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黄河大合唱创作于多少年)

本文目录一览: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什么时期

抗战时期。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简介:

1938年末,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在东渡黄河宣传抗战途中,受到百折不挠的黄河精神启发,开启了他构思创作《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序幕。

1939年,光未然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八段歌词,后经作曲家冼星海谱曲和配器,成就了中华民族音乐史诗最激荡的音符——《黄河大合唱》,于当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场面空前。这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史诗经典,迅速传遍全国,成为全民族夺取抗战胜利的号角。

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家是谁?

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人民音乐家是冼星海。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出生前父亲已去世。7岁时,他与母亲侨居马来亚谋生,在新加坡养正学校上学,期间参加该校管弦乐队的活动。

简介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

2、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哪一年?由谁作曲?一共有多少乐章?有什么意义?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8年,1939年完成首演的声乐作品,在1941年被改成交响乐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共有八乐章,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

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扩展资料:

版本信息

1、“延安版本”,冼星海在延安用简谱写的。因为当时延安条件非常艰苦,要组成一个真正的管弦乐队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几把小提琴,剩下的就是二胡、三弦、笛子、吉他、口琴之类的乐器,大多数人都不能识五线谱,所以就用简谱。

2、“苏联版本”、冼星海在前苏联重新配器的一个版本,在主旋律及声部上也作了一些调整。

3、“上海乐团版本”,李焕之1987年根据冼星海的“苏联版本”为上海乐团改编的一个版本。

4、“中央乐团版本”,1975年严良堃等人根据冼星海的延安版本重新配器的版本,这个版本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这个版本。此版本前面采用1939年的原稿,同时将1975年纪念聂耳逝世四十周年、冼星海逝世三十周年音乐会上中央乐团演出谱中的一、四、六、八乐章收在这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河大合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