矫诏起兵一直持续到763年的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共七年零两个月的时间,所以,从《资治通鉴》中754年和764年的人口对比确实能说明一些问题,那就是,安史之乱确实造成大唐人口的锐减,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甚至妻离子散。但并不能从中得出战乱中总共死了多少人。

安史之乱讲的什么?

唐朝李隆基在位时期,也就是公元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史思明拥兵作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在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