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安史之乱的时间(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天宝多少年 安史之乱爆发

天宝十四年

名 称:安史之乱,天宝之乱

开始时间:755年12月16日(天宝十四年)

结束时间:763年2月17日(广德元年)

参考:百度百科

安史之乱的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什么?

安史之乱的时间是: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安史之乱的时间(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安史之乱的时间(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安史之乱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

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爆发原因: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安史之乱的时间(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安史之乱的时间(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期间排斥异己,培植党羽,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国忠,更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徇私误国之人,他公行贿赂,妒贤嫉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

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成了安史之乱的导火线。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有裂隙。内外交错,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君与臣、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结果,和对历史的影响?

安史之乱,也称天宝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公元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则是促成安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发生的具体时间?

安史之乱是唐朝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捩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反唐战争的发起者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称天宝之乱。

唐朝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

安史之乱发生并席卷北方后(其时天下久承平,百姓数代不知兵),对唐朝乃至中原后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很多后世史家均认为安史之乱不但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捩点,而且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安史之乱的时间(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安史之乱的时间(安史之乱怎么平定的)


经济方面,华北,关中一带的经济因此而残破[8],经济重心再度南移,南方取代北方的经济地位。安史之乱主要蹂躏唐朝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北方人民多流徙,北方的经济大受破坏;

相反,江南一带并未如北方般受到战乱的摧残,使南方得以保全。而且大量中原人民南迁,为南方带来劳动力,使江南的经济则日益发达,最终其经济规模凌驾于中原之上。

唐室为了平乱而向外族回纥、大食借兵,回纥自恃平乱有功,也屡屡向唐室勒索威逼财帛,连年的侵扰边境,唐朝声威至此沦落,天可汗制度无法维持。

原本隶属于唐朝的西域地区更是在之后三十五年时间内陆续被吐蕃和回纥所完全占领,结果导致陆上丝路逐渐断绝,而南方的海上丝路则逐渐取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唐朝的安史之乱发生在什么时候?

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虽说这场暴乱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却对唐朝后来的统治产生不小的影响,是唐朝由盛而衰的重大转折点。即便后来消灭了叛军,也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也已经大幅锐减,远远不如当初的状况。由于这场反唐叛乱的指挥官是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除了属下的唐兵之外,还有同罗、奚、契丹、室韦的是士兵,大约15万人,声势非常浩大,这件事情就被称为安史之乱。

唐朝从唐高祖李渊称帝算起到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一共历经289年。在这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大致是从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点。唐太宗登基为帝后,曾励精图治击败强敌东突厥,被草原上的部落尊称为“天可汗”,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继位后,击败击败西突厥、高句丽等强敌,虽说没太宗李世民那么厉害,也开创了永徽之治,让多少人免于战乱之苦。等到唐玄宗继位时,唐朝已经逐渐发展壮大为世界瞩目的强国,就连其他国家的人都被唐朝的盛世状况给震撼。

唐玄宗早年算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君主,革除前朝弊端,政治开明。但他到了晚年,迷失在大唐繁华奢靡的现象当中,直接被美色冲昏头脑,开始任用并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将边疆的大权交到安禄山等塞外民族之人手中,最终引发了那场波及全国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正式开始于天宝十四年,当时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得安禄山发动了一场震惊全唐的兵变事件。由于唐朝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役,很多人还一直沉浸在盛唐的梦境中,根本没想过会有战争发生。

安禄山等人但是打着奉密诏讨伐杨国忠的借口在范阳起兵,叛军所到之处的州县都望风瓦解,当地县令不时开门迎接叛军,就是选择在叛军没攻打过来之前就弃城逃跑。即便是在太原地区传出安禄山造反的奏报时,唐玄宗仍然认为这是那些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从没想过安禄山会起兵造反,直到安禄山快要打到长安的时候,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