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如何看待

历史观即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历史观和唯心历史观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属于唯物史观,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在于什么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唯物史观一般指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Materialism)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心史观一般指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非科学的历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叫唯心史观,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根本区别在于是意识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意识。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先有行为,所以才有后面的意识想法,而唯心史观指的是通过精神意识来控制人们的一举一动,规范人们的生活。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个根本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看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其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第二位的,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起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也反对把这种能动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是什么?

一、区别:

1、概念不同

唯物史观是一个历史学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哲学概念。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

2、研究对象不同

唯物史观研究是整个世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人类历史。

二、联系:唯物史观的内涵及外延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相同,两者基本内容是一样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而有其内在的必然的发展规律。

扩展资料:

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内容:

1、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

2、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3、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4、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会灭亡的。

5、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6、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7、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系,得出相应的结果。

8、人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

9、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

10、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确的把握对象。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


11、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

12、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13、在客观历史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

14、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怎样理解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的解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唯物主义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什么?

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看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界限。

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根本区别在于是意识决定行为,还是行为决定意识。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先有行为,所以才有后面的意识想法,而唯心史观指的是通过精神意识来控制人们的一举一动,规范人们的生活。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个根本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最本质的区别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本质就是这个世界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 应该是既唯心又唯物。物质意识两个东西就是宇宙的二维一体,不会因为你偏颇那一方而改变。

基本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历史唯物主义指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质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即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可以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如果以阶级的观点看待社会组织,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利益诉求的博弈,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可能会引发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一、社会历史观的含义和两大派别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社会历史观分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历史唯心主义简称唯心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简称唯物史观。

二、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三大方面。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两大层次。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理论,都属于唯心史观。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就属于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各种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马克思主义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来研究人类社会,得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科学结论,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简称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是)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唯心史观曾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缺陷是:至多考察了人的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不懂得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一段话深刻地概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是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