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四字词语

司马懿表面上装作敦厚纯良,实则内里一肚子都是机关算尽,对待妨碍他在政治上的道路的人没有一丝手软,哪怕是他的结发妻子,他都可以做到冷酷无情。

图片:司马懿与结发妻子剧照

1.对待同僚

只要政敌一垮台,司马懿就要将他们斩草除根,连他们的家里人也不放过,所有人都得成为刀下亡魂,实在令人心惊。

高平陵政变一结束,司马懿就将曹爽同他身边的党羽一扫而尽,甚至诛灭三族,连族中的小儿也一概杀光。上文提到的王凌一直为司马懿所忌惮,本想通过自杀来保族人平安,没想到死后还得不到安息。

司马懿派人将王凌的坟墓挖开,打开棺材暴尸三天,完全不顾念曾经的兄弟情义,随后还下令将王陵的尸骨亲土而葬,连一张草席都不裹,直接埋入土中,死后都不让王陵好过。

图片:司马懿斩草除根剧照

2.对待下人

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否仁厚,可以根据他对待下人的态度来判断。司马懿第一次称病骗曹操的时候,有一天家中晾晒书籍,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司马懿不自觉地去收书,此事被家中一个婢女看到了。

司马懿的发妻张春华害怕这个婢女会宣扬出去,便亲自动手了解了这个婢女,事成之后还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不过司马懿不但没有责骂张春华,反而更加看重这位发妻,因为就算她不动手,自己也会找机会将那个婢女杀死。

在司马懿眼中,下人的性命就如同牲畜,想杀就杀,他是绝对不会让一个婢女毁了自己的前程。

图片:婢女被杀剧照

3.对待发妻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四字词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四字词语


张春华虽说心狠手辣,却一心为了司马懿着想,她给司马懿生了三男一女,却因年老色衰,越来越不被司马懿喜欢。

司马懿卧病在床的时候,张春华特别担心,就前来探望,没想到却被司马懿莫名其妙地大骂自己是老货。

这样一来,张春华既羞愧难当,又怨恨气愤,连想死的心都有了,好在孩子还站在她那边,陪她一起绝食相抗。

司马懿知道后,连忙向发妻赔罪,这才让整个事情平静下来,没想到事后司马懿却对外人说,自己的妻子不值得可怜,反倒是苦了几个儿子。

图片:司马懿卧病在床剧照

作为丈夫,他无法规劝妻子向善,反而在妻子为他做尽坏事后落井下石;作为父亲,他没有做好儿子的榜样,反而让他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司马懿是一个自私自利、狠毒狡诈的人,他不是一个好人、好臣子,同样不是一位好丈夫和好父亲,就连他的后人司马昭都觉得他很可耻。

据史料记载,晋明帝曾向王导询问司马家得天下的整个过程,听完后竟羞愧难当,将脸直接埋在床上,不愿再抬起。由此可见,司马懿实在是不得人心,说他阴狠,一点都不算冤枉。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

他出身士族豪门,是一个“胸有谋略,善晓兵机”的军事家,也是一个擅玩权术的政治家。

具有战略眼光,并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军事才干显示出来,是曹操当权时期司马懿的表现。曹操进军汉中,消灭了张鲁,获取了汉中和东川的战略要地,于是准备班师回朝,司马懿就主动建议他挥师南下,一鼓而灭刘备的势力。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醒曹操“智者贵乘时,时不可失也”。但这一“得陇望蜀”的建议未被采纳,致使刘备势力得以在蜀巩固发展,曹操后来也深悔未听仲达之言。当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曹操大怒,发誓要与刘备决一雌雄,司马懿又一次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要曹操结好孙权,动员孙权攻刘备,使孙刘相争,然后曹魏坐收渔人之利,这一“不须张弓只箭,令刘备在蜀自受其祸”的妙计为曹操深喜。充分说明了司马懿逐渐为曹操所重视,也反映了他善于利用矛盾的本领。

善于识人,是一个将才的必备条件。司马懿对人观察十分细致。一次曹操得病,请管辂卜事, 卜得许都将有火灾,于是着意预防。曹操任用长史王必总督御林军马,司马懿即时劝阻,他指出“王必嗜酒性宽,恐不堪此职”。曹操未肯接受他的意见,其结果是耿纪等人谋反,王必因酒醉而失去控制,造成许都混乱,从而证明了司马懿识人的眼力。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四字词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四字词语


洞察敌人的阴谋,防患于未然,这也是司马懿的特长。当东吴夺取荆州,杀了关羽后,他马上想到了灾难的到来,于是便将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曹操为死了一仇敌而大喜,司马懿以其特有的敏锐却看出了东吴的阴谋,他向曹操指出这是“东吴移祸之计”,并深刻地分析了事情的后果,从而提出了以厚礼葬关羽首级,使孙、刘相恨,魏仍坐观胜负的主意,解除了魏国的一场灾祸。

司马懿在曹操当权时,虽很少抛头露面,但已显露其才能,他的地位也一天天地上升。他最初只是个丞相府的文学掾,不久又成为曹操的军事参谋,当上了主簿,到曹操临终前,他已成为托孤大巨之一。

巩固已取得的地位,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谋取更高的地位,是司马懿在曹丕、曹睿执政时期的活动准则。还在曹操未死之时,司马懿即已投靠了曹丕,曹操死后,他助曹丕夺取汉朝江出,因而深得曹丕信任。当曹丕南下讨伐东吴时,就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留守许昌,后又封懿为抚军大将军,掌握兵权,曹丕临终时,把魏国后事也托付于曹真、陈群、司马懿三人,使司马懿进入了曹魏政权最高决策者的行列。

为巩固已取得的地位,司马懿进行了不懈努力。他忠实地执行了曹操联吴抗刘的政治路线,成为曹操路线的延续者,加上他的军事谋略和对曹氏政权的“忠心”,使其赢得了较高的威望。

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主要表现在他与“天下军师”诸葛亮的交手上。当孔明一听了司马懿总督雍凉兵权时,竟“大惊”曰“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大患。不如先起兵伐之”。后又采用马谡之离间计,使得曹睿对司马懿生疑、遂而削职为民。孔明闻之竟“大喜”曰“吾欲伐魏久矣,奈有司马懿总雍凉之兵。今既中计遭贬,吾有何忧!”观孔明一惊一喜,足见司马懿对蜀国的威胁。

司马懿一生最杰出的时期是在曹睿当政期间。当魏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的时刻,司马懿重新登上了政治舞台,扭转危局,保卫了魏国政权。他先后不辞劳苦,多次西讨东征,遏止孔明的六出祁山,其间大小数战,有失有得,最终还是击败了诸葛亮的进攻,使诸葛亮郁郁死于五丈原。作者以全方位对比的手法,把曹真、诸葛亮等有名的将才与司马懿相比,从而肯定了司马懿杰出的军事才能。他“克日擒孟达”、忍辱受女装而坚守渭水,均体现了其军事家的气度。

培养党羽,伺机夺权,是司马懿在曹芳当政时期的活动。早在曹睿当政时期,司马懿即借自己为朝廷倚重的地位,开始培植亲信党羽,最明显的是他将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带在身边,委以重任,可以说,曹魏军权,集于司马氏一家之手。只是曹睿为人尚有能力,故而未敢妄想。一旦曹睿死去,司马懿又成了托孤重臣,与宗室曹爽共同辅政。此时主弱臣庸,曹爽十分无能,且又跋扈,引起众愤,司马懿父子便与曹氏宗室展开了尖锐的政治斗争。司马懿毕竟是久历政坛的老手,他采取欲擒故纵的计谋,先是诈病麻痹了曹爽,然后乘曹爽兄弟和亲信随曹芳出城谒陵畋猎,洛阳空虚之机,突然发动政变,一举剪除曹氏势力,夺取兵权,取得彻底胜利,从此司马懿成了曹操第二。

司马懿的发迹史是沿着曹氏统治者的交替而不断展开的,作者十分注意把握表现的主次轻重。曹操当政期间,司马懿很少出场,随着曹丕、曹睿的相继登位,司马懿在小说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这样安排笔墨的轻重,完全符合人物成长的过程。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手机访问 作品人物网

司马懿在前期采取了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体现了其性格中聪明,也善于识人的一部分。曹操对于他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所以曹操一开始请他任职时,他并不愿意,并以病为托辞,拒绝了曹操。然而奈何曹操并不放弃,数次威胁才使得他不得不任职。在曹操去世之后,司马懿开始在政治上大展才华,顺势而为,深得皇帝信任,并且屡立战功。这体现了他性格中懂得审时度势,从善如流的一面。

司马懿洞察先机,决断果敢的一面在他的军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与诸葛亮的数次决战中更是将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和瞬间决断的能力都充分体现出来。而他对待不同的君主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不同的敌人运用不同的战术并且屡次取得 成功 都体现了他的圆滑和知人识人的能力。当然最后他选择了起兵叛乱,虽然在别人眼中是不仁不义的行为,但这也是构成他性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他的凶狠和果敢,毫不犹豫,不会浪费每一个机会。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在一次次改朝换代中笑到最后。

司马懿的性格中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为人所称赞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历史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更聪明

司马懿和诸葛亮谁聪明的问题难倒众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评价这两人。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司马懿和诸葛亮谁聪明。

我认为他们两个是旗鼓相当的,但是诸葛亮活得更累一些。诸葛亮是个大忠诚,古往今来所有的君王出于统治的目的,一直褒扬诸葛亮而贬低司马懿。诸葛亮很注重个人的名节,凡事都亲力亲为,所以活得非常的累,后人评价他活得不够洒脱。

反观司马懿,他虽然一直隐藏自己的实力,也暴露自己的实力,让曹操看透他,才避免了杀身之祸。司马懿一生都在为自己而活,他一直都在想着怎么取得曹操的信任。尽管曹操到死都不相信他,但是他还是想到让自己活路的 办法 。

曹阿瞒知道自己死后只有司马仲达才可以克制孔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杀司马懿。否则即使司马懿能逃过曹操的刀,也躲不过曹魏的剑。司马懿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与孔明对战的时候,是不会真出手杀了孔明。如果孔明死了,他司马仲达也命不久矣。孔明也明白这个道理,才会独自一人对着空城弹琴,因为孔明心里清楚,司马仲达是不会杀他的。

虽然小说和民间 传说 把诸葛亮神化,历史上的孔明在军事上大都搞后勤工作,但是他的忠心值得所有人学习。司马懿虽然最后夺得 天下 ,但他始终落下了话柄。两个人谁更好、更聪明,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有不同的答案。

司马懿的老师

关于司马懿的老师,比较明确的一个说法是胡昭,字孔明,著名的三国时期隐士, 书法 家。这个人是完全不愿意当官的,袁绍让他做官他推辞了,曹操又去找他,不过他比司马懿好一点在于,他没装病,他是去了,但是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曹操,居然就放他回家种地去了,而且邻里关系还特别和谐。

他很有名,大家都知道他是贤能之人,有名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无论是朝廷的,还是造反的都不去动他,都很关照这位隐士。胡昭就属于那种深山高人,并且还妇孺皆知。朝廷终究还是坐不住,召他去做官,这一次又天随人愿了,他没过两年就去世了, 自然 也就不用去做官。

他跟司马懿比较明显的一次接触就是司马懿身陷危险之中的时候,他去救了他,据说当时绑架司马懿的人叫周生,不肯放人,结果胡昭居然哭,史书记载是哭着哭着就感动人家了。由此可见,这位胡昭,的确是位高人,曹操也能被他说服放他归隐山林,绑匪也能被他说服放人。此人情商应该是非常高的,另外他的字也写的很好,擅长 隶书 ,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齐名。通过胡昭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淡泊名利,很有才华却不高傲。司马懿大约就是在那时候跟着胡昭学了一点东西,毕竟那时候司马懿还很年轻,胡昭应该或多或少言传身教,给了司马懿一些影响。

猜你感 兴趣 :

1. 三国司马懿是个什么样的人

2. 三国演义感想3篇

3. 三国谋士司马懿属什么生肖

4. 三国司马懿是怎么死的

5. 三国历史人物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四字词语司马懿的性格特点 司马懿的性格特点四字词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