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3d全息投影仪(自制3d全息投影仪)

如何让智能手机变成3D全息投影仪

目前市面上没有全息投影技术的产品的哦 ,如果您是需要将手机上的视频传输到显示屏或者是投影仪的话,您可以看看您的机器是否支持AirPlay或者其他的直连协议,如果没有的话就只能尝试通过无线视频网关来进行传屏哦

3D全息投影制作

3d全息投影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一:确定屏幕的宽度,用尺子量下。我的手机4.9cm。

步骤二:在草稿纸上画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半径画圆,在圆上任意一点为圆心,半径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即屏幕宽度)。

步骤三:将塑料薄膜覆盖在所画的圆上,在三角形的顶点处扎孔以作标记。用刀切割下四个连在一起的等腰三角形。

步骤四:将边沿两边用胶水或胶带连在一起,呈金字塔状。

3D全息投影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3D全息投影系统

全息投影是一种无需配戴眼镜的诺利德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这项技术在一些博物馆应用较多。全息立体投影设备不是利用数码技术实现的,而是投影设备将不同角度影像投影至进口的MP全息投影膜上,让你看不到不属于你自身角度的其他图像,因而实现了真正的全息立体影像。 360度幻影成像系统:360度幻影成像是一种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营造了亦幻亦真的氛围,效果奇特,具有强烈的纵深感,真假难辩。形成空中幻象中间可结合实物,实现影像与实物的结合。也可配加触摸屏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可以根据要求做成四面窗口,每面最大2-4米。可做成全息幻影舞台,产品立体360度的演示;真人和虚幻人同台表演;科技馆的梦幻舞台等。 3d全息投影 3d全息投影 适合表现细节或内部结构较丰富的个体物品, 如名表、名车、珠宝、工业产品、也可表现人物、卡通等,给观众感觉是完全立体的。 全息互动展示系统是纳米感应触摸膜与散射背投显影技术的结晶,是一种新奇、超凡的展示方式,参观者可通过全息展示玻璃进行互动,给参观者一种神秘和魔术般的奇幻感觉,为展示查询提供了一种现代、时尚的交互手段。 在无影像时,该系统全部透明,能和玻璃装饰容为一体。在特定软件制作方法下,该系统还可提供浮动在玻璃上的特殊影像效果,为客户呈现强烈的视觉震撼力。同时,此展项可实现用手指或其它自然物品在投影屏幕上的触摸选择,打开界面、转换画面、信息查询、拖动等控制功能。 全新的科技来帮你实现打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阻隔。全新的投影技术——全息投影技术的出现,让人们打破了这种阻隔,体验了一把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的快感。 系统原理 全息投影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诺利德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 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2] 3D全息投影系统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全新的事物改变着人们对那些传统舞台的声光电技术的审美态度。适用范围产品展览、汽车服装发布会、舞台节目、互动、酒吧娱乐、场所互动投影等。

全息3D投影和其他的投影机不一样吗?

不一样,全息投影立体体验比较强,3D投影要戴上眼镜才能体验,普通投影是平面体验。

3d全息投影仪(自制3d全息投影仪)3d全息投影仪(自制3d全息投影仪)


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是什么?3D投影都需要哪些设备?

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理:

摄制原理:

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

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在3D投影前,要对物体进行120°的3D摄影。看过3D电影的读者应该知道,如果取下3D眼镜观看,画面有重影而模糊不清。这是因为,银幕上的画面并不是一幅,而是两幅角度不同的画面叠加的效果。

为了模拟“双目效应”,我们必须拍摄出偏左侧的画面和偏右侧的画面。在拍摄时,其实有两台3D摄像机同时工作,一台偏向演员左侧,记录偏左的图像;一台偏向演员右侧,记录偏右的图像,再通过电脑处理,将两幅图像叠加,便成了3D电影源。

视觉原理:

注:此为3D成像时的视觉原理。与此略有不同的是,全息投影实际上是真正地呈现出了3D影像。

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每个眼睛的视角大约为80度,但是两个眼睛一起的视角只有120度,也就是说有40度的视角是重合的,所以我们的左右两个眼睛所看到的的东西其实是不同的,比如你闭上左眼用右眼看或者反过来,就能测试出来效果,左右两眼接收到的物体转发给大脑做判断物体的远近才能形成立体感。3D立体技术就是模拟这个过程而形成的。

完成摄影后,在放映室里,3D电影源投放在一定角度的银幕上,观众需要带上3D眼镜观看。仔细观察3D眼镜,我们会发现左右镜片上有密集而细小的朝向不同的条纹。左镜片是纵纹,右镜片是横纹。正是这些条纹,我们才能看到美妙的3D立体图。

完成摄影后,根据“双目效应”,将图像分解,让左眼只看见偏左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这样才能使大脑产生远近的判断而生出立体感。在放映时,偏左的画面和偏右侧的画面所用的投射光是不同的,虽然颜色画面一样,但投影用的光的传播方向是不同的,偏左画面用的是纵波光(光波沿纵向传递),偏右画面用的是横波光(光波沿横向传递),由于偏振光的特点纵波光只能穿过纵纹,不能穿过横纹,因此,透过左镜片,我们只能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同理与右镜片。

由此,重叠的画面被分解,左眼只看见偏左侧的画面,右眼只看见偏右侧的画面,由于双目效应,我们便产生了远近感和立体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