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

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


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法律分析: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0378元,增长2.9%。指调查户中生活在一起的所有家庭成员在调查期得到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总和,不包括出售财物和借贷收入。收入的统计标准以实际发生的数额为准,无论收入是补发还是预发,只要是调查期得到的都应如实计算,不作分摊。

(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

(2)经营性收入, 指个体或私营业主在一个记账周期(一个月)内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以及经营房屋出租业务的租金收入。

(3)财产性收入,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等;家庭、亲友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条 人格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权利。除前款规定的人格权外,自然人享有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第九百九十五条 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人均可支配收入怎么计算的?

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账补贴)/家庭人口。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郑州居民人均收入36661元高于全国平均数值。

扩展资料

延伸阅读——全面客观看待平均工资指标:

首先,平均工资不等于个人工资。平均工资是反映工资总体情况的指标,是由统计部门根据每个单位上报的数据汇总计算得出的平均概念,反映的是从行业、地区等维度分组的总体工资水平。

由于各单位所处行业、所在地区和经济效益的不同,各单位的工资水平有高有低;而在同一个单位内,不同个人受所在岗位的不同,工资也存在差距。因此,不能简单拿个人工资与总体平均工资进行直接比较。实际上,工资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平均值往往偏离并高于一般水平,即大多数个体数据低于平均值。

其次,平均工资反映的是税前工资。公众对工资收入的感觉往往是依据拿到手的实发工资,但统计部门统计的工资是税前工资。

根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和国际工资统计的通常做法,工资包括了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公积金以及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所以,统计部门公布的平均工资比个人实际拿到的工资要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412元!

2022年1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2021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

随着2021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将进行调整。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增幅较高,主要是受去年上半年低基数影响;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7.4%,扣除价格因素,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2%,略低于同期经济增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速)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8元,增长1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4897元,增长11.6%,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1517元,增长9.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956元,增长19.1%,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0%。

法律依据: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十四、核定工伤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时,若上一年度相关数据尚未公布,可暂按前一年度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和计发,待相关数据公布后再重新核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者用人单位予以补发差额部分。

202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22年2月发布的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

202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3504元,增长7.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902元,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0,比上年缩小0.06。

2021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975元,增长8.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