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眼镜蛇是几级保护动物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眼镜蛇是不是保护动物 眼镜蛇被保护吗

1、眼镜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又名吹风蛇、黑乌梢、蚂蚁堆蛇。身长 1米以上,雄性最长可达1.5 米。头部椭圆形,与颈部难以区别。全身被鳞。体背棕黄、灰黑或蓝黑色,颈背有一黑白相间的圆形眼斑,身体后段有数道浅色横纹。

2、眼镜蛇性凶猛,被激怒时身体前段能竖起,颈部膨胀,“呼呼”发声,作攻击状。一般情况下,眼镜蛇不会主动进攻人或其它动物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人若被眼镜蛇咬伤,得不到及时抢救,几小时就会死亡。 因为眼镜蛇具有神经性蛇毒,主要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被咬时,会感到一阵麻木,这种麻木不久就由伤处传及全身,使伤者有些眩晕,随后四肢无力,呼吸紧张,最终陷于昏眠状态而亡。

眼镜蛇是我国第几级保护动物

舟山眼镜蛇并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是某些省(自治区)地方重点保护动物。眼镜王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孟加拉眼镜蛇属于CITES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级,“三有”名录。

形态特征

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中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剧毒蛇的颜色多种多样,从黑色或深棕色到浅黄白色。多数眼镜蛇体形很大,可达1.2-2.5米长,眼镜蛇毒液为高危性混合毒液。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颈部皮褶。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皮褶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

生活习性

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 一般情况下,眼镜蛇不会主动进攻人或其它动物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人若被眼镜蛇咬伤,得不到及时抢救,几小时就会死亡。 因为眼镜蛇具有神经性蛇毒,主要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被咬时,会感到一阵麻木,这种麻木不久就由伤处传及全身,使伤者有些眩晕,随后四肢无力,呼吸紧张,最终陷于昏眠状态而亡。

分布范围

眼镜蛇广泛分布在滇南,栖息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各种环境,如干燥的旱坡地、竹林、坟堆等。

眼镜蛇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吗?

眼镜蛇属于保护动物,其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被列入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

拓展资料

眼镜蛇:

在民间的俗称是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 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

一、眼镜蛇科主要特征:

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

二、被咬了怎么办?

被眼镜蛇咬了首先不要慌张,也不要剧烈运动,防止毒素被随着血液的流动进入心血管。如今医学发展水平已经较高了,对眼镜蛇的毒素有对应的血清进行治疗,而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被咬伤以后的前期处理工作,以防毒素扩散。

被咬以后,首先要就地取材,在伤口的近心端进行捆扎,以阻断静脉回血,也就是阻止毒液的扩散。其次要对伤口进行尽快的排毒,常规做法是先皮肤消毒,沿牙痕作纵行切口1.5cm,深达皮下,或作"十字形"切口,并用手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伤口的周围挤压,使毒血排出,然后用1: 5000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另外对于蛇毒还可以进行吮吸,防治蛇毒进一步扩 散。做完这些以后,尽快去医院进行就医,使用解毒血清,否则依旧会危及生命。

通过这些介绍,你对眼镜蛇有了相关了解了吗?大家在野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各种蛇类, 以免被咬伤,轻则伤人,重则失去生命。

眼镜蛇属于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     

      1、根据眼镜蛇的品种分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有些品种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的范畴,但是在当地也会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比如丹山眼睛蛇就是其中之一。

      2、眼镜王蛇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随着森林被破坏它们的栖息环境也慢慢的缩小,种群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形态特征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

      3、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

眼镜蛇是我国第几级保护动物?

舟山眼镜蛇并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但是某些省(自治区)地方重点保护动物。眼镜王蛇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孟加拉眼镜蛇属于CITES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级,“三有”名录。

形态特征

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中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剧毒蛇的颜色多种多样,从黑色或深棕色到浅黄白色。多数眼镜蛇体形很大,可达1.2-2.5米长,眼镜蛇毒液为高危性混合毒液。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颈部皮褶。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皮褶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

生活习性

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 一般情况下,眼镜蛇不会主动进攻人或其它动物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人若被眼镜蛇咬伤,得不到及时抢救,几小时就会死亡。 因为眼镜蛇具有神经性蛇毒,主要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被咬时,会感到一阵麻木,这种麻木不久就由伤处传及全身,使伤者有些眩晕,随后四肢无力,呼吸紧张,最终陷于昏眠状态而亡。

分布范围

眼镜蛇广泛分布在滇南,栖息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各种环境,如干燥的旱坡地、竹林、坟堆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