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我军资历最老的将领(历史最老的将军)

十大将军的姓名

粟裕、陈赓、徐海东、许光达、黄克诚、肖劲光、张云逸、王树声、谭政、罗瑞卿

排名第一、第二的两位是粟裕、陈赓两位军事家级别的名将。在十大大将中,粟裕和陈赓的军事能力,是元帅级别的。在解放战争中,粟裕长期指挥华野与敌人作战,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

第三位:徐海东。徐海东因为身体原因,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基本没什么战绩,但他在红军时期的战绩,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了。

第四位:许光达。许光达应该算是120师以及西北野战军的第一名将了。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时,在反扫荡斗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五位:黄克诚。黄克诚也是军政双优的干部,作为政工出身的将领,黄克诚不仅有着非常高的军事素养,而且有着超然的战略眼光。

第六位:肖劲光。肖劲光大将是政工双优的将领,他的资历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在十大大将中仅次于张云逸。

第七位:张云逸。张云逸参加过辛亥革命,资历是十大大将中最老的。张云逸红军时期做过红七军军长、抗战时期做过新四军副军长、解放战争时期则是华野参谋长。

第八位:王树声。王树声的资历也是非常老的,他大革命时期即入了党,参加过黄麻起义,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是鄂豫皖苏区的开创者之一。

第九位:谭政。谭政是我军的政工楷模,他自秋收起义时期即参加革命,资历也是非常老的,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谭政做过红一师政治部主任、红12军政治部主任、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第十位:罗瑞卿。罗瑞卿将军的革命生涯中,主要负责政工和保卫中央的工作,做过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1986年将帅合影:当过大军区司令,也乖乖站后排,老师落座C位

作者:告白读 历史

人们在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红四方面军的名号,他们以作战勇猛、战斗力强而著名。1986年,上级要求编写红四军战斗史,在世的红四军将领集聚一堂,这些年龄70岁以上的革命前辈们开过会后,照了一张合影。

按现在人的说法,照片中主位称C位,聚会中地位突出的人才可以占据C位。在这张照片中,大区司令有7人,可见他们职位之高,那么,稳居C位的将军是谁呢?

红四军总指挥徐向前

1931年,中共为扩大红军作战能力,将红1军和红5军合并为红四方面军,当向新组军的官兵们宣布由30岁的徐向前担任总指挥时,战士们和将领们欢欣鼓舞,十分欢迎徐向前做军事长官。

徐向前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毕业于黄埔军校,他指挥能力强,太原战役时,率军歼灭敌人13.8万人。平时徐向前爱护战士,关心他们的战斗和生活,因此得到士兵们的拥戴。

不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建国后,徐向前作为上级帮助和维护过不少将领,使他们度过危机,若不是有徐向前坐镇,杜义德等将军可能在各种斗争中被误解,也就不能再为国征战。

而且,徐向前是红四军唯一的总指挥,红四军所取得的赫赫功勋都是在他的领导下完成的,所以,尽管照片中其他将军地位也很高,但他们都曾是徐向前的部下,不能也不敢更不想与老帅争C位。

前排五位将军

照片的前排共坐着五位将军,他们分别是陈锡联、陈再道、李德生、秦基伟、洪学智。

坐在前排最右边白发老人是陈锡联,他在红四军中担任过师政委,年仅14岁的时候,他已经参加红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将军。

日军进攻太原时,陈锡联率部攻打日占机场,炸毁敌方数架飞机,使敌人丧失了空军优势,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淮海战役中,陈锡联率三个旅的兵力攻下宿迁,为战役随后的顺利进行取得有利条件。

建国后,陈锡联任炮兵军团的第一位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陈锡联与徐向前关系非常好,徐向前病重住院时,他陪伴在左右。

挨着陈锡联同样白发的老人是陈再道。陈再道革命资历较老,参加过秋收起义,红四军成立时,他身任营长,他有过多年游击生涯,习惯艰苦作战,对敌斗争最艰巨的时期,他5年睡觉不脱衣服,时刻准备投入战斗。

长征时,陈再道坚决维护朱德等人正确主张,为红军度过难关提供支持,建国后,他担任政协副主席。

陈再道一生最难过的事是亲生儿子不孝,和平时期,他的儿子与反动势力串通,最终被处以应有的惩罚。

坐在陈再道右边的是李德生。他很小的时候参加抗日儿童团,和平时期,任总政治部主任,1955年被授少将衔,1988年获上将衔。

李德生曾因不服张国焘的错误指挥而被开除党籍,虽然是被处罚,但是显示了他追求真理的决心。抗战时期,他以少胜多,率部消灭数倍于己的敌人,解放战争时,他发明新的练军方法,被全军引以借鉴,对我军的军事训练做出突出贡献。

照片中,在前排就坐的还有洪学智。上将肩章上有三颗星,洪学智是我军 历史 上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人,因此老百姓们戏称他是“六星上将”。

与其他在前线作战指挥的将军不同,洪学智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后勤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穿过敌人的层层封锁运输粮食、物资,还要予以合理分配,洪学智领导下的后勤保障从未出过大问题,战士们在前线作战没有后顾之忧。

他擅长穿越敌人的封锁线,1940年,他带领抗大学校的师生经过敌占区到达苏北前线,过程中没有一人落队。

洪学智碰到困难时,徐向前总对他进行开解,向他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促成他顺利执行后勤任务。建国后,洪学智继续从事后勤工作,任后勤部部长,晚年时期,他还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国防部长。

开国上将秦基伟也在坐在第一排。他在红四军时,因训练刻苦,被徐向前招到身边当警卫团团长,一次军事训练后,他对徐向前说,想上前线打仗,徐向前见他斗志激昂,让他做在阵前向敌人喊话的工作,秦基伟最初不明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徐向前便耐心和他解释,瓦解敌人的心理如同消灭他们。

爱打仗的秦基伟作战指挥时带着两把枪,一把用来消灭敌人,一把用来打逃兵。可见,他把战斗胜负看得非常重要,也正是因为有这份顽强不屈的精神,秦基伟才不断取得功勋。

站在后排的几位将领

这张照片的后排站立着10位将领,其中有杜义德、徐深吉、郑维山等人。

杜义德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衔,担任过兰州军区司令。长征时,他曾与战友发生冲突,张国焘因此向徐向前询问,他是否对党忠诚,徐向前说杜义德革命资历老,战斗积极,不可能有问题,从这件事中,既看出徐帅正直,也看出杜义德在徐帅心中的形象。

徐深吉中将建国后任北京军区副司令,他参加革命也较早,担任过主力团团长,在一系列战役中取得不小功绩,因身体原因,战争后期徐深吉减少战斗指挥。

郑维山也是开国中将,生于湖北省,历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兰州军区司令,他有个绰号“夜老虎”,因其作战勇猛而得名,郑维山敢于在战斗中扛起责任,随着战局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为自己的举动负责。

老年时期,郑维山患上恶性肿瘤,在战场上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他并不惧怕疾病和死亡,不过,他年纪已有84岁,与病魔对抗一年后不幸去世。

1986年,红四军老将领们合影留念,给人们留下珍贵的照片资料,他们虽然年近八十,但是身体 健康 、精神矍铄。

小结:

徐向前作为老首长,受各位将领拥戴稳坐C位,称得上德高望重。照片里的将领各自立有功勋,任何一位都值得人们敬仰和尊重,他们纵横沙场,善于作战,但维护和平才是他们的夙愿,希望战争不再发生。

我军资历最老的将领(历史最老的将军)我军资历最老的将领(历史最老的将军)


黄埔军校第三期,有多少人?最有名的十大将领是谁?这两人最可惜

1925年7月1日,黄埔军校第三期进行开学典礼。这一期没有工科和辎重科,全部学员都被分入了步兵科和骑兵科,其中步兵科9个大队,骑兵科一个大队。1926年1月17日,第三期1225名学员毕业。他们当中,最有名的十大将领都是谁呢?

先说我军方面。排第一的当属朱云卿。他是广东梅县人,黄埔三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征陈炯明的战斗,1925年入党。之后他又参加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我军高级将领当中,同时参加过这两次重要起义的人少之又少,足见朱云卿资历之深。

井冈山时期,朱云卿展现出了极为出色的指挥能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国军四个团的轮番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红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和闽西进军的途中,他带领的红31团担任开路先锋,在大柏地和长岭寨等战斗中接连取胜,成为红四军的拳头部队。

红军来到瑞金后,朱云卿先后担任过红一军团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和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部长,成为我军第一位总参谋长。1931年5月,朱云卿在和敌人作战时英勇负伤,在后方医院治伤期间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4岁。以朱云卿的资历和贡献来看,如果不是过早牺牲,1955年授衔的时候,至少是个大将。

排第二的是黄公略。他是湖南湘乡人,早年时期曾经在湘军中任职,担任过连长。黄埔三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累积战功升任副团长。之后他先后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平江起义,红5军主力上井冈山后,黄公略率部在赣西南地区坚持作战,连战连捷,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了大块的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秋,赣西南红色区域扩大到34个县,人口达400多万。毛泽东甚为称赞,挥笔写下了“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著名诗句。

1930年7月,黄公略出任红一军团第三军军长。不久后他率部奇袭湖南浏阳文家市,消灭敌军3个团又一个营,取得红一军团成立后的第一个大捷。之后黄公略又在龙冈战斗、富田战斗和老营盘战斗中接连取胜,被誉为“飞将军”。1931年9月,方石岭战斗中,黄公略遭到敌机袭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3岁。

毛泽东亲自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大会并撰写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后来黄公略被评为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如果不是过早牺牲,55年至少也是大将。

排第三的是陈奇涵。他是江西兴国人,黄埔三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之后又参加了赣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过红一军团参谋长和红15军团参谋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过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东北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排第四的是常乾坤。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担任过中朝联合空军副司令员,55中将;排第五的是吴光浩,黄埔三期毕业后跟随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北伐,担任过营长。黄麻起义时担任副总指挥,1928年1月担任工农革命军第7军军长,半年后第7军改编为红11军,吴光浩出任军长兼第31师师长。1929年5月,他在罗田滕家堡遭到敌人袭击,英勇牺牲,年仅23岁。

国军方面排第一的当属王耀武。抗日战争期间,王耀武打了许多大仗和恶仗,74军也在他的带领下成了著名的抗日铁军,后来更成了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之首。单论抗日功绩,国军将领中能和王耀武相提并论的不多。排第二的是方先觉。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以17000人的兵力和十万日军血战了整整47个昼夜,歼敌4万多人,堪称抗战以来国军在正面战场上表现最为出彩的一战。

排第三的是戴安澜。他是安徽无为人,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参加过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随枣会战。昆仑关血战中,身为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重伤不下火线,和兄弟部队一起重创日军第21旅团,并击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之后戴安澜又率部跟随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同古保卫战中,他率部和日军血战12天,打退敌人20多次冲锋,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歼敌4000多人,一战扬威。

后来由于英军不战而逃,中国远征军的后路被切断,杜聿明决定率部从野人山回国,戴安澜部负责殿后。在和日军血战中,他身负重伤,1942年5月26日不幸去世,年仅38岁。在给妻子的遗书中他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2009年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排第四的是李天霞。他是王耀武的老部下,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上高会战、长衡会战和雪峰山会战,屡立战功。特别是在上高会战中,李天霞的51师表现最为出彩,战后获得了 “陆海空第一号武功状”;余程万的57师获得了“陆海空第二号武功状”;张灵甫的58师颗粒无收。排第5的是石觉。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过85军副军长和13军代军长。解放战争期间出任第9兵团司令官,国军大溃败后逃往台湾,1986年病逝。

第一野战军十大虎将都是谁?他们最后是什么军衔呢?

大将许光达:1955年许光达将军被授予大将军衔,其实按照战功和资历他和他的一野战友们一样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他当时担任装甲兵司令,而苏联的装甲兵司令就是大将。我们的装甲兵刚起步,和苏联的交流很多,为了对等,许光达将军也被授予了大将军区。

但是许光达将军虽然是大将,但是按照他的意愿,享受的是上将的待遇,高风亮节不得不佩服 。许光达将军出身贫苦,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的学员,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

第一野战军成立之后,许光达担任第一野战军第3军军长,率几乎参加了一野所有的重大战役,在兰州战役中,许光达率部占领了敌军南山主阵地,并且抢占黄河大桥,为全歼兰州敌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将周士第:在1955年开国上将的队列之中,有一位资格很老的上将,有人说资格最老的不是萧克将军吗?确实萧克将军资格很老,甚至有萧克镇上将之说,但是周士第的资历比萧克将军更加高。周士第是周士第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在我军中有徐向前元帅,陈赓大将都是黄埔一期的,他们是同学。但是周士第在当时比他们更有名气,在参加北伐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有一个叶挺独立团,而周士第先在独立团担任营长,后来接任参谋长,最后还成了团长,我军后来的将帅在此时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

南昌起义的时候,他就是25师师长,这样的职务高出当时很多元帅了,这样的资历谁也没有办法绕过去。红军时期他就担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战时期担任120师参谋长,率部开赴晋西北,解放战争中,他是华北军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1949年6月,第18兵团划归一野,所以这一段时间周士第属于一野战将,建国后率第18兵团挺进大西南,1955年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

上将王震:说到开垦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我们就不得不提359旅,这些都是以359旅为主完成的,而时任359旅旅长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胡子王震将军。不要以为人家只会种地,在红军时期人家就是红六军团的政委,军团级别的领导,抗战时期担任副旅长和旅长。

王震将军曾经参与指挥中原突围,成功的掩护中原军区突围,时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到一野成立的时候,他担任兵团司令员,参加了一野的一系列战争,后来更是率部解放了新疆,成功保卫了我国边疆土地,在1955年,王震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当然还有很多人说,按照王震将军的资历和贡献,他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大将。当然老一辈革命家根本不在乎这一点。

上将贺炳炎:新中国第一位去世的开国上将就是原成都军区司令员独臂上将贺炳炎,贺炳炎将军是贺龙元帅的爱将,1929年参加红军,在作战中勇敢无比,经历多次恶战,最后在战斗中失去自己的右臂,醒来第一句话就是要上战场。人称贺小龙。

成为独臂后的贺炳炎 ,勇猛不减,有一部剧《太行山上》,讲述的是抗战,其中梁家辉扮演的一个奋勇杀敌的独臂将领就是贺炳炎,在第一野战军时期他担任第一军军长,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1960年因病去世,也是建国后第一位去世的大军区司令员。

上将彭绍辉:彭绍辉将军是主席的老乡,早年就参加了革命,在革命中彭绍辉将军也失去了一只手臂,当时他率领红一师冲锋陷阵,被击中手臂,做了几次手术没有成功,最后只得截取手臂,成为独臂将军。

抗战时期曾经担任新编358旅旅长,率部坚持在晋西北战斗,为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野战军成立之后,他担任第7军军长,率部参加了一野的一系列大战,1955年,彭绍辉被授予上将军衔。

上将杨得志:解放军中素有三杨开泰三将军 ,取自于三阳开泰,说的是解放军中三位高级杨姓将领,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他们三位都是上将,因此三杨在解放军中也相当有名,其中杨得志就是一野的名将,出身贫寒的杨得志在17岁时候参加红军,红军时期就担任师长。抗战时期,杨得志率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杨得志原本是华北军区担任第19兵团司令员,在参加平津战役中,他歼灭傅作义的王牌军和两个师,后又率部参加了太原战役。在1949年6月,第19兵团划归一野,杨得志也成为一野将领。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

中将郑维山

我们都知道红四方面军出猛将,比如许世友王建安陈锡联等都出自于红四方面军,郑维山正是出自于红四方面军,在红军时期他就英勇善战,他参加了保卫根据地的多次战斗,抗战八方之后他在抗大担任教员,不久就在地方部队开始任职。

1949年6月,第19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郑维山担任19兵团第63军军长,参加此后的一系列战斗,比如他参加了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将罗元发:罗元发将军是一个放牛娃,后来参加了红军,逐渐成为一名基层指挥员,红军时期他曾经担任师政治部主任。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担任独立团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至于了灵丘以北和以东对日作战,在抗战中罗元发勇敢作战给日军以重创。

解放战争中,罗元发担任教导旅旅长,率部参加延安保卫战,成功的完成了阻击任务,一野成立后,罗元发担任第6军军长,他参加了解放西北的不少战斗。1955年罗元发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中将刘忠:刘忠将军早年就参加了红军,在参加了历次苏区反围剿和保卫苏区的战斗,在长征中,他参加了血战湘江的战斗,当时他担任红一军团侦查科科长,在湘江血战中,刘忠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让军团首长夸奖不已。

全面抗战后,刘忠先在抗大担任队长,后进入到129师任职,他参加了百团大战,并且参与开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9年6月,第18兵团划归一野,刘忠担任第18兵团62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将廖汉生:廖汉生是贺龙的外甥女婿,从小跟着贺龙闹革命,深受贺龙器重。1934年10月廖汉生就担任了第六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开辟湘鄂川黔苏区的一系列战斗。后来红二六军团汇合,他进行尽力为两个兵团的合作而努力,在政治工作方面有很大的建树。

全面抗战时期他最先在120师担任副团长,不久成为政委,第一野战军成立后他担任第一军政委,和贺炳炎一起参与了一野解放西北的一系列战斗。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当然了这些只是一野的一些虎将,其中还有一种是说法,一野十大虎将是、铁甲元勋许光达,胡子将军王震、身先士卒、王新亭、铁面将军彭绍辉、西北豪杰廖汉生、披艰历险敢争胜曾思玉、壮族雄鹰韦杰、大智大勇王尚荣、负伤十余次,得胜无数回郭鹏、虎胆英雄耿飚,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我军的元勋战将。

参考:一野十大虎将传奇:第一野战军十虎将都有谁?

资历最接近元帅的大将:徐海东曾是其副手,李宗仁给他鞠躬道歉

1908年,16岁的张云逸怀揣着从军救国的梦想,考入了 广州黄埔陆军小学 ,在校期间,经过教官邓仲元的介绍,张云逸加入了 同盟会 ,并走上了反清武装起义的道路。

1910年,张云逸参加了孙中山在广州领导的第九次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参加了第十次,即著名的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中,黄兴一度率敢死队攻入了两广总督的衙门,但经过一昼夜的激战,起义部队最后还是遭遇了失败, 林觉民、李文甫、喻培伦 等人皆英勇牺牲。

战斗失败后,张云逸奉命撤出,却发现各路口已被清军重兵把守,且全城戒严搜捕,张云逸便于几个同志一起藏在了一处民宅中。第二天早晨,他假装上街买菜,上街侦查情况,回来时却发现民宅已经暴露,和他一起的那几位同志都被枪决于路口。

此时张云逸和清军近在咫尺,他藏身人群中,竟然没有被发现。就这样,张云逸才没有成为黄花岗73烈士。

半年之后,张云逸再次加入革命家,任 炸弹队队长 ,再次攻打两广总督府,并取得了广州辛亥之役的胜利。

1926年,张云逸以 二方面军第四军25师参谋长 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

这年6月,二方面军决定成立一个警卫团,我方推荐 卢德铭 担任团长,张发奎不愿同意,张云逸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将其说服,此警卫团后来被发展成了受我们指挥的革命武装力量,并成为日后湘赣边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而卢德铭则是 秋收起义的总指挥 。

不久后就发生了四一二事变,这意味着大革命的失败,不久后张云逸随 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 一起到达了广州。

张云逸大将原籍 海南文昌 ,当时张发奎想驱逐桂系在海南的势力,便派张云逸带着800人去了海口(他并不知道张云逸的真实身份)担任琼崖守备司令。

张云逸与琼崖特委的同志商量后,打算顺势发起海南秋收起义,拿下整个海南岛,不料他们的队伍一上岸就被桂系的人马缴了械,张云逸只能转头回到上海。

不久后,张云逸被委派到广西,负责组织当地的工农武装发动起义。他于1929年12月11日成功举行 百色起义 ,起义部队的番号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张云逸任军长,邓任政委。

正在红七军决心开辟一番新局面的时候,李立三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他们命令红七军攻打柳州、桂林,在广东小北江建立根据地,以图最后夺取整个广州,并策应主力红军攻取武汉的胜利。

张云逸和红七军由此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征战,好在张云逸等同志及时调整了思想,和错误方针进行了斗争,放弃了攻打大城市的计划,并带着部队千里转战,与井冈山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会师后,朱毛热情接待了他们,并授予了他们一面“转战千里”的锦旗,张云逸高兴地说: 我们从此就是中央红军的一部分了!

随后,红7军被编入红3军团,在彭总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

张云逸大将出生于1892年,与刘伯承元帅同岁,但是生日比刘帅大。 他是开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中年纪第二大的,仅次于朱老总(1886年)。

如前面所说,他的资历是很老的:他是同盟会会员,十几岁就跟着孙中山闹革命了,还参加过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和北伐。北伐的时候,他已经是第四军的少将师参谋长了。张云逸与很多国军将领都有旧交,比如薛岳当年就是他的同班同学……

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毛会说张云逸 “老成持重,威望颇高” ,说 “我们能对国军将领说话的人不多,张云逸是其一”。

由于张云逸将军的这种深厚资历,他多次被委派以谈判任务,比如七七事变后他被派到广东和 余汉谋 谈判,使余接受了合作抗日的主张,同意在广州建立八路军办事处。不久后,他又到了澳门去敦请 叶挺 出任新四军军长。

新四军成立后,张云逸担任 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 ,当时第一支队司令员为 陈毅 元帅,二支队司令员为 张鼎丞 ,四支队司令员为 高敬亭 。39年江北指挥部成立后,张云逸担任指挥, 徐海东(开国大将)为副指挥,赖传珠(开国上将)为参谋长。

后来,张云逸又任新四军代军长、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华南分局第二书记、广西省委书记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大将军衔,在十大将中排第七。

1951年中,在完成艰难的广西剿匪任务后,张云逸积劳成疾, 健康 严重受损,此后他陆续辞去了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并被安排去了苏联等地治疗休养。

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回到北京时,中央点名要求张云逸去机场迎接,李宗仁和张云逸是老冤家了,当年计划海南秋收起义时两人就是对手,四一二事变时,桂系在广西杀了我们很多同志,后来百色起义也发生在广西李宗仁的地盘,长征路上的湘江战役中,桂系部队又侧击我少共国际师,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杀伤……

张云逸说:“ 李宗仁杀了我们那么多人,从个人 情感 上说,我不愿见他,但我服从组织的安排,去迎接他。 ”张云逸不仅在机场迎接李宗仁,还把李请到了自己家喝咖啡,李宗仁在张云逸家曾鞠过一个90度的躬表示歉意。

张云逸不计前嫌,从大局出发,与李宗仁和解,这充分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卓越风采。

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十大元帅,谁资历最深?

十大元帅资格最深:只有寥寥几位第一个朱德元帅,第二个就是刘伯承两个人资格最老。资历最深按照详细说法分的话:

第一个就是参加军队时间、第二个就是参加革命时间、第三个就是战功和指挥能力几个方面来比较的。十大元帅里面打仗都很不错资历最深很少第一个就是朱德、第二个就是刘伯承、第三个就是彭德怀、第四个就是林彪、第五个就是贺龙、第六个徐向前只有这七个资格最深。但是你问的谁资历最深我回答只有两个人朱德和刘伯承两人。都是在世界评价最高的战神。还有林彪也评价相当高。但是我为什么没有把林彪放在资历最深行列里因为林彪参加革命时候很年轻,林彪的战功和对革命贡献都是林彪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崛起的。因为林彪是在参加革命时间、对革命贡献、战功三个方面就低于朱德和刘伯承两个人。还有彭德怀彭老总也是从就军阀走来一个战将他的战功和对革命的贡献也不小,我为什么没有把彭德怀和朱德、刘伯承相提并论。结论和林彪一样彭德怀也是在战功和对革命的贡献都和朱德、刘伯承晚一些。彭德怀战功和对革命的贡献都是从红军长征期间、抗日战争时期才发挥出来和林彪一样,还有就是贺龙这位老帅了,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这个故事大家很少知道的,贺龙也是从旧军队走出来的将军参军时间也很早,但是贺龙后来参加了国革命军,在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就是贺龙的军队,南昌起义贺龙是起义指挥但是战功和对革命贡献也是崛起于红军长征后和抗日战时期的。

朱德元帅是云南讲武堂出来的。朱德元帅从云南讲武堂出来后就在滇军当兵一直干到将官后后来由于朱德元帅厌恶军阀腐败问题离开了旧军队去了法国留学了在法国留学期间和咱们新中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认识。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有朱德和陈毅两位老帅率领着起义部队去了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两只起义军组合起来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一团。朱德位红军总司令、毛泽东位党代表。

后来红军长征胜利后,长征到陕北红军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后来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与留在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的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分的。朱德元帅人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人副总指挥。

抗日战争结束后,进入了三年解放战争,新四军和八路军合编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朱德是第一任国防部部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十大元帅朱德排行第一;也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开国功臣和元勋第一人。

再看看刘伯承元帅吧!刘伯承元帅在十大元帅排行第四位。对于刘伯承资历只有他和朱德元帅平起平坐的因为刘伯承也是从云南讲武堂出来的和朱德是同学。刘伯承在川军当时刘伯承是川军第一陆军总指挥。少将军衔。打了不少仗有意思的是刘伯承和朱德还打过仗那?因为当时军阀混战时期,朱德是滇军、刘伯承是川军。各自为自己的军队服务。最后还是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了。在世界评价刘伯承被评为战神。在红军时期刘伯承当过红军总政委职务红军长征时期。后来八路军成立后刘伯承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长、政委邓小平从职务上比朱德低其他我就不知道了。就知道这些了。

十大元帅的排行是按照战功、对革命的贡献来排行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