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示意图(詹天佑人字形铁路示意图)

本文目录一览:

詹天佑的人字型轨道详解?(最好有图解)

一百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岔道城的关沟段铁路。这段路地势陡,坡度大,最大坡度达 33‰,即每前进1000米,坡度就上升33米。这样的坡度,火车是不能直接爬上去的。因为,当时火车最高爬坡率只有25‰,于是詹天佑借鉴美国高山地区铁路设计,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 “人字形”铁路。当列车行驶到这一路段时,用两个机车前牵后推,由石佛寺引上山,沿人字形线路一边,经过黄土岭线路的入口到达青龙桥车站,然后列车掉头退回,后推机车改为前牵,前牵机车改为后推,沿人字形的另一边,向西北方向直接进入八达岭隧道。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线路的坡度降低至28‰,隧道也由原测的1800米缩短为1091米

京张铁路人字形示意图

示意图如下: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人字形铁路、又称入字形或Y字形铁路,因铁路线的宏观外形如同汉字“人”字而得名,是铁路折返线的基本类型之一,目的是让机车或列车能以较短的铁路距离和时间在变换轨道后反向前行。泛概念的人字形铁路还可指两条铁路线合并或一条铁路分岔成两条这类铁路交汇模式。京张铁路的人形铁路段因在当时振奋了中华民族而闻名于世。现今,密密麻麻的中国铁路路网中遍布了很多人字形铁路。

詹天佑修筑铁路时,使用了"人"字形线路,求"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

人字形铁路是指京张铁路(现为京包铁路的一部分)中青龙桥站的人字形铁路,是为克服南口和八达岭段高度差而修建的一段线路。

京张铁路从 南口北上要穿过崇山峻岭,坡度很大,按照国际的一般设计施工方法,铁路每升高1米,就要经过100米的斜坡,这样的坡道长达10多公里。为了缩短线路、降低费用, 詹天佑大胆创新,设计了“人”字形铁路线路,为了安全、平稳,北上的火车到了南口以后,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前面拉,一个在后边推,过了青龙桥,火车向东北方向前进, 进入了“人”字形铁路线路的 岔道口后,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改成拉,而原先拉的火车头又改成推,使火车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爬坡就容易多了。在20世纪初时的如此大胆的设计,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是一个不小创举。

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怎么画

这是一个横放着的“人”字。列车为了达到上面那条“撇”的顶端,需要先顺着下面这条“捺”行进到“人”字的“头部”,然后再掉过头来继续上行。

京张铁路自北京丰台起、至河北张家口,1905年9月4日开工。1909年8月11日建成。这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主持设计、自己施工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当时的清政府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京张铁路工程最为人所熟知的是青龙桥车站的人字形铁路。

扩展资料: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京张铁路是清政府排除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型铁路的画法

实际中的人字铁路,是把一个大斜坡分成两个小的斜坡,这样理解:先从左开始,向右上方行使,再变轨道,同时,车尾充当车头,向左上方行事,此时的运行轨迹就像人字一样。

把一个大斜坡分割成两个平缓的小斜坡,在人字形交汇处完成车头和车尾的转换(之前的车尾变成车头),分段行驶,爬过高坡。现在看下那张实图,是不是很明显的上下两个小缓坡。所以两个车头的作用都是拉车的。

扩展资料:

纪念

1、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

2、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3、2005年10月12日,纪念京张铁路开工100周年时,在张家口南站“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铜像揭幕。詹天佑铜像:高2.8米,重1吨。

4、他的事迹已经被收入小学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五课、小学语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十七课。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0课(2012年秋季)和 小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五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