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王阳明是道家还是儒家(儒家思想核心)

本文目录一览:

王阳明是儒家还是佛家?

儒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

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扩展资料

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守仁

王阳明属于道家吗

王阳明是儒家的代表。他的那一套学说就是儒家学说。虽然也有道家的东西在里面,但总体来讲它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他是近500年来的一个圣人。

王阳明是儒释道中的哪一家?他的贡献有什么?

王阳明是儒释道三者的集大成者,其以儒学为根基,广泛地吸纳了道家和佛学的思想,所提出的心学思想,成为了儒家一个重要的思想光辉。而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实践他自身思想的过程,是一个真正的“三不朽”的人物。而要论及他的主要贡献,可以从他的心学思想方面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心即理也”;其二是“知行合一”;其三是“格物致知”;其四是“心外无物”。一、“心即理也”

“心”是谓“本心”,是超脱于血肉之上的精神状态,在王阳明看来,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人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受到“本心”所控制的,一切行为也是发端于“本心”的,因此,“本心”就成为了一切理学的源头,要想有所获取,有所感悟,就需要关照“本心”,从中去进行探索。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王阳明的思想,也是他一生所实践的内容,王阳明将知与行合为一体,认为行要依靠知进行指导,而知需要行作为一种依托,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融合。

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理念,王阳明希望人们能够表现出对善的取向,以及独立的求知精神,这种理念是超越时空,无论何时何地都让人受用的。

三、“格物致知”

在王阳明十六岁“格竹子”的实践失败之后,王阳明产生了对于朱熹“格物”思想的怀疑,因此他在日后提出了与朱熹截然不同的“格物致知”的理论,作为一种实践上的引导,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强调着对于“本心”的影响和意义,需要在实践中让事物变得合乎本心,变得合乎天理,将格物和致知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整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