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秉烛夜谈是什么意思(秉烛夜谈上一句)

本文目录一览:

秉烛夜谈怎么解释?

秉烛夜谈:秉:拿着、握着。烛:蜡烛。夜谈:深夜交谈。指手持点燃的蜡烛深夜交谈。比喻谈话很投合,很深入。也比喻某人工作很认真,很敬业。也可以用“夜半无人私语时”来形容。

引申:现在人们常用秉烛夜谈来形容久别故人之间有很多话要说,互诉衷肠,或者是志同道合者就某一话题展开深度讨论,直到深夜话题还在继续。

出处:

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平公有一天对一个名叫师旷的著名乐师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说:“那(君王)为什么不赶快把火把点起来?”晋平公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把的光亮。’点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平公听了说:“你讲得很好。”

秉烛夜谈秉是什么意思

“秉”是拿着、握着的意思。秉烛夜谈的意思是:手持点燃的蜡烛深夜交谈。现在人们常用秉烛夜谈来形容久别故人之间有很多话要说,互诉衷肠,或者是志同道合者就某一话题展开深度讨论,直到深夜话题还在继续。

秉烛夜谈出处

出自:曹丕的《与吴质书》。行年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译文:

年龄已经增大,心中所想的千头万绪,时常有所思虑,以至整夜不眠,志向和意趣什么时候能再像过去那样高远呢?已经变成老翁,只不过没有白头发罢了。东汉光武帝说:“三十多岁,在军队中十年,所经历的事不止一件。”我的才能赶不上他,但是年龄和他一样大了,凭低下的才能却处在很高地位,德才不足,只是凭借父亲曹操之力而有高位,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恐怕永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游玩了。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与吴质书》是曹丕给吴质写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既追念往事和亡友,也想起未来文坛和个人情况,他对亡友情感的表达是真挚恳切的,而对他们文学成就的评论是公允客观的,令人如见心迹,留下深刻印象。

什么烛夜谈

秉烛夜谈,成语。秉:拿着、握着。秉烛夜谈指的是:手持点燃的蜡烛,深夜交谈,比喻谈话投入,深入。也比喻工作认真,很敬业。

秉烛夜谈什么意思

秉烛夜谈的意思是:指手持点燃的蜡烛深夜交谈。比喻谈话很投合,很深入。也比喻某人工作很认真,很敬业。也可以用“夜半无人私语时”来形容。

拼音:bǐng zhú yè tán

出处:曹丕《与吴质书》:“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释义: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扩展资料

秉烛夜谈的反义词:及时行乐

意思是:不失时机,寻欢作乐。

出处:《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释义: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

示例:此时离行期尚远,正当~,反要伤悲,岂不将好好时光都变成苦海吗?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八回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

反义词:居安思危、乐极生悲、奋发图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