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作者)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还是深藏身与名?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一、原文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作者)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作者)


二、译文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迅疾。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三、出处

唐代李白的《侠客行》。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游齐州时。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这任侠意识为尚的背景之下创作的。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出自哪?怎么解释?

出自李白的侠客行,意思是: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侠客行(节选)

唐代:李白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译文

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扩展资料:

鉴赏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什么意思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意思是:

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不吹嘘不显露。

古代最早出现于李白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的《侠客行》的白话译文为:

赵国的侠客戴着没有花纹的胡制冠帽的带子,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迅疾飞奔如飒飒流星,十步之内可以杀死一人,行走千里不留踪迹,行侠仗义之后拍拍衣服离去,把身形与名声都深深埋藏。

闲暇的时候路过信陵(今河南商丘宁陵县)在这里饮酒,脱剑横在膝前。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酒后眼花耳热,重然诺、轻死生的意气使白虹升起,朱亥挥金槌杀晋鄙窃兵符救赵,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魏国国都,今开封西北),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谁能学扬雄终身在书阁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

扩展资料:

1、“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写了游侠的行为,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2、“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写了游侠的服饰,将游侠的气势、风貌,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

3、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深藏功与名-百度百科

金庸: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金庸先生走了,到处都是刷屏的纪念文章。可以说再没有一个华人在武侠小说作家中有如此影响。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上面这些作品识字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读过几本。14部武侠小说,开启一个精神文化的时代。

很多人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

金庸是中国近现代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创造了无数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

凡有华人处,无不读金庸。

高晓松说:“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该会是多么仓皇!”

初识金庸,还是在我识字不多的时候。彼时我刚读小学四五年级,父亲不知从哪里借到几本线装书,竖排,繁体字,我偷偷看了几眼,其实看不太懂。但即便有很多字不认识,也阻挡不了我的热情,从此我进入了一个瑰丽神奇的世界。

特别喜欢射雕英雄传的郭靖,因为他和我一样憨厚老实,却遇上古灵精怪的黄蓉,成就一段幸福爱情故事,即便是戍守襄阳也相濡以沫。多年后,襄阳城破,郭家三代尽殁,满门英烈,只剩郭襄一人,背负着家族使命,在世上寂寞独活。

更喜欢古道热肠,义薄云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乔峰,身负国恨家仇,在聚贤庄以一敌百,悍勇无双,却对阿朱一往情深,痴心不改,即便是面对阿紫的追问他是这样说: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人诚不我欺也。

金庸笔下最痛苦的莫过于杨过,与自己的小龙女深情相恋却不为世人相容,这是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金庸对其寄予了深切同情,却无能为力,于是只得给她和他设置了苦别十六年后蜜蜂刻字相会的神奇一笔,才终于在故事结尾,变成了一对谁也分不开的神仙眷侣。

最不喜欢的莫过于金庸笔下的张无忌,即便有绝世武功又如何,优柔寡断,若即若离,试问他对得起那个深爱他的女人,周芷若,赵敏,尤其是小昭,那个温柔如水的女孩,替她最爱的公子去了远方,千言万语凝噎,只能用一个吻来跟张无忌告别,从此伊是圣女,远在波斯,与中国的明教教主,死生不能再见。

最憋屈的莫过于段誉,遭遇一段美好爱情却发现又是自己的亲妹妹

最羡慕的莫过于虚竹,即便身世悲苦,突遇扫地僧神功灌顶,成就非凡人生!

最凄苦的莫过于李莫愁和梅超风,前者为情所困,被爱人背叛,应了“生离”,后者的爱人惨死,是为“死别”。

最离奇的莫过于老爷子写《神雕》时,饶有兴致地创造了一种毒物,即绝情谷里的“情花”。

原文这样写:

这种毒很有趣,人无欲无求时,它不是毒,一旦人动了心,它就是剧毒。越相思,越折磨,越爱恋,越痛苦,无休无止,直到“情毒”侵蚀经脉,把人毒死。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作者)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作者)


而这毒的天然解药,名叫“断肠草”,换言之,只有断肠之痛,方能解绝情之苦。人自然是不能断肠的,所以情也是不能断绝的。

……

太多真情,太多美好,一切都随着金庸先生的离去成为回忆。

之前有人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他回答:“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他写小说,成为一代宗师,传播之广,可谓空前绝后,功成之后,金盆洗手。

他办报纸,《明报》成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登峰造极后,挂冠而去。

他做学问,全院七个系,他能教六个系,81岁高龄又赴英国继续学习。

金庸小说《侠客行》中,引用过李白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说的应该就是金庸吧。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享年94岁,带着这个世界的无限敬意,他悄然隐去。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作者)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作者)


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和一个文学时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