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本文目录一览:

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精神是什么?

科学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更快地由“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已经展开,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入新时代的改革果敢抉择、指引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并决定于11月9日至12日召开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通常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后召开五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第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一中全会)通常紧接该次党代会召开,主要讨论党内人事安排和近一个时期的重大政策方针。

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二中全会)则一般召开于次年元旦后两会前,议题集中在一府两院及其所属部门的机构、编制变动和人事安排上。

到三中全会,则通常推出中国深层次改革政策,通常以经济体制改革政策为主,也存在重大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有时也研究部署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等工作。

扩展资料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影响:

1、激发个人创富热情

全会推动了各项基本制度的完备和定型,也促进了制度运作的有效性、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有利于社会成员和各个市场主体对未来形成稳定的预期,减少了利益之间的重叠和交叉,约束、规范了人们在市场竞争中可能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必将极大激发人们参与到公正合理的财富创造中去,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全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会提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全会关于市场、产权、司法、财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变革,必将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和促进我们建成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

3、推动国家发展转型

全会一系列顶层设计铲除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各种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政府干预过多、市场竞争体制不完善、资源价格扭曲等障碍必然随着改革的推进逐步被破除。同时,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转变发展方式施加了更大的外部压力。

4、有利世界和平繁荣

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揽子方案,不但会让中国获得改革红利,也将让全世界收获中国的改革红利。

全会提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对很多国家来说都是发展的机遇。全会提出“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不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改革,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和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的是什么?

一、十八大的精神:

十八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围绕这一主题,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

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决定》又不仅仅是一份蓝图。它详细合理地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决定》明确了一系列的战略任务,更注重在落实方面下工夫,确保改革的可操作性。

十八大会议

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制定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前进方向。

一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四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回答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策立场。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我们毫不动摇的行动纲领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是什么?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