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图片)

日晷是用什么来测量仪器

根据日影的位置来测量仪器。

所谓日晷,就是白天通过测日影定时间的仪器。日晷计时的原理是这样: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

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扩展资料

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图片)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图片)


日晷的组成:

日晷由底座、晷面、指针组成。底座与地面平行,晷面与赤道平行,指针与地轴(指向南北极)平行。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需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北京的纬度为北纬39.9度,所以太和殿日晷的指针与地面的夹角也为39.9度。指针一般为铜质,垂直穿过晷面,其最重要的作用是确定南北方向。由于晷面平行于赤道面,这样,指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所以,太和殿日晷的指针是南北向设置,指针朝向北极固定。

指针的第二个作用才是用来确定时间。其时间的确定,主要通过太阳照射指针在晷面的投影来实现。

晷面呈圆盘形,石质,正反两面都刻有12个时辰。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指针的影子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指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均匀的,移动着的指针影子犹如是现代钟表的指针。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晷针影子在盘上移动一寸所花的时间称为“一寸光阴”,而“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晷

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图片)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图片)


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

1、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

2、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3、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古代时间测量工具

在古代,也有很多聪明人和能工巧匠设计了许多时间测量工具,列举如下:

土圭:

这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用杆子直立在地面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太阳光投射的杆影,通过杆影移动和影的长短来测量时间。

日晷

这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沙漏

沙漏的原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沙从一个容器均匀地漏到另一个容器,从而测量时间。

铜壶滴漏

这是用一个在壶底部一带有小孔的小壶来盛装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从小孔均匀滴出,使铜壶的水位发生变化,从而计算时间。

汉代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宋代苏颂发明的“水运仪象台”也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

时间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

日晷有两层含义,一般指的是第2个含义。

(1)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

(2)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 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人类使用日晷的历史非常遥远,古巴比伦在远古时期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

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

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

日晷的工作原理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图片)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图片)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