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实质是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实质是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这也是战国七雄形成的标志,以前的晋国由韩赵魏三国瓜分。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妫姓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吕氏齐国及田氏齐国的兴衰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名词解释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朝政,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扩展资料:

事件过程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

赵桓子一年后去世,赵氏之人杀了他的儿子,迎赵浣即位,是为赵献子。献子之子赵籍后来继位,即是赵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孙魏斯继位,韩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继位,韩武子之后由其子韩虔继位,是为。此即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

前375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晋国彻底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家分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

        在春秋各国新旧势力的斗争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其国 。

      春秋初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公子(亦称田氏)完逃避至齐,被任命为公正春秋中期,田氏势力逐渐强大,采用三受贿的手段与公式,争夺民众,得到民众的拥护 。田氏作为新兴地主集团的代表,与以国君为首的奴隶主贵族集团进行了长期而激烈的斗争 ,相继于公元前532年,公元前489年 ,公元前是81年发生了三次大的武装冲突,田世军获胜,并于公元前十七六年控制了齐国的政权,公元前391年。田和废弃看过,这里又有为国君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仍然沿用齐国国号 ,完成了田氏代齐的过程 。

      晋国的公族在春秋早期即已衰亡至春秋中期,掌握晋国政权的是非公族的异姓六卿,即赵,韩,魏,智,范,中行氏六家 。春秋晚期,六卿之间通过战争的方式互相兼并 ,赵,韩,魏,智四家 联合灭掉了范,中行氏,接着赵,韩,魏三家又联合起来,灭掉了智氏,使劲国政权控制于商家射手公元前403年作为列王赤韩,赵,魏皆命为诸侯 。公务员,前376年魏武侯,韩哀候,赵敬候灭晋后三分齐地 。

田氏篡齐和三家分晋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吗

田氏篡齐和三家分晋是战国时代的开始。

“田氏代齐”记载于《史记》。“田氏代齐”与三家分晋是春秋与战国分界点和最大政治事件。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几乎是同时的。

“田氏代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篡位事件,所以也叫田陈篡齐。在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法律”上取得了齐国国君的合法地位。而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

三家分晋介绍: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的故事发生在历史时期?

三家分晋发生在春秋末年,田氏代齐发生在战国初年。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田氏代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预言"齐政卒归田氏。田氏虽无大德,以公权私,有德于民,民爱之。"

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

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氏代齐。

为何齐国是田氏代齐,晋国却是三家分晋呢?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一方面,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另一方面,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兼并战争,最终由秦始皇一统天下,消灭山东六国为结束。

至于春秋和战国之间的分水岭,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标志,当然,也有历史学者认为应该将田氏代齐加进去,这是因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在本质上是差不多的,都是卿大夫掌握权力,最终篡夺了原本君主的权力,乃至于结束了姬姓晋国和姜姓齐国的历史。

那么,问题来了,同是卿大夫掌握权力,为何晋国是三家分晋,齐国却是田氏代齐?

首先,对于晋国来说,虽然最后是三家分晋,也即由魏氏、赵氏、韩氏三家瓜分了晋国。但是,实际上,晋国也差一点和齐国一样,出现一个卿大夫家族取代国君的情况。公元前633年,自从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开始,六卿就一直把持着晋国的大权。在这一过程中,六卿不仅和晋国君主之间展开较量,彼此之间也是互相兼并。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

后来,赵氏把范、中行氏灭掉后,晋国的大权被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这四家卿大夫所掌握。其中,智氏在整体实力上保持领先,完全有机会消灭其他三家,以此形成类似于田氏代齐的结果。

但是,在公元前453年的晋阳之战中,智氏反而被魏氏、赵氏、韩氏这三家联合消灭,这才导致晋国最终被魏赵韩三家瓜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