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通俗易懂)

本文目录一览:

经济学里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有何区别?

经济学里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最大的区别就是绝对优势是用客观绝对成本来比较,而比较优势是用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来比较。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理论是一个旨在阐明一个国家如何在国际贸易中获利的理论。这种贸易通常是出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其在成本上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扩展资料:

绝对优势亦称“绝对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所产生的在该产品生产上的优势。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绝对优势理论中提出。

如果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那这两个国家按斯密的理论,便无法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无法取得专业化利益。

绝对成本说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其正确的方面,是深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

绝对成本说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也可以说,当某一个生产者以比另一个生产者更低的机会成本来生产产品时,我们称这个生产者在这种产品和服务上具有比较优势。

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经济学家看来,所谓经济,就是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功利活动,所谓经济学就是教人创造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学问。但随着后来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出现、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出商品经济,发展出市场经济,提升为知识市场经济,衍生出虚拟经济。

经过西方古典-新古典-新兴古典经济学家与时俱进线性抽象的一路折腾一路演化,价值逐步异化为价格,异化为金钱,经济活动逐步异化为赚钱,经济学也就逐步异化为教人怎样赚钱,包括怎样投机赚钱。随着产品的逻辑逐步演变为货币的逻辑,衍生出金融的逻辑,最后产生出金融泡沫,虚拟经济也就演变成虚幻经济。当金融泡沫破灭,虚幻经济就酿成金融危机。

这样人类经济就由常态进入非常态,催化经济非常态的西方经济学也就成了非常态经济学。现在人类面临的问题,是使经济与经济学由非常态重新进入常态,从而完成人类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的大圆圈。

这个大圆圈的起点与终点都是经济的本质价值,都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经济学思想;只不过经过人类经济与经济学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后,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代经济学思想获得了现代经济学的形态,其中包含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合理因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绝对优势  百度百科-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

一、计算方式不同

绝对优势通过比较生产效率绝对值直接得到,比较优势通过算生产一单位目标产品牺牲其他产品数量得到。

二、比较方法不同

比较优势是同一国产品对另一种产品优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原则。绝对优势则是同一产品一国与另一国对比,比较出绝对优劣。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联系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都是由于各国技术差异而产生的,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由差异引发比较。有绝对优势就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则不一定有绝对优势。

【拓展资料】

绝对优势亦称"绝对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所产生的在该产品生产上的优势。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绝对优势理论中提出。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共同点: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如果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那这两个国家按斯密的理论,便无法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无法取得专业化利益。绝对成本说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其正确的方面,是深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绝对成本说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和联系,划重点了!

;     不通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是有差异的,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的生产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与国家之间形成了进口与出口的贸易关系。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国际贸易中经常会用到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两种理论,那么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呢?

一、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联系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都是由于各国技术差异而产生的,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由差异引发比较。有绝对优势就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则不一定有绝对优势。

二、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

1、假定条件不同

      比较优势是指两个国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其中一个国家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要高于另一个国家。

      绝对优势是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且都能生产两种产品,A国生产某一产品的生产率要高于B国,而B国生产另一产品的生产率要高于A国。

2、比较方法不同

      比较优势是同一国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绝对优势则是同一产品一国与另一国的对比,比较出绝对的优劣。

      例如,A国每天可生产出土豆1万斤,生产手机1000部。B国每天可生产出土豆2000斤,生产手机500部。

      无论是土豆还是手机,A国的生产率都要高于B国,那么A国在土豆和手机生产商都对B国有绝对优势。

      但对于同一种产品,例如土豆,A过的生产率要远高于B国,那么如果让A国全力生产土豆,那么A过在土豆上有比较优势,B国全力生产手机,则在手机上有比较优势。

      以上关于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区别和联系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

计算方式不同:绝对优势通过比较生产效率绝对值直接得到,比较优势通过算生产一单位目标产品牺牲其他产品数量得到。比较方法不同:比较优势是同一国产品对另一种产品优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原则。绝对优势则是同一产品一国与另一国对比,比较出绝对优劣。

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联系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都是由于各国技术差异而产生的,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由差异引发比较。有绝对优势就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则不一定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

绝对优势,是指两个地方生产做比较,如果一方生产同样的产品,用的生产成本更少,这就属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两个地方对生产一样的产品拥有绝对优势,但是对另一种产品却有多有少,那么生产成本比较多的一方,就有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他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国际贸易,是因为各国的生产技术不同。

生产技术这个词难免有点抽象,怎么把它量化呢?

我们可以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来衡量。

我们假设现在有Q的产量,L的劳动投入。

如果用Q/L,便得到了单位要素投入产出率,即劳动生产率;

如果用L/Q,便得到了单位产品所需要素投入,即生产成本。

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说明生产技术越高。

我们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生产大米和小麦两种产品。

并且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都各有100个劳动力。

如果两国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大米,由于袁隆平院士的超级助攻,中国能生产100吨大米,而美国只能生产80吨大米。

如果两国劳动都用来生产小麦,由于美国人爱吃汉堡披萨,天天就研究小麦,所以美国能生产100吨小麦,中国能生产50吨小麦。

我们把这个数据汇总。

那么我们用刚才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分别来衡量一下两国的技术水平。

根据劳动生产率等于Q/L,刚才的表格已经给出了具体的产量Q,只需要把表格中的每一项除以L(100),就得到了劳动生产率的表格。

不难看出,中国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美国有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

根据生产成本等于L/Q,只需要把表格中的每一项用L(100)除一下,就得到了生产成本的表格。

同样不难看出,中国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美国有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

所以得出结论,在允许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应该专门生产大米(100吨),美国应该专门生产小麦(100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