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包含郑和下西洋时间的词条

本文目录一览:

郑和下西洋时间是何时 郑和下西洋共几次

郑和下西洋是指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的历史。

1、永乐四年(一四0六年)六月,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2、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 1407年10月13日 。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

3、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 1409年10月 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

4、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年十一月十五日 1412年12月18日 朝廷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

5、第五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 1416年12月28日 朝廷命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

6、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 1421年3月3日 ,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7、第七次下西洋,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六月九日 1430年6月29日 ,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

1、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6月。

2、第二次下西洋:1407年10月13日。

3、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10月。

4、第四次下西洋:1413年11月。

5、第五次下西洋:1417年6月。

6、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3月3日。

7、第七次下西洋:1430年。

8、公元1405年之后的28年间,郑和七次奉旨率船队远航西洋,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航线。这一系列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迹。

9、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更多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著名的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具体是在什么时候

第一次下西洋 1405年6月。

第二次下西洋 1407年10月13日 。

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10月 。

第四次下西洋 1413年11月 。

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6月。

第六次下西洋 1421年3月3日 。

第七次下西洋 1430年。

拓展资料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

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参考资料:郑和下西洋_百度百科

郑和下西洋时间是什么?

时间:1405年到1430年。

总共有七次下西洋,时间是: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第二次下西洋1407年、第三次下西洋1409、第四次下西洋1413年、第五次下西洋1417年、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第七次下西洋1430年。

郑和为七次下西洋的战绩,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航海壮举,受到了嘉奖,郑和航海的时间比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要早八十七年。

下西洋的意义:

经济方面,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输入了新的工艺产品、原料、技术,从而影响了中国国内的手工业生产。

文化方面,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明朝对外界的了解。郑和下西洋,还留下了《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也是远洋航行的宝贵资料。

郑和下西洋分别时间顺序

1、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2、几个月后,郑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线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历时两年。

3、1409年夏,郑和第三次统领船队出国。此次航行仍以东印度洋为中心,并在满刺加建立排栅城垣,盖了仓库,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

4、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

5、1417年5月,郑和船队第五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是护送19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到了东非沿海最南的地区。

6、1421年7月,郑和船队六下西洋,护送16国使臣回国。郑和亲率的船队到达了东非海岸,并在宝船上设宴招待各国宾朋,1423年返航时带回香料等珍品。

7、1431年初,明宣宗继承祖父明成祖伟业和雄心,再次诏令郑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历时3年多,郑和船队走访了近20个国家,还派出随员特地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

扩展资料: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乙卯(7月11日),一支庞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书写世界航海史壮丽篇章的远航-郑和下西洋的首航。

这次规模空前的远航拉开了我国航海历史上最辉煌事业的序幕,彰显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远洋航海史上的领先地位。

在互通贸易、促进经济往来的同时,郑和把中华文明送到了亚非许多国家。儒学、礼仪、历法、度量衡、中医和农业、挖井、建房、雕刻、航海技术等远播海外。

推动了所到之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进了那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吸纳了海外各国文化的长处,引进了异域的种植业、加工业,发展了生产。

运入的药材、香料等产品,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宝库,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也留下了各种传说。人民敬仰他、怀念他,不少地方以三宝命名,如泰国有三宝塔、三宝港,马来西亚有三宝城,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时间

第一次下西洋 1405年6月。第二次下西洋 1407年10月13日 。第三次下西洋 1409年10月 。第四次下西洋 1413年11月 。第五次下西洋 1417年6月。第六次下西洋 1421年3月3日 。第七次下西洋 1430年。

1.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故名。

2.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3.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