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大衍历的编撰者是谁(大衍历是哪位僧人制定的)

本文目录一览:

《大衍历》是谁编制的?

一行本名张遂。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了《大衍历》。佛教密宗的领袖,著有密宗权威著作《大日经疏》。唐功臣张公瑾之曾孙。724年,一行根据修改旧历的需要,组织领导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也是一次史无前例、世界罕见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

唐朝时,编制了《大衍历》的天文学家

大衍历,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僧一行(683-727)作,后张说(667-730)和陈玄景整理成文,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颁行,使用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传人日本,在日本使用近百年。《大衍历》共有历术七篇,讲具体计算方怯。另有历议十二篇(其中略例三篇),讲历法的理论问题,是一行为《大衍历》写的论文,通称《大衍历议》。《大衍历》的制定是从制造仪器开始的,经过实际观测确定基本天文数据,这是科学的方法。经过《大衍历》的制定,对太阳月亮运动不均匀现象有了正确全面的了解。通过实际观测,破除了一千年来流传的"寸差千里"的谬说。在计算方法上,《大衍历》创不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的公式,比起《皇极历》来又是一个进步。

《大衍历》是什么?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683~727)编撰的《大衍历》是一部优秀的历法。该历法有很好的实测基础,一部分测量资料来自黄道游仪的观测,另一部分来自全国多个观测点的极高、日影和距离的丈量。《大衍历》不但有历术7篇(步中朔术、发敛术、步日躔术、步月离术、步轨漏术、步交会术、步五星术),在历法的结构和内容上形成系统,而且还力图探讨历法原理,寻找历法本质,从哲学角度解释历法。它反映出唐代天文学家容历算家与星占家为一身的特点。对传统的天文学体系作了进一步发展。

编制《大衍历》的唐代著名佛教天文学家是谁?

是“一行”,因其是佛门僧人,故被称作“僧一行”(实际上,佛门出家僧人都舍原姓氏改姓“释”,表示其从此舍弃俗业俗行,成为继承和弘扬释迦如来教法的清净行者,因此上应该称“释一行”才对。)

因其早期研习道法,所以其初期著述多为道书,21岁舍弃俗业,随荆州的弘景禅师出家,到河南嵩岳寺剃度,取法名为“一行”。之后隐于嵩山,跟随嵩山的北宗禅 普寂禅师 习禅,后又步往荆州当阳山,依从 悟真 学习戒律,并修天台教法。后师从赴唐传法的金刚智和善无畏两位印度高僧修习,继承了胎藏、金刚两部密法,辅助善无畏翻译了《大日经》,撰述有《大日经疏》二十卷,及加校订的《大日经义释》十四卷。又汇编经、律、论要文为《摄调伏藏》十卷,《释氏系谱》一卷等。

开元九年(西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月食的时间不准,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主张在实测的基础上修订历法,在经过几年的天文观测及准备工作后,于开元十三年(西元725年)才开始编历,他用两年时间写成历法草稿,并定名为《大衍历》。

一行在完成《大衍历》的同年不幸去世,当时只有45岁。其过早谢世令唐玄宗沉痛不已,追赐其谥号为“大慧禅师”,并亲自为禅师撰写碑文《御制大慧禅师一行碑铭》:“长无暇日,日诵万文。深道极阴阳之妙,属辞尽春秋之美。”

开元十七年(729),《大衍历》颁布实行,并一直沿用达八百年之久。经过验证《大衍历》比当时已有的其他历法,如祖冲之的《大明历》、刘焯的《皇极历》、李淳风的《麟德历》等要精密、准确得多。《大衍历》作为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历法,相继传入日本、印度,在这两国也沿用近百年,极大地影响了这两个国家的历法。

《大衍历》是由谁编制的?

公元724年,一行开始编制新历法。他从印度天文学家那里采用了一些计算方法,使数据更加准确。三年以后,新历法的草稿完成了,命名《大衍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