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藩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藩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位)

本文目录一览:

藩台,臬台,学台,道台,大概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1、道员(道台)

道员是清朝独有的官职,和明朝布政使下属的左右参议比较类似。道员是总督、巡抚和地方官(知府)之间的官员,品阶一般都是正四品,很多时候,道员作为布政使或按察使的副手,专门负责督粮、督河等工作。督粮的称为“粮道”,督河的称为“河道”。

其他诸如驿传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一般由当地同品级官兼道员。其职责类似今天的省里的厅长级别。道员这个官名百姓一般都称为“道台”大人。

2、学政又称为“学台”,雍正年间首次设立,每个省份各设一人,主持各省的院试,一般都是进士出身,其自身素质也都比较高。

在地方上,学政和总督、巡抚平行,不论官职大小,在提督学政期间一律享受钦差待遇,提督学政往往都兼有京官职衔,有很多翰林院学士经常被派往各地担任学政,但有时官阶往往不高。纪晓岚、张之洞都曾经担任过学政。

3、布政使清朝和明朝有所区别,明初布政使可看做是地方官的一把手,和按察使、指挥使并列第一,分管民政。而清朝的布政使则是总督、巡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类似我们今天分管经济和人事的副省长。

康熙六年(1667年),全国各省都设有布政使一名,官阶一般都是从二品,地方官员在称呼布政使时都简称“藩台”。

4、按察使是专门管理司法和刑名的官员,正三品官阶,和布政使并称“两司”,清朝区别于明朝的是,地方不设指挥使管理军事。而在地方驻防八旗和绿营,八旗的归属都统、副都统管理。而我们在影视剧中常见的提督则是省级的最高军事长官,统管一省绿营。提督归总督、巡抚节制。清朝地方官一般简称按察使为“臬台”。

扩展资料:

巡抚是主管一省的军政、民政大员。通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衔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在全国各省分别设有巡抚,除了江苏巡抚驻苏州外,其他都在省城。

清朝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统称为三大宪。总督一般又简称为制台、制军,巡抚则简称为抚台。制台和抚台我们现在都比较好理解。

总督、巡抚

清朝的省一级官员中最大的就是总督,管理一省或数省的军政大员。如果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那么就是正二品;如果兼的是兵部尚书衔,则为从一品。但也有很多例外,比如曾国藩收拾了太平天国以后,慈禧认为他功大,将曾国藩升任为直隶总督,加正一品大学士,封爵一等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承宣布政使

百度百科-臬台  

蕃台 臬台 道台 府台 县台都是几品官? 相当于现在职位?

1. 藩台正式名称为‘布政使’,一般为从二品,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主要抓民政和财务。

3. 道台正式名称为‘道员’,一般为正四品。地方上的道台相当于现在两、三个地级市的市长兼书记。

比如袁世凯曾担任浙江温处道,相当于现在浙江省的温州市和丽水市两个地级市的区域。省里的道台,如粮道、盐茶道、兵备道等等,相当于现在省政府的厅长。

4. 臬台正式名称为‘按察使’,一般为正三品,专管司法刑狱的,其职责相当于现在省里的司法厅厅长,兼公安厅长,兼任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也就是公检法一把抓。

5. 府台正式名称为‘知府’,一般为从四品,其职责相当于现在地级市里的市长兼书记。

6. 县台正式名称为‘县令’,一般为正七品,其职责相当于现在县里的县长兼书记。

扩展资料:

清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省、道、府、县”四级。

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为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知府为从四品。知县为正七品(“七品芝麻官”)。

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就使他掌握了数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总督又可称为“制军”、“制台”。

巡抚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有副都御史衔,这样便有权统管全省的行政、军事、监察等大权了。巡抚又可称为“抚军”、“抚台”。

督、抚之下设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赋、民政。布政使又可简称藩台、藩司。又设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按察使又可简称臬台、臬司。

清代对于督抚、布政使、按察使,可合称三大宪。

道员是介于省和府州之间一级机构。一般管两、三个府。清朝还设立一些专业道员,如负责河务的,负责盐、茶、粮等。

省下设府,以知府为行政长官,掌管一府的政务及所属州、县的赋役、诉讼等事。还有与府同级的直隶州,直属于省,以知州为其长官。有属县。又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有直隶厅,直属于省,以同知、通判为长官。

府下设县和散州。县是地方行政的基层组织,长官为知县。散州多是因地而特设的,也以知州为其长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番台,臬台,道台,府台等等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阶

1、藩台,布政使的尊称,地方最高的民政长官,类似于现在的省长。

2、臬台,按察使的尊称,主管一省的刑狱、诉讼、监察事务,是省级最高司法长官。类似于现在的省级公、检、法机关。

3、道台,道员的别称,协助督抚及藩臬监督、管理下属地方政务。类似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

4、府台,知府的尊称,州府最高行政长官,类似于现在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

扩展资料:

(1)“藩台”布政使具体职责有:承接上级指派的政务、法令宣达到各府、县,督促其贯彻实施;管理府、县各级官员,按期发放俸禄,考核政绩;征收全省各地赋税,负责财政收支。统计全省各府户籍、税役、民数、田数等民事内容。

(2)“臬台”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刑名,是省级最高司法长官。明朝时与布政使并列,清朝时与其同为巡抚属官,“臬台”是对按察使(正三品)的尊称。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

(3)“道台”协助督抚及藩臬长官监督、管理下属地方政务。由布政使派出的叫守道,由按察使派出的叫巡道,合称巡守道。此外,还有按专门领域划分的专职道,如粮道、盐道等。道台本为临时性差遣官员,到了乾隆时期,正式将道确定为一级地方行政层级,道员也就成了地方一级的行政长官。

(4)“府台”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承宣布政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按察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道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知府

藩台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藩台相当于现在的省长。“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属国”的意思,而后延伸为拥有较大地方权力的地方官员。清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一般可分为省、府(州、厅)、县三级。省一级的最高军政长官为总督、巡抚。总督和巡抚在明朝都是属于都察院的差遣职官,在清朝则成为正式的地方高级官员了。总督一般管辖两省至三省,但四川总督就只管四川一省。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右都御史衔,这就使他掌握了数省的行政、军事、监察大权。巡抚为一省的最高军政长官,例兼兵部侍郎、都察院有副都御史衔,这样便有权统管全省的行政、军事、监察等大权了。抚又可称为“抚军”、“抚台”。督、抚之下设布政使,掌管一省的财赋、民政。布政使又可简称藩台、藩司。又设按察使,掌管一省的司法、监察以及驿传事务。按察使又可简称臬台、臬司。清代道的长官,官方称为“道员”,民间尊为“道台”,因此得名道台衙门。清代的道,是省以下、府以上的机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