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阎维文的个人简历(阎维文的个人简历殷秀梅)

想家的时候歌曲原唱

《想家的时候》歌曲原唱:阎维文。

《想家的时候》是阎维文演唱,石顺义作词,孟庆云作曲的一首单曲。是一首描述军队士兵离开家乡对家乡的深深想念的歌曲。

阎维文简介

阎维文,1957年8月26日生于山西省平遥县 ,中国内地男高音歌唱演员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 。

1970年,考入山西省歌舞团。1979年,进入总政歌舞团。1983年9月,开始在团内担任独唱 。1984年,参加第一届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 。1988年,首次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而他也先后十六次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同年,他还参加了第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并获得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 。1990年,获得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奖。

2000年,推出单曲《母亲》。2004年,发行民歌系列首张专辑《西域情歌》。2007年,开始参加“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而他也先后十三次登上了百花迎春的舞台。2009年,推出以《祖国在我心中》为总称的情歌系列独唱专辑。2011年,在北京万事达中心举办个人演唱会 。2014年,开办“民族声乐大师班” 。

2017年,参加《强军战旗红》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慰问演出 。2020年,参加中央军委慰问驻京部队老干部迎新春文艺演出 。2021年,担任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 。而从事歌唱事业多年的他也被评为了国家一级演员。

《人间第一情》原唱是谁?

阎维文简历

阎维文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全国青联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歌坛上,成功的男歌手远远少于女歌手。无论是电视歌手大奖赛还是其它专业或非专业的声乐比赛,获奖的女歌手往往多于男歌手。阎维文是少数成功的男歌手之一。

详细请看

http://baike.baidu.com/view/19946.htm

请问谁了解民族歌唱家闫维文老师?越多越好

他家原来就在太原矿机住,我姨姨原来也在那家属院住。他父母人都蛮好的说。

阎维文详细情况

阎维文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一级演员,副军级待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全国青联常委,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歌坛上,成功的男歌手远远少于女歌手。无论是电视歌手大奖赛还是其它专业或非专业的声乐比赛,获奖的女歌手往往多于男歌手。阎维文是少数成功的男歌手之一。

中文名: 阎维文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西省平遥县

出生日期: 1957年8月26日

血型: B型

星座: 处女座

职业: 军人、歌唱家

毕业院校: 中国音乐学院

经纪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

代表作品: 《小白杨》,《说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

主要成就: 中国唱片金碟奖

五个一工程奖

全国影视十佳歌手

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

军旅歌曲大赛特殊贡献奖

身高: 1.78米

体重: 80kg

嗜好: 收藏酒

基本信息

姓名:阎维文 年龄:53岁 最喜欢的颜色:黑 最喜欢的国家:中国 最喜爱的运动:网球

最难忘的人: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座右铭:把遗憾降为零,把危险降为零,追求完美 代表作:歌曲《小白杨》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 职务:艺术指导 职称: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军中级别:副军级 学历:研究生 毕业院校:中国音乐学院。 社会职务:曾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联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第二届“中国环境大使”。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第三名

1988年获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第一名; 1989年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获演唱一等奖; 1990年获第二届全国影视十佳歌手称号; 1992年获中国“金唱片”奖; 1993年、1995年两年被评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第一名; 1995年获全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1997年被授予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特殊荣誉奖”; 1996—1998年获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军神杯、雷剑杯MTV金奖,并被授予“军旅歌曲大赛特殊贡献奖”; 1997—1999年三年连续荣获全国百家电视台MTV金奖; 《祖国万岁》、《举杯吧朋友》在建国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征歌比赛中获一等奖; 2001年全国MTV音乐电视大赛中,由他和佟铁鑫、吕继宏合唱的《中国进行曲》获得金奖; 2002年在平壤荣获朝鲜第20届“四月之春友谊艺术节”个人演唱金奖; 2004年发行的民歌系列首张专辑《西域情歌》获得第二届“中国唱片金碟奖”。

以第三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民族唱法第一名的比赛成绩为标志,阎维文近20年来不仅在全军、全国举办的各项重大声乐赛事中多次获奖,还多次获得中国音乐电视、中国军旅音乐电视金奖,并获得中国“金唱片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阎维文还在全国范围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国影视十佳歌手”、“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第一名和“特殊贡献奖”。2002年在平壤荣获朝鲜第20届“四月之春友谊艺术节”个人演唱金奖。 演唱过上千首歌曲,由他首唱的《小白杨》、《说句阎维文图鉴(10张)心里话》、《一二三四歌》、《想家的时候》、《举杯吧朋友》、《母亲》等歌曲脸炙人口、广为传唱。录制、拍摄过50余部个人独唱专辑和MTV音乐电视,还为《末代皇帝》、《海灯传奇人》、《太平天国》等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录制了主题歌和插曲。为弘扬民歌文化,近年来倾心录制民歌系列专辑,其中《西域情歌》获得第二届“中国唱片金碟奖”。 参加中央电视台多届春节晚会、“心连心”艺术团和“同一首歌”大型演出活动,多次担任国家级声乐大赛评委,并出访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0年10月18日第十届CCTV-MTV音乐盛典年度最佳民歌手:阎维文

编辑本段简历

阎维文出生于山西太原。13岁进入省

歌舞团,15岁参军入伍。这个如今以歌唱为终生事业的歌唱家,最初的艺术生涯却有九年是在舞蹈里度过的。当他找到歌唱的艺术方位后,便开始调整自己,并且执著地走下去。他拜魏金荣、金铁林、程志等为师,成功地把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那纯正透亮的音色、宽广如海的音域、流畅如泉的声音、淳朴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许许多多的观众。他为《末代皇帝》、《海灯法师》、《战将》等四十多部电视连续剧、电视音乐片、录制了主题歌和插曲。中国唱片公司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汕头的音像出版社分别为他制作了《两地书,母子情》、《峨嵋酒家》、《说句心里话》、《东北民歌专辑》等个人独唱专辑。在这四个独唱专辑里,有许多是阎维文首唱并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赞赏的。他的山西民歌《牧歌》,让人听来土味十足、乡风淳厚;而《汾河水哗哗啦啦》、《人说山西好风光》等,又把民歌风味与时代精神融汇得恰到好处;陕西民歌《赶牲灵》,西藏风格的《高原春光》、川味浓厚的《峨嵋酒家》,都把各类民歌的演唱技巧推向了极致。 阎维文唱响了四首歌,一首是《小白杨》,一首是《母亲》,还有两首是《说句心里

话》和《一二三四歌》。这四首歌在部队里,几乎和五、六十年代的《游击队之歌》、《打靶歌》等一样,到了人人会唱、人人爱唱的境地。在部队许多专业或业余歌手的声乐比赛上,经常有许多的歌手选唱这三首歌。有时,一个大赛上,竟有四五个人同时选唱这三首歌。这三首歌之所以受欢迎,除了作词、作曲的功劳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最先是由阎维文唱出了这些歌并且持之以恒地把这些歌,通过电视、广播、舞台等各种传媒手段,传到了广大观众和干部战士的心里去。他以他独特的、具有艺术魅力的演唱倾倒了许多观众。许多演唱者在演唱这些歌时,从声音到吐字咬文、动作表演都极力模仿阎维文,这说明,阎维文的演唱已被广大观众认可。在加拿大演出时,当地一位声乐教授看后,禁不住对东方国度的歌手所表现出来的演唱水平发出惊叹:"没想到中国民歌歌手有这么好的功底,有这么好的气息和共鸣。" 阎维文对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有着很大的抱负,他曾说:"民族音乐在我国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时代是发展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必须和时代合拍。我永远不抛弃民族的东西,始终把根扎在故土上,要为民族声乐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踏上歌坛至今,阎维文一直是这样在实践着。 这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女儿阎晶晶聪明美丽,现已嫁给金牌四大才子中的李禾禾。 妻子刘卫星为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好丈夫而自豪;阎维文为身后有一个好后勤感到欣慰。 他俩曾是一个文艺团体的舞蹈演员,在同一个舞台上比翼双飞整九年。 刚认识时,阎维文15岁,刘卫星14岁。一个从山西省歌舞团,一个从榆次市同时考入

山西省军区宣传队。两个小兵分在一个队、一个班,组成了"一帮一、一对红"的对子。那是在1972年,部队的纪律严,他们两个两小无猜,关系特别好,谁也没有"恋爱"意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人风言风语,说他们在谈恋爱。甚至领导也来干预:战士不准谈恋爱。他俩一齐出来向领导表示:我们没有谈恋爱。但他们也不敢保证,今后会不会恋爱。 那是个谈恋爱会影响进步的年代。俩人都暗暗地叮嘱自己,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入党。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了争取,他们默默达成协议:从此俩人不再说话。 同在一个班里学习、工作,同在一个舞台上练功跳舞,朝夕相处却相对无言,心中滋味,只有他们两个明白。 压制的结果往往是勃发。恰恰在他们"不说话"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真的偷偷地爱上了。 1970年,阎维文考上了总政歌舞团,进了北京城;卫星仍在山西,可两个人的心,却牢牢地拴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1982年,阎维文和刘卫星终成眷属。随后,刘卫星转业到北京,在离总政歌舞团不远的邮电所工作。在一般人的眼里看来,当明星的妻子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们却不知道明星妻子的万般苦恼。 阎维文很想多多守在妻子的身边,可她做不到。他的舞台在天南海北,每年,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到外地、到边防部队去演出。他深深地感觉到,一个演员,离不开舞台,离不开观众的支持。他的艺术生命在舞台上,在观众中间。 要演出,就顾不上家。家里的一切家务就落在了刘卫星的身上,她默默无闻地尽着妻子的责任,任劳任怨。女儿快要诞生了,她多想让阎维文待在她的身边,可是不行,一个到西藏去演出的命令突然下达,阎维文不忍心丢下妻子而去。

刘卫星却通情达理,只身回山西老家去度产假。刘卫星不仅承担全家所有的家务,还从事业上全力支持阎维文。每有新歌唱,首先要过刘卫星这一关,从咬字吐词,音高音低,一直到表情动作,一一给以细细地提示和纠正。直到刘卫星满意了,他才敢往外唱。 1986年、1988年,连续两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阎维文都参加了。为了让阎维文考出好成绩,刘卫星竭尽全力"保驾"。 那两次比赛都下大雨,刘卫星雨中送伞,并亲自站在台下暗暗地给他使劲。 阎维文深知自己的一切成就离不开妻子的奉献。他虽然常年在外,但只要一回家就百分之百地尽丈夫的责任,给妻子以百般温暖。 刘卫星怀孕时,为防止流产,阎维文一天两次送刘卫星上下班,风雨无阻。有时中午还送一顿饭。刘卫星的同事戏谑她:你每天到单位是"日托",专接专送。 一张无情的医院通知书送到阎维文的面前:刘卫星得了"乳腺癌"。阎维文痛苦万分。当时,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决赛,他决定放弃比赛。他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和照顾刘卫星,与她一起和病魔作斗争。 刘卫星不同意。全国性的大赛,是几年才有的一次人生拼搏啊。她照样给她鼓励,给他当后勤,为他坐镇鼓劲。阎维文泪水咽进肚里,带着妻子的祝福与厚爱参加了比赛,以《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这一片热土》一举夺得了金牌。刘卫星开心地笑了。 阎维文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待自己的亲人身上。对周围的人,对许许多多的陌生观众也同样充满了爱心。他说过,"我虽然不善交际,但我崇尚真诚。交朋友也要真诚,掺和了许多虚假的东西就不是朋友。我们毕竟不是孤单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既然存在别人,就希望别人对自己好,而且我看最重要的前提是对别人好。" 那一年,中央统战部组织"心连心"艺术团到新疆慰问演出,阎维文经常是一大早开始连续坐七八个小时的汽车,赶到一个哨所,一个村庄,马不停蹄地演出,演完后连夜赶回,累得腰酸背疼,噪子冒烟。他说乐在其中,为的是让更多的观众听到自己的歌声。平时下部队,无论是剧场还是在小岛连队,无论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还是面对炊事班的炊事员、病房的病员、招待所的值班员,他都一样认真地献上从心底里涌出来的歌。阎维文唱过一支《小白杨》,他自己也像小白杨一样,"根儿深杆儿壮",长在观众的心坎上。 在部队,干部战士喜欢把阎维文称作"战士歌手"。阎维文喜欢这个称呼,认为这是部队官兵对他的最高褒奖。他常说,没有部队,就没有我阎维文,没有战士的掌声,就没有我阎维文的成功。是军队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歌唱演员,所以说,我对军营充满了感情,这感情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为我的艺术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当我遇到挫折而苦恼时,我就想到了战士,提醒自己不能灰心丧气,要奋勇拼搏;每当我艺术上取得成绩的时候,我想到的还是战士,提醒自己不能满足,要给战士们奉献更多好的精神产品,要不断地进取。 这些年,阎维文曾二十多次随团赴边海防和炮火纷飞的战场为战士演出。云南老山前线,西藏冰雪高原,新疆大漠戈壁,内蒙辽阔草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83年和1993年,阎维文两次到西藏演出,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原上,在严重缺氧、头脑昏涨的情况下,他坚持走一路唱一路,只要碰到兵,他就纵情歌唱。每到一个兵站,尽管只有两三个战士,他都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演唱,每唱一首歌都要大口大口地吸氧气。在舟山群岛时,当他听说有一位少尉军官不能下山听他的演唱,他便用了半个多小时爬上山顶专门为他演唱,那位少尉边听边哭,并拉着他的手说:"你能为我一个人演唱,我再孤单寂寞也满足了。"那一年春节文艺晚会后,有一个高山雷达连给他来信说,由于海拔太高,又没有电视差转台,收不到电视节目。在春节文艺晚会上,战士们从营部长途电视里听他演唱《想家的时候》,话筒在战士耳朵间传递了50多人,每个人只能听几句歌词,谁也不忍心多听一会儿,怕后面的战友听不到,大家的眼泪滴湿了话筒。阎维文看到这封信后,深深地感动,为他们寄去了他的专辑录音带。1994年"八一"前夕,为感谢部队和广大干部战士对他的厚爱和关怀,阎维文特意用自己的钱,制作了8000盒录音带,作为他给全军战士的节日礼物,通过各大军区的文化工作站向全军的战士送去。这个盒带里,收集了他近几年唱的一些军旅歌曲,有《小白杨》、《说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等。阎维文说,我要用这份小小的礼物,表达我对全军干部战士的一点点心意。

阎维文的个人简历(阎维文的个人简历殷秀梅)阎维文的个人简历(阎维文的个人简历殷秀梅)


中国十大男歌唱家有:哪些人?

谁是我国的十大男歌唱家?个人理解,应该是历史形成、“德艺双馨”的中国歌坛代表性人物;因此,试列举排名概述如下:

(一)、李光羲

我国著名的抒情男高音歌唱家之一;歌剧表演艺术家;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李光羲,1929年出生于天津;中央实验歌剧舞剧院毕业;五十年代初,他主演新中国的第一部古典歌剧《茶花女》;引起了巨大轰动和强烈反响;1964年,又参加了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和张越男合作一曲“松花江上”;悲怆苍凉,感人至深,引起现场观众们强烈的思想共鸣;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曲目;

李光羲老师具有清脆飘逸、高亢激越的演唱风格;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为祖国颂赞,给时代讴歌,因此,深受业内外的一致推崇和广泛赞誉;

其代表作还有:“祝酒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延安颂”、“牧马之歌”等;

他曾获得中国第一届“金唱片奖”、“建国四十年优秀歌曲作品奖”、“纪念改革开放十周年优秀歌曲首唱奖”等项殊荣

(二)、胡松华

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

胡松华,1930年出生于北京,1949年华北大学毕业,任华大文工团演员;三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先后任独唱演员、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兼合唱队队长;

1964年,他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以一首大气磅礴的“赞歌”技惊四座,声名鹊起;其后,又担任优秀音乐故事片《阿诗玛》男主角的全部唱段;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胡松华老师演唱气势恢宏 ,音韵悠长;其代表作还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塔吉克牧人之歌”、“上去高山望平川”、“阿依古丽”等;

他曾获得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自编自唱的“赞歌”,被中宣部选入“建国七十周年优秀歌曲一百首”;

(三)、吴雁泽、

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学院派”唱法的代表人物;

吴雁泽,1940年出生于山东淄博;1959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他音质圆润、音域宽广、气息饱满且深长;具有韵味浓郁、技巧精湛的演唱风格;代表作有:“再见大别山”、“乌苏里船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银色的浪花”、“一湾湾流水”等广为传唱,影响深远;

1985年,他被《人民音乐》列为“中国当代十大歌唱家”之一;1993年又被评为“中国十大民族声乐艺术家”之一;1995年更获得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的殊荣。

(四)、刘秉义、

我国知名的男中音歌唱家之一;中国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

刘秉义,1935年出生于河北秦皇岛;16岁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宣传队工作;196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留校任教;后任中央乐团独唱演员、中央轻音乐团艺术指导;

刘秉义老师首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而一曲成名;其代表作还有:“牧歌”、“草原之夜”、“回延安”、“沁园春.雪”、“我为祖国守大桥”等;

他的演唱风格质朴、浑厚、坚实,并力求在色彩、力度对比中求达层次的清晰,歌唱的自如;他既能演唱著名的歌剧选段和艺术歌曲;也能以娴熟的技巧演唱中国原创歌曲及民歌;所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他曾获得1996年文化部观摩评比演唱一等奖;2004年,被美国世界艺术家协会授予“歌唱艺术杰出贡献奖”;

(五)、李双江、

我国最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

李双江,193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中央音乐学院毕业;1963年,他随新疆歌舞团赴越南访问演出,凭借一首歌曲“解放南方”获得“优秀歌手奖”;

其代表作有:“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红星照我去战斗”、“战士的第二故乡”“拉着骆驼送军粮”等名曲;同时,还为《闪闪的红星》、《梅花巾》、《枫》、《漩涡里的歌》、《飞向太平洋》等五十余部影视片配唱主题曲;皆口口相传、深入人心;

李老师的演唱极富感染力;具有“高亢、清新、抒情”的三大特色;他对歌曲的二次创作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包括何时用气声、何时用滑音、何时用美声使高音出现金子般的闪亮,何时用民族唱法表现歌曲的情趣,还有眼神、手势和姿态来体现作品的内涵;“中西合璧”的技法让其演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超境界;

他曾获得首届中国金唱片奖和中国音乐电视金奖、2007年和2009年,被评为“最受公众尊敬的表演艺术家”和“人民喜爱的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六)、蒋大为、

我国最具实力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中央民族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

蒋大为,1947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喜爱音乐;后参军入伍,进入黑龙江省森林警察文工团;1975年选调中央民族歌舞团;

蒋老师1980年凭借电影《红牡丹》主题曲“牡丹之歌”一举成名;四年后首登春晚舞台,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他的代表作还有:“骏马奔驰保边疆”、“敢问路在何方”、“北国之春”、“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三峡情”、“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等都成为时代的经典;受到业内外的一致赞誉;

蒋老师的声音有着很强的穿透力和磁性;独具优美流畅、辨识度极高的特色,高音区通畅透明、中低音区浑厚紧实,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曾获得首届中国金唱片奖、2009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众电视飞天奖”、2011年“唱响中国十大金曲最佳创作奖”、2015年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等荣誉称号;

(七)、阎维文、

我国著名的军旅男高音歌唱家之一;总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阎维文,1957年出生于山西平遥;中国音乐学院毕业;1988年参加第五届全国青歌赛,以一曲“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获得专业组民族唱法金奖;

其代表作有:“小白杨”、“说句心里话”、“母亲”、“一二三四歌”、“强军战歌”等广为传唱;

阎维文老师成熟稳健,平易近人;既有军旅者的阳刚之气,又有普通人的百转柔肠;他与妻子抗癌四十年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已传为佳话;

他的演唱博采众家之长,音色纯正甜美、音域宽广流畅、感情纯朴真挚、洒脱里见细腻,热烈中显深沉;让观众产生出强烈的思想共鸣;

阎老师曾获得中国唱片“金碟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军旅歌曲大赛特殊贡献奖”;1993和1995年被评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手”第一名荣誉称号;

(八)、佟铁鑫、

我国著名的男中音歌唱家之一;空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

佟铁鑫,1958年出生于辽宁锦州;18岁参军入伍,三年后被选入空政歌舞团;26岁,他担纲大型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独唱;

1993年,佟老师推出经典歌曲“夕阳红”而名声大噪;1999年,他登上春晚舞台,和祖海合作一曲“为了谁”引发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同年,获得全国军旅歌曲大赛的金奖;

他的代表作还有:“多情的土地”、“妻子辛苦了”、“年轻的心”、“父子”等;

其演唱深沉大气、舒缓亲切;不矫饰,不造作;以情去体会,用心在歌唱;突出了“广阔之处能驰骋,细微之处可雕琢”的纯熟技法;

佟老师曾获得1981年“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唱演员”一等奖、“全军文艺汇演特殊贡献奖”、2001年中国音乐电视金奖、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等多项荣誉;

(九)、吕继宏

我国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海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吕继宏,1960年出生于甘肃天水;中国音乐学院毕业;1985年进入甘肃歌舞团,四年后考入海政文工团;

他的代表作是“咱老百姓”、“从军保国歌”、“边寨喜讯”、“天耀中华”等;

吕继宏老师演唱风格高亢辽阔、发音通畅、声韵饱满、音质华美且情感炽烈;艺术体验非常丰富;

他曾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2009年被评为“人民喜爱的艺术家”荣誉称号;

(十)、郁钧剑

我国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原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

郁钧剑,1956年出生于广西桂林;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其代表作有:“当兵干什么”、“家和万事兴”、“什么也不说”、“五百年桑田沧海”等;

郁老师的演唱情真意切、洒脱流畅;音色甜润醇厚、吐字清晰;既有民族韵味又有时代气息;颇受专家的一致推崇和交口赞誉;

他曾获得中国金唱片奖、中国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项殊荣;以上个人见解,敬请指正。

《小白杨》的演唱者阎维文,现在过得怎么样?

如今他过得非常好。每一天都生活得很充实,偶尔出去旅游。生活的非常幸福,日子过得很美满。

急求!阎维文的人生经历?

阎维文出生于山西太原。13岁进入省歌舞团,15岁参军入伍。这个如今以歌唱为终生事业的歌唱家,最初的艺术生涯却有九年是在舞蹈里度过的。当他找到歌唱的艺术方位后,便开始调整自己,并且执著地走下去。他拜魏金荣、金铁林、程志等为师,成功地把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那纯正透亮的音色、宽广如海的音域、流畅如泉的声音、淳朴真挚的情感,征服了许许多多的观众。他为《末代皇帝》、《海灯法师》、《战将》等四十多部电视连续剧、电视音乐片、录制了主题歌和插曲。中国唱片公司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汕头的音像出版社分别为他制作了《两地书,母子情》、《峨嵋酒家》、《说句心里话》、《东北民歌专辑》等个人独唱专辑。在这四个独唱专辑里,有许多是阎维文首唱并得到广大观众和专家赞赏的。他的山西民歌《牧歌》,让人听来土味十足、乡风淳厚;而《汾河水哗哗啦啦》、《人说山西好风光》等,又把民歌风味与时代精神融汇得恰到好处;陕西民歌《赶牲灵》,西藏风格的《高原春光》、川味浓厚的《峨嵋酒家》,都把各类民歌的演唱技巧推向了极致。

阎维文唱响了四首歌,一首是《小白杨》,一首是《母亲》,还有两首是《说句心里话》和《一、二、三、四歌》。这四首歌在部队里,几乎和五、六十年代的《游击队之歌》、《打靶歌》等一样,到了人人会唱、人人爱唱的境地。在部队许多专业或业余歌手的声乐比赛上,经常有许多的歌手选唱这三首歌。有时,一个大赛上,竟有四五个人同时选唱这三首歌。这三首歌之所以受欢迎,除了作词、作曲的功劳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最先是由阎维文唱出了这些歌并且持之以恒地把这些歌,通过电视、广播、舞台等各种传媒手段,传到了广大观众和干部战士的心里去。他以他独特的、具有艺术魅力的演唱倾倒了许多观众。许多演唱者在演唱这些歌时,从声音到吐字咬文、动作表演都极力模仿阎维文,这说明,阎维文的演唱已被广大观众认可。在加拿大演出时,当地一位声乐教授看后,禁不住对东方国度的歌手所表现出来的演唱水平发出惊叹:"没想到中国民歌歌手有这么好的功底,有这么好的气息和共鸣。"

阎维文对我国的民族声乐事业有着很大的抱负,他曾说:"民族音乐在我国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但时代是发展的,民族声乐艺术也必须和时代合拍。我永远不抛弃民族的东西,始终把根扎在故土上,要为民族声乐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踏上歌坛至今,阎维文一直是这样在实践着。

这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女儿阎晶晶聪明美丽,现已嫁给金牌四大才子中的李禾禾。

妻子刘卫星为有一个体贴入微的好丈夫而自豪;阎维文为身后有一个好后勤感到欣慰。

他俩曾是一个文艺团体的舞蹈演员,在同一个舞台上比翼双飞整九年。

刚认识时,阎维文15岁,刘卫星14岁。一个从山西省歌舞团,一个从榆茨市同时考入山西省军区宣传队。两个小兵分在一个队、一个班,组成了"一帮一、一对红"的对子。那是在1972年,部队的纪律严,他们两个两小无猜,关系特别好,谁也没有"恋爱"意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人风言风语,说他们在谈恋爱。甚至领导也来干预:战士不准谈恋爱。他俩一齐出来向领导表示:我们没有谈恋爱。但他们也不敢保证,今后会不会恋爱。

那是个谈恋爱会影响进步的年代。俩人都暗暗地叮嘱自己,好好工作,争取早日入党。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了争取,他们默默达成协议:从此俩人不再说话。

同在一个班里学习、工作,同在一个舞台上练功跳舞,朝夕相处却相对无言,心中滋味,只有他们两个明白。

压制的结果往往是勃发。恰恰在他们"不说话"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真的偷偷地爱上了。

1970年,阎维文考上了总政歌舞团,进了北京城;卫星仍在山西,可两个人的心,却牢牢地拴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1982年,阎维文和刘卫星终成眷属。随后,刘卫星转业到北京,在离总政歌舞团不远的邮电所工作。在一般人的眼里看来,当明星的妻子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们却不知道明星妻子的万般苦恼。

阎维文很想多多守在妻子的身边,可她做不到。他的舞台在天南海北,每年,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要到外地、到边防部队去演出。他深深地感觉到,一个演员,离不开舞台,离不开观众的支持。他的艺术生命在舞台上,在观众中间。

要演出,就顾不上家。家里的一切家务就落在了刘卫星的身上,她默默无闻地尽着妻子的责任,任劳任怨。女儿快要诞生了,她多想让阎维文待在她的身边,可是不行,一个到西藏去演出的命令突然下达,阎维文不忍心丢下妻子而去。

刘卫星却通情达理,只身回山西老家去度产假。刘卫星不仅承担全家所有的家务,还从事业上全力支持阎维文。每有新歌唱,首先要过刘卫星这一关,从咬字吐词,音高音低,一直到表情动作,一一给以细细地提示和纠正。直到刘卫星满意了,他才敢往外唱。

1986年、1988年,连续两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阎维文都参加了。为了让阎维文考出好成绩,刘卫星竭尽全力"保驾"。

那两次比赛都下大雨,刘卫星雨中送伞,并亲自站在台下暗暗地给他使劲。

阎维文深知自己的一切成就离不开妻子的奉献。他虽然常年在外,但只要一回家就百分之百地尽丈夫的责任,给妻子以百般温暖。

刘卫星怀孕时,为防止流产,阎维文一天两次送刘卫星上下班,风雨无阻。有时中午还送一顿饭。刘卫星的同事戏谑她:你每天到单位是"日托",专接专送。

一张无情的医院通知书送到阎维文的面前:刘卫星得了"乳腺癌"。阎维文痛苦万分。当时,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决赛,他决定放弃比赛。他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和照顾刘卫星,与她一起和病魔作斗争。

刘卫星不同意。全国性的大赛,是几年才有的一次人生拼搏啊。她照样给她鼓励,给他当后勤,为他坐镇鼓劲。阎维文泪水咽进肚里,带着妻子的祝福与厚爱参加了比赛,以《我们的祖国歌甜花香》、《这一片热土》一举夺得了金牌。刘卫星开心地笑了。

阎维文的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待自己的亲人身上。对周围的人,对许许多多的陌生观众也同样充满了爱心。他说过,"我虽然不善交际,但我崇尚真诚。交朋友也要真诚,掺和了许多虚假的东西就不是朋友。我们毕竟不是孤单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既然存在别人,就希望别人对自己好,而且我看最重要的前提是对别人好。"

那一年,中央统战部组织"心连心"艺术团到新疆慰问演出,阎维文经常是一大早开始连续坐七八个小时的汽车,赶到一个哨所,一个村庄,马不停蹄地演出,演完后连夜赶回,累得腰酸背疼,噪子冒烟。他说乐在其中,为的是让更多的观众听到自己的歌声。平时下部队,无论是剧场还是在小岛连队,无论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还是面对炊事班的炊事员、病房的病员、招待所的值班员,他都一样认真地献上从心底里涌出来的歌。阎维文唱过一支《小白杨》,他自己也像小白杨一样,"根儿深杆儿壮",长在观众的心坎上。

在部队,干部战士喜欢把阎维文称作"战士歌手"。阎维文喜欢这个称呼,认为这是部队官兵对他的最高褒奖。他常说,没有部队,就没有我阎维文,没有战士的掌声,就没有我阎维文的成功。是军队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歌唱演员,所以说,我对军营充满了感情,这感情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为我的艺术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当我遇到挫折而苦恼时,我就想到了战士,提醒自己不能灰心丧气,要奋勇拼搏;每当我艺术上取得成绩的时候,我想到的还是战士,提醒自己不能满足,要给战士们奉献更多好的精神产品,要不断地进取。

这些年,阎维文曾二十多次随团赴边海防和炮火纷飞的战场为战士演出。云南老山前线,西藏冰雪高原,新疆大漠戈壁,内蒙辽阔草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83年和1993年,阎维文两次到西藏演出,在海拔3500-5000米的高原上,在严重缺氧、头脑昏涨的情况下,他坚持走一路唱一路,只要碰到兵,他就纵情歌唱。每到一个兵站,尽管只有两三个战士,他都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演唱,每唱一首歌都要大口大口地吸氧气。在舟山群岛时,当他听说有一位少尉军官不能下山听他的演唱,他便用了半个多小时爬上山顶专门为他演唱,那位少尉边听边哭,并拉着他的手说:"你能为我一个人演唱,我再孤单寂寞也满足了。"那一年春节文艺晚会后,有一个高山雷达连给他来信说,由于海拔太高,又没有电视差转台,收不到电视节目。在春节文艺晚会上,战士们从营部长途电视里听他演唱《想家的时候》,话筒在战士耳朵间传递了50多人,每个人只能听几句歌词,谁也不忍心多听一会儿,怕后面的战友听不到,大家的眼泪滴湿了话筒。阎维文看到这封信后,深深地感动,为他们寄去了他的专辑录音带。1994年"八一"前夕,为感谢部队和广大干部战士对他的厚爱和关怀,阎维文特意用自己的钱,制作了8000盒录音带,作为他给全军战士的节日礼物,通过各大军区的文化工作站向全军的战士送去。这个盒带里,收集了他近几年唱的一些军旅歌曲,有《小白杨》、《说句心里话》、《一、二、三、四歌》等。阎维文说,我要用这份小小的礼物,表达我对全军干部战士的一点点心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