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反应前原子核质量(1/2)^(反应时间/半衰期)。

当原子数量“巨大"时,在T时间内,将会有50%的原子发生衰变,从数量上讲就是有“一半的原子"发生衰变。在下一个T时间内,剩下未衰变的原子又会有50%发生衰变,以此类推。

但当原子的个数不再“巨大"时,例如只剩下20个原子还未衰变时,那么“50%的概率"将不再有意义,这时,经过T时间后,发生衰变的原子个数不一定是10个(20×50%)。

由于一个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示。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同,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的原子。

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药物半衰期一般可称作 生物 半效期或者是生物半衰期,那么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药物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药物半衰期(t1/2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t1/2=0.693/k,其中k为消除速度常数。只要求得某一药的K值,即可按上式计算出该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例如某药服用2小时后的血药浓度为25ug%,5小时后血药浓度为19ug%,则该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Inco-Inc)/t=(In25-In19)/(5-2)=0.091h。该药物的半衰期t1/2=0.693/k=7.6小时。知道药物半衰期后,就可以适当参考半衰期的长短指导临床 用药 。如庆大霉素在正常人的半衰期为1.798±0.419小时。通过计算合理药用剂量方案,对于肾功基本正常的人,应为每日三次,每次肌注1.5mg/kg,这样句使药物在血中保持有效治疗浓度,也不会发生严重副反应,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药物半衰期的作用

药物半衰期能够指导合理配伍

在临床上可以利用药物半衰期对药物间配伍进行合理指导,比如说三磺合剂(小儿用)因为共包含三种半衰期不同的磺胺,如果 儿童 多次服药,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毒副反应,由于副作用大现已淘汰;又比如说TMP药物半衰期一般在10h左右,半衰期时间近似于磺胺甲恶唑(SMZ),再加上TMP与SMZ药物血药浓度、吸收以及排泄高峰到达时间和药物半衰期时间保持一致[3-4] ,所以可将这二者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药物半衰期能够确定给药间隔

现在 临床 医学 一般会使用多次给药方式来提高药物疗效、维持 血液 中药 物有效浓度,而药物给药次数以及间隔时间一般会通过药物半衰期来判断。根据临床 经验 大多数药物给药间隔时间一般是药物半衰期,但也有例外,像洋地黄类以及地高辛类药物由于治疗剂量以及中毒剂量间隔非常狭窄,给药间隔时间需略小于t1/2。如果药物半衰期比较短,而且治疗指数小,像去甲肾上腺素给药方法一定要选择静脉滴注方法,又比如青霉素G类药物由于半衰期一般为30min~1h,没有毒性,所以能够大剂量给药或者是给药间隔可以稍微超过半衰期间隔,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疗效 。

药物半衰期的 注意事项

药物半衰期其实有很大的差异性的,对于药物半衰期比较长的药物,给患者用药的时间就应该长一些,对于药物半衰期比较短的药物,给患者的用药时间就应该缩短一些。在这个过程中要合理的用药。不能够擅自给患者缩短或者是延长用药的时间,这样就会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是出现中毒的现象。此外,还会造成药效减弱,患者不能够早日康复。所以,在合理用药的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守药物半衰期长短,进行合理用药。还要时刻注意药物的性质以及个体差异,还有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情况下,为了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给要得时间不宜超过药物半衰期。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避免不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猜你喜欢:

1. 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

2. 药物半衰期的概念

3. 药物半衰期受什么影响

4. 关于半衰期的意思和造句

5. 按时吃药的效果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N=No*(1/2)^(t/T) 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 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百亿年。

半衰期的公式

一级反应半衰期t = ln2/k,其中k是反应速率常数。二级反应半衰期t = 1/[k(A0)]。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在物理学中,尤其是高中物理,半衰期并不能指少数原子,它的定义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而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

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作出统计预测。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

相关信息

从统计意义上讲,半衰期是指一个时间段T,在T这段时间内,一种元素的一种不稳定同位素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为50%。“50%的概率”是一个统计概念,仅对大量重复事件有意义。当原子数量“巨大”时,在T时间内,将会有50%的原子发生衰变。

从数量上讲就是有“一半的原子”发生衰变。在下一个T时间内,剩下未衰变的原子又会有50%发生衰变,以此类推。但当原子的个数不再“巨大”时,例如只剩下20个原子还未衰变时,那么“50%的概率”将不再有意义,这时,经过T时间后,发生衰变的原子个数不一定是10个(20×50%)。

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是什么?

药物半衰期(t1/2表示)的计算公式为:t1/2=0.693/k。其中k为消除速度常数。只要求得某一药的K值,即可按上式计算出该药物的体内半衰期。

例如某药服用2小时后的血药浓度为25ug%,5小时后血药浓度为19ug%,则该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Inco-Inc)/t=(In25-In19)/(5-2)=0.091h。该药物的半衰期t1/2=0.693/k=7.6小时。知道药物半衰期后,就可以适当参考半衰期的长短指导临床用药。

扩展资料:

药物半衰期的作用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公式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一级反应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在临床上可以利用药物半衰期对药物间配伍进行合理指导,比如说三磺合剂(小儿用)因为共包含三种半衰期不同的磺胺,如果儿童多次服药,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毒副反应,由于副作用大现已淘汰;又比如说TMP药物半衰期一般在10h左右。

半衰期时间近似于磺胺甲恶唑(SMZ),再加上TMP与SMZ药物血药浓度、吸收以及排泄高峰到达时间和药物半衰期时间保持一致 ,所以可将这二者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药物半衰期

想知道什么是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该元素的半衰期。

半衰期是从统计意义上讲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时间段T,在T这段时间内,一种不稳定同位素原子数发生衰变的概率为50%。

“50%的概率”是一个统计概念,仅对大量重复事件有意义。当原子数量“巨大”时,在T时间内将会有50%的原子发生衰变。

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从半衰期的定义出发,结合等比数列概念,我们知道,经历N个半衰期后,剩余的质量为:

m=M(1/2)^(t/T)。

其中M为反应前原子核质量,m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t为反应时间,T为半衰期。显然,N=t/T。

概述:

(1)半衰期的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大量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之为该元素的半衰期。

(2)半衰期的意义:反映了核衰变过程的统计快慢程度。

(3)半衰期的决定特征:只由核本身的因素所决定,而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半衰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