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11种异常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器

心电图异常见于哪些疾病

除开正常的ECG外,其他的都算是异常的心电图,这个是要根据当时病人检查ECG来反映当时该病人的ECG诊断的。

具体到那些疾病,这个很广泛的。常见的有肌缺血、窦性心律不齐、早搏等

心电图怎么看?6种常见心电图异常情况

普通心电图能够基本反映一下心脏的功能,诸如心率不齐,心机肥厚,心肌缺血等可能在心电图上有所显示,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心电图怎么看?6种常见心电图异常情况。

心电图怎么看

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心率。窦性心律 正常为60~100bpm* 之间,超过10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缓 在一定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正常频率的轻度的窦性心律不齐,都属于正常范围的心律。

心律。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偶有早搏等也非异常。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0.25mV,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应超过0.15mV。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0.11s。

QRS波群。继P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q波(有或无)、R波和S波组成。它代表着兴奋从房室结发出先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纤细的浦肯野纤维进入心肌细胞,刺激心室的收缩,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

11种异常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器11种异常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器


6种常见心电图异常情况

1.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属于内科急症,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图示心电图P波低平(黑色箭头)、PR间期延长(蓝色双箭头)、QRS波增宽(绿色双箭头),并有非常典型的高大尖窄的T波(红色箭头),故提示高钾血症,应尽快处理。

2.长QT间期和T波交替

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常表现为QT间期延长,可伴T波及U波异常。而T波电交替(T wave alternans)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下图所示60次/分的窦性心律,QT间期(黑色双箭头)长至680ms,T波的高度呈交替变化(蓝色箭头),这样的变化往往是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前兆,如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3.洋地黄中毒

洋地黄中毒的心电图表现为多种心律失常,最常见者为室性期前收缩(多表现为二联律),严重者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

下图所示心电图无正常P波,基线不规则,提示心房颤动。窄QRS波时有发生,提示交界性心动过速不规则传导至心室。传至心室与脱落的QRS波群形态以2:1(黑色星号)、3:2(蓝色星号)或4:3(红色星号)存在。整张心电图高度提示洋地黄中毒,应结合患者病史尽快处理。

4.尖端扭转型室速

图示心电图开始时呈窦性心律(蓝色框),但窦律的QT间期是延长的(黑色的双箭头)。之后心电图变为大概200次/分的宽QRS心动过速(红框),且QRS波群的形态和轴不断变化,大约每5~10个心室波改变一次方向,表明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不及时处理常是致命的。

5.Wellens综合征

11种异常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器11种异常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器


一部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胸前导联的T波有特征性改变,而具有此类特征的患者病情进展快,往往前降支(LAD)近端存在严重狭窄,易发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被称为Wellens综合征。

图示Wellens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其胸前导联有明显的双相T波和深大的T波倒置(红框),他的心肌酶谱结果正常,冠脉却显示LAD有明显狭窄。临床工作中,当胸痛患者的心电图有类似改变时,应高度怀疑近LAD的病变。

6.心包积液引起的心脏压塞

心脏压塞的心电图呈普遍低电压,肢体导联尤为明显。此外还可看到P波、QRS波、T波电交替,在胸前导联最为明显。而图中箭头所示R波振幅的改变通常被认为是由于心脏在大量心包积液中摆动所致。心电图特征和病人的生命体征相结合,提醒临床医生尽快识别出此类患者,防止漏诊、误诊。

心电图能看出什么

1、诊断心律失常性疾病

在一般情况下,罹患心律失常的患者会有心悸心慌等表现,在发作时检查心电图,即可捕捉到异常的电流信号并给予明确诊断。可是,心电图只能记录数十秒的心脏电流情况,如果在发病的间歇期,心电图结果可能是完全正常的。

2、诊断心肌缺血

诊断心肌缺血,是心电图最重要的一项临床功能,尤其是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时。当患者罹患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有着特殊的表现,包括T波对称高尖、ST段抬高、Q波形成等形态学变化。故,疑诊心肌梗死的患者,首当其冲的检查则是心电图。而且,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呈动态性的变化:在不同时刻,心电图亦会有不同的图形表现。在多数情况下,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发病症状,结合心电图特点,能确诊大多数的急性心肌梗死。

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亦会出现ST段压低、T波异常等变化。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检查心电图后,容易被冠以“心肌缺血”“冠心病”等疾病。事实往往未必如此。请您注意:ST段压低、T波异常并不一定是心肌缺血,高血压、药物、电解质浓度等因素都能引起ST段的变化,甚至健康正常人亦有可能出现轻度的ST段和T波的变化。而此时,并不能轻易诊断为心肌缺血。

3、 初步反映心脏结构

小小一张心电图,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比如说,心电图提示“左室高电压”,往往提示患者有高血压的病史;心电图提示“P波增高”,往往提示心房增大;心电图提示“左室肥厚伴劳损”,往往提示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等。然而,真正的确诊,可能需要进行心脏超声等其它辅助检查。

心电图有时还可以辅助判断先天性心脏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而这些疾病,往往是诱发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

做心电图必须要脱光吗

裤子肯定不用脱。但是你要是穿着连裤袜就尴尬了。不全脱下来电极片没法接触到皮肤。衣服的话内衣一定要解开的。位置的话最少也要暴露下半个乳房。连衣裙就尴尬了。其他的衣服只要该露的能露出来的话全脱下来倒是没必要。我们学心电图的老师说她的口头禅是“平躺下来吧。手腕脚腕露出来。胸罩解开”。有时男患者她也不小心说错了。有一次有一个患者机智的回答她“对不起医生。今天没带胸罩啊”。

异常Q波心电图的表现是什么

心电图的异常Q波多数提示是心肌梗塞的表现,但是不是很绝对,具体的还要综合整体的检查和临床症状来评估。有的既往有心肌梗塞病史,可能遗留陈旧性的异常的Q波,这种情况说明既往有心肌受损。

但是如果患者出现急性的胸痛、胸闷、气短等情况,并且伴有心电图的异常的Q波,一定急诊就医,患心肌梗塞的几率很大,一定要及早治疗。

这样的患者发现后不要活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积极用药,必须有专业人员监护转院,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猝死率。一旦发现心脏的异常Q波,最好都详细的进一步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心电图特征及实例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D/C)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右室心肌被脂肪浸润及纤维组织所替代,致使右室弥漫性扩张、室壁变薄变形、肌小梁排列紊乱、收缩运动减弱,发展到晚期可使左心室受累,最终导致右室或双室衰竭。其预后恶劣,年死亡率达2.5%,成人发病率为1:2000~1:5000。

ARVD/C患者心电图表现:①心电图正常者40%~50%;②随着疾病的发展,右心室除极、复极均出现异常,并发生右室源性的室性心律失常;③随访6年,几乎所有患者都可以发现异常心电图表现,jaode等学者提出如室速发作6年之后心电图仍正常,可排除ARVD/C。

异常心电图表现包括QRS波异常、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S波上升支时限延长、Epsilon波(重要诊断标准)、T波倒置5类。

1.QRS波异常

(1)QRS波时限延长:最易出现在右胸导联,其中最常见V1导联QRS波时限延长>110ms,另一种方式,若V1、V2、V3导联的QRS波时限之和与V4或V5或V6导联的QRS波时限比值>1.2/1.5,则也有诊断价值。

(2)QRS破碎波(f-QRS):其意义:①是存在心肌瘢痕的重要证据;②复发性室速、室颤,甚至猝死的重要预测指标;心电图如图1所示。

病例1:34岁ARVD/C患者;心电图:窦性心律,下壁(Ⅱ、Ⅲ、aVF)、侧壁(Ⅰ、aVL、V5~V6)aVR导联可见f-QRS(图2)。

病例2:36岁ARVD/C患者表现为室速,下壁和侧壁导联(Ⅱ、Ⅲ、aVF、aVL、Ⅰ、V6)可见f-QRS(图3)。

2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阻滞

发生机制是:室内传导阻滞(浦肯野纤维末端传导延迟),而非束支病变,心电图如图4所示。

3.S波上升支时限延长

这类心电图异常在不伴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ARVD/C患者中发生率为91%~95%;无RBBB情况下,V1、V2或V3导联S波最低点到QRS波终末(包括R')时限≥55ms。

ARVD/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患者S波比较:44岁女性ARVD/C患者,S波上升支时限延长72ms(A);44岁健康对照组为38ms(B)(图5)。

4.Epsilon波(重要诊断标准)

(1)定义:QRS波末尾和ST段起始处之间可重复出现的不规则小波;

11种异常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器11种异常心电图 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器


(2)特点:①右胸导联最清楚,尤其是V1;②呈低振幅、持续几十毫秒;③多数表现为向上小棘样,被称为小棘波(图A),偶呈凹缺状(图B);

(3)机制:右室部分激动延迟导致的低振幅电位;

(4)发生率:30%。

病例1:ARVD/C患者,心电图V1~V3导联T波倒置,V1导联可见Epsilon波(A);ARVD/C患者心电图(50mm/sec,20mm/mV),V1、V2导联可见Epsilon在QRS波后基线上呈凹缺状(B)(图6)。

Arnon Adler等报道运动试验可以显露无症状ARVD/C患者的Epsilon波,以下为1例19岁无症状ARVD/C患者心电图,静息时无Epsilon波,运动试验诱发Epsilon波(图7)。

5右胸导联T波倒置

(1)发生率:50%的室速患者存在T波倒置;

(2)意义:T波倒置程度与右室扩大程度相关。

2011年张澍等医生报道T波倒置在V1~V6导联、下壁导联的延伸分布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如下图局部病变者表现为V1导联T波倒置(左);弥漫性病变者表现为Ⅱ、Ⅲ、aVF、V1~V3导联T波倒置(右)(图8)。

6其他心电图表现

Danielle E Burghouwt等报道了缓慢型心律失常可以作为ARVD/C的首发症状,1例ARVC患者13岁首次就诊时,Holter记录到:A图:II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B图:I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C图:窦性停搏(图9)。患者17岁再次就诊时,Holter记录到:窦性心律,54次/分,电轴右偏,PR间期164ms,QRS波群时限93ms,QTs348ms;无Epsilon波,V1、V2导联T波倒置(粗箭头)、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细箭头)(图10)。38岁就诊时已确诊为ARVD/C患者,V1~V6导联T波倒置(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一段,250次/分),伴左束支图形(图11)。

总之,ARVD/C患者除易伴发室速、室早外,常出现多源的、持续性、单形性右室起源的室速或室早型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

主讲:张萍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