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徐霞客是什么朝代的?)

姓徐的十大名人?

1.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

2.徐茂公,隋唐时期著名将领,本名徐懋功,赐姓李,名李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被封英国公。

3.徐达,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功臣,立下汗马功劳,率军攻破大都,赶走元顺帝。

4.徐阶,明朝名臣,曾任嘉靖隆庆时期的内阁首辅。

5徐向前,共和国开国元帅。

徐 淑:陇西(郡治今甘肃临洮南)人,东汉著名女诗人。

徐 稚:今江西省南昌境内人,汉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虽经多次征聘,最终没有做官,时称“徐州高士”。

徐 干: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东汉末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著有《中论》,辞意典雅,为时所称。又善辞赋,能诗,后人辑有《徐伟长集》。

徐 庶: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名臣,曾走马荐诸葛,因其母为曹操所挟执,入曹营后,一言不发。

徐 陵: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南朝文学家,其诗歌骈文,轻靡绮艳,与庾信齐名,有《玉台新咏》等,后人辑有《徐孝穆集》。

徐 寅:莆田(今属福建)人,唐代诗人,有《探龙钓矶》二集,诗四卷。 徐 达: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代名将,勇猛有谋略,为朱明王朝的建立立下奇功。

徐 润:广东省香山人,清朝时买办。

徐 渭:字文长,山阴人,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自称书法天下第一,长于行草。擅长水墨花竹、山水、人物。与陈复道并答“青藤、白阳”。有《徐文长全集》、《南词续录》等。

徐 松: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清代著名学者。一生致力于史地研究,成绩卓著,有《西域水道记》等地理著作,为清代研究西北历史地理的先驱者之一。

徐安真:中唐时重臣。安禄山叛乱时与朝中其它五位重臣隐居今湖南省汨罗与平江交界处。湖南徐姓从此兴望。

徐树铮:江苏省萧县人,北洋皖系政客,曾在段祺瑞内阁担任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等职。

徐锡麟:浙江省阴山人,民主革命烈士,1907年与秋瑾准备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后被抓,英勇就义。

徐霞客:南直隶江苏人,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观察所记,按日记载,死后编辑而成《徐霞客游记》。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徐家汇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崇祯五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六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较为突出。较早从窦马利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技术,并介绍到我国,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积极推动者。著有《农政全书》,主译《崇祯历书》,译著《几何原本》。

徐世昌:天津人,光绪进士。辛亥革命后,密助袁世凯窃取总统职位,1918-1922年年曾任民国大总统。

徐树铮:江苏萧县(今属安徽省)人,北洋皖系军阀、政客,为段祺瑞之股肱,后被冯玉祥部枪杀于河北廊坊火车站。

徐悲鸿:江苏省宜兴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尤擅画马。

徐向前:山西省五台人,十大元帅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军队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徐特立:湖南长沙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早年赴日本考察教育,留法勤工俭学。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共中央委员。

徐达:朱元璋麾下大将,明朝开朝功臣。

徐渭:明末著名画家。他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流传作品很多。

徐霞客: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游行家。传世有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徐志摩:近代才子、诗人,新月派代表人徐向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开国元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部长。

中国古代史上的徐氏名人

徐偃王 徐福 徐渭 徐光启 徐霞客 徐敬业

徐建寅 徐达 徐淑 徐天德 徐大春 徐安真

徐陵 徐稚 徐访

中国近代史上的徐氏名人

徐继畲 徐世昌 徐润 徐树铮 徐悲鸿 徐志摩

徐邦道 徐庆璋 徐寿 徐建寅 徐锡麟 徐用仪

徐广缙 徐寿朋 徐桐 徐国泰 徐宗汉 徐培添

徐仁铸 徐进炲 徐勤 徐绍桢 徐致靖 徐延旭

徐有壬 徐希颜 徐耀 徐静仁 徐振鹏

徐骧

中国现代史上的徐氏名人

徐特立 徐向前 徐海东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出生于浙江绍兴,从小有神童之誉。但命途坎坷,八次科考,次次名落孙山。38岁的时候受聘成为胡宗宪的幕僚,直接参与谋划抗倭战争。后胡宗宪倒台,徐渭惧怕被牵连,遂发狂,先后九次自杀,73岁那年于贫病交加中逝世。

徐渭是罕见的通才,他在文、诗、词、书、画、剧曲等方面的成就堪称车载斗量。他自评:“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但以画对后世影响最大。这样一个才子,却又精通兵法,让人惊叹。明史《徐渭传》记载“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汪直,皆预其谋”。

清朝才子郑板桥对徐文长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近代画家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

遥想徐渭的才子风采,令人神往。

1.徐光启,明代科学家;

2.徐霞客,著名的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

3.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4.徐悲鸿,著名画家、教育家;

5.徐锡麟,民主革命烈士;

6.徐渭,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7.徐向前,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军事家革命家;

8.徐特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

9.徐达,明代军事家;

10.徐庶,三国著名的谋士。

陆羽的故事?

陆羽生活的年代正是“安史之乱”前后,中国文化史上儒释道三家并行,南方则儒禅汇流。

陆羽初到江南,结识了时任无锡县尉的皇甫冉,皇甫冉是状元出身,当世名士,为陆羽的茶事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但对陆羽茶事活动帮助最大而且情谊最深的还是诗僧皎然。皎然俗姓谢,是南朝谢灵运的十世孙。皎陆相识之后,竟能结为忘年之交,结谊凡四十余年,直至相继去世,其情谊经《唐才子传》的铺排渲染,为后人所深深钦佩。皎然长年隐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隐心不隐迹”,与当时的名僧高士、权贵显要有着广泛的联系,这自然拓展了陆羽的交友范围和视野思路。陆羽在妙喜寺内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资料,后又是在皎然的帮助下,“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开始了《茶经》的写作。

陆羽出生在盛唐唐玄宗时期,3岁时不知何故,被父母遗弃在西湖边,幸亏遇到了竟陵龙盖寺的住持僧积禅师。出家人慈悲为怀,大师本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旨,把他收养后,因为不知道其名,就根据《周易》占卜,占得“渐”卦,卦辞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禅师看到这样的卦象为吉利,因而就给他取名叫陆羽,把鸿渐作为他的字。

所以,陆羽开始就是一个无名无姓,遭人遗弃的孤儿,他的生世令人嘘唏不已,而且最终生世也无人知晓。

此后,陆羽每天在暮鼓晨钟很浓佛教氛围中度过,成为一名沙弥。虽然长得其貌不扬,而且还有点口吃,但是他很聪明好学,从小就背下了很多的佛经,平时也做着煮茶送水等杂役,这可以算作是对他茶文化启蒙。

而且自古以来寺庙里的一直讲究茶文化,出家人讲究清静虚空,茶既可消食止渴,又能修身养性,与出家人甚是相通。所以自古以来,茶与禅共生共进。

等陆羽稍大后,寺庙这毫无生机的大门,关不住一颗年轻勃发的心。在他12岁那年,他逃出了寺庙,去了一个戏班,当了一名丑角。后来受人赏识,经人推荐去跟一名隐士学习。

6年后学成下山,他跟当年的徐霞客一样,跟志同道合的朋友游览全国,走家串户,“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口水。”实践出真知,他后来隐居浙江吴兴潜心研究总结,完成了伟大巨作《茶经》。该书对茶区分布和茶叶品质进行了系统推介。

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泡茶有四个基本要素:茶质、用水、器具和火候,茶叶本身不用说,这里泡茶用水还是特别讲究的。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里妙玉招待贾母一行中所用的水就有精彩描述。

她给贾母上的茶是用“旧年蠲的雨水”,这还不算奇,后单独招待黛玉、宝钗和宝玉时用的是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时,收的梅花上的雪,用鬼脸青的花瓮埋在地下“今年夏天”刚取出的!所以,泡茶用水还是相当有讲究的,而陆羽对泡茶用水更是独具慧眼,下面这个故事就可说明。

自从陆羽《茶经》一书横空出世后,他便名扬天下,很多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都想跟陆羽切磋茶道。有一次,淮扬刺史李季卿邀请他去坐客,席间难免说到茶道。李季卿说:“先生难得来一次,我们这里有南零水是泡茶上好泉水,能让先生用这样的水来泡茶,那真是千古盛事,茶坛上的佳话了。”

一段寒暄之后,李季卿便命卫士去打南零水,不久卫士便把水打来了。陆羽看了看水色,摇了摇头,又用食指沾水尝尝后,说这不是南零的泉水。左右皆惊,李季卿瞪着卫士,卫士忙辩解道:“先生何出此言,您这不是为难我等下人。”

陆羽笑而不答,吩咐他们把打来的水往缸里倒,倒到一半时候,他说:“好了,现在这缸里的水是江里的水,这剩下的水才是南零的水。”

周围的卫士们,不敢再隐瞒,一起跪下求情道:“先生真乃神人也,我们原本驾船去打南零水,但在回来路上遇到大的风浪失了一半的水,怕刺史大人怪罪,就在附近打了江水充满。”听了卫士们的话,众人对陆羽皆叹服,这也可算是“管仲窥豹”,“茶圣”绝非浪得虚名。

陆羽

唐代茶学家

茶仙

代表作《茶经》

陆羽(733—804),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

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国家对麻,侠客游记是哪个朝代的?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写的一部散文游记

中国旅游创始人是谁?

中国旅游创始人是徐霞客。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徐霞客远游至云南丽江后,因足疾无法行走,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中国最早创始人应该是徐霞客吧,近代中国旅游网的创始人是张平。中国旅游网创立于2003年7月,总部位于中国北京,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旅游门户网站。

中国旅游创始人是两晋时期的谢安

江阴历史文化?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臵,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 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臵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臵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臵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臵。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臵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

1/17页

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臵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臵江阴军,领江阴一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臵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沐氏家族世镇云南,到底有多大的权力?

沐英封于云南。实际上是沐氏家族使云南成为明朝的一个省,并使其成为汉族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家族的声望一直很高,它的权势是没有争议的,历代黔国公是明朝唯一持续掌握实际领土权力的勋臣。--《剑桥中国明代史》

真的是这样吗?

吴叔虽然是优质旅游领域加V创作者,但由于深耕云南、特别是昆明旅游背后的人文、历史内涵,尤其是对明朝旅行家徐霞客、云南统领者沐氏家族有一定的研究,愿意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回答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沐氏家族世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云南?二、明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的基本权力架构及演变;三、沐氏家族世镇云南的权力构成及跌宕起伏;最后小结:沐氏家族的“权利”,一个独特王朝的另类。

现分述如下:

沐氏家族世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云南?

之所以要首先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沐氏家族的权力,与云南在明朝不同时期的地位、社会情况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理解了云南明朝时期的基本概况,才能更深刻理解沐氏家族在云南的权力情况。

我们知道,1368年正月初四日,明太祖朱元璋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虽然当了皇帝,但这个时期,元朝的军事实力依然是强大的,明朝政权依然是不稳定的,甚至元顺帝都还好好的活着!明朝只不过是取得中原地区的统治权而已。

元朝的实力,一个是北方,一个是西南,其中的西南,主要就是指云南。定鼎中原的明朝,其实是时刻受到元朝势力南北夹击的威胁的。

所以,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首先做的就是消灭元朝势力,展开平定天下的四方征战,其中主要就是北伐北元。

北伐战争一直持续到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四月,蓝玉部明军在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消灭了北元主要势力,取得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标志性胜利。

比起北伐,明太祖的南征平定云南,就相对轻松多了。

洪武十四年(1381年)农历九月,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的元朝残部。

朱元璋亲自安排进军路线,沐英随傅友德等率主力先进逼曲靖。

在曲靖白石江战役中,身先士卒的沐英大败北元平章达里麻率十万军队。达里麻大败被俘,明朝军队声威大振,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闻讯自杀。

沐英、蓝玉率兵直逼昆明,昆明不攻自破。盘踞云南的残元势力被消灭。

取得云南省会昆明,并不是征战的结束,只是一个开始,

洪武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沐英和蓝玉领兵西攻大理。攻占大理后,沐英、蓝玉或分兵其他地区,或下谕招降,云南西部大部归附明朝。

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徐霞客是什么朝代的?)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徐霞客是什么朝代的?)


洪武十五年(1382年)农历七月,沐英率师返回滇池,和傅友德合兵,分道平定乌撒、东川、建昌、芒部诸蛮,设立乌撒、毕节二卫。

自此,云南大部分纳入明朝版图。

云南基本平定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下诏命傅友德及蓝玉班师回朝,而留下沐英镇守云南。

这就是沐氏世镇云南的开始。

我们知道,元朝势力在云南实际统治的,也就是滇池地区。云南西部是大理段氏统治,其他地方的实际统治者,就是前面说到的“诸蛮“。

虽然明朝大军平定云南一路摧枯拉朽,高歌猛进,但大军不可能永远留在云南,王师班师之后呢?云南是不是又会一夜又回到解放前呢?这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就在明朝大军还在云南,洪武十五年(1382年)农历九月,当傅友德、沐英再次领兵征服一些地区时,土官杨苴散布明朝大军已经班师回朝,纠集了二十万叛军攻打昆明!注意是省会昆明!

沐英闻讯,率兵返回昆明,和冯诚合力,打败叛军,斩首六万,守住昆明,才稳定了局势。

云南这种复杂的局势和局面,正是沐氏家族权力的主要来源和存在依据。

此外,除了面对平定之后内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之外,由于云南是徐霞客笔下的大明王朝西南“极边之地”,是边疆,还要面临着“外部”的复杂局面。

明朝初期,征战交趾(越南),沐英的二儿子沐晟因外战拓疆有功,得到了沐氏家族世袭的“黔国公”封号,这是沐氏家族荣誉性质的追封王号(沐英黔宁王、沐晟定远王)之外最大的权势标志;

到了明朝中期,有史学家认为的拖跨大明王朝、沐家在其中经历了权力兴衰变化的四次“麓川之战”,也在云南;

明亡之后,与南明小朝廷相始终的末代黔国公沐天波,除了要与各路“豪杰”周旋之外,还要忍辱负重地与外邦周旋,以至于在“咒水之难”中被缅兵挟持外出,夺刀抵抗至死。

这就是明朝时候的云南,就是沐英和沐氏家族世镇的云南。一开始就不是什么“旅游天堂“,始终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有句话说,有“为”才“位”,才有“权”。

沐氏家族的权力,就是这样一个责任与权力相适的权力,而不是朱元璋分封给他的子孙藩王们“养猪”一样,鱼肉百姓、混吃等死的权力。

明朝承宣布政使司(行省)的基本权力架构及演变;

在认识了云南沐家“世镇“的云南基本情况,了解沐家在云南权力的实质之后,在具体分析云南沐家的“权力”之前,还有必要学习一下明朝的基本权力机构以及演变。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直隶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1428年(宣德三年)以后,全国统分为两京、13承宣布政使司。两京是北直隶和南直隶;13布政使司简称13司,俗称13省。

权力方面,明朝的国家组织架构类似于一个金字塔。

皇帝本人位居金字塔的最顶端,是所有权力的汇集点。金字塔的三个面分别代表:行政、军事、监察。每个面又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中央、省、地方。

这回就是大明王朝的基本情况。

具体到地方,明朝实行一省分置都、布、按三司的制度。分设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掌各省军、政、司法权力。

这样设置的初衷,原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

但到了后来,宣德后开始派部(六部)、院(都察院)大臣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行政。景泰朝之后成为各省常制。

总督主要署理军务,分短期与长期两种。巡抚主理民政,每省皆有。后逐渐被巡抚制度代替,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当然,提到大明王朝的权利架构,我们始终绕不开的还有宦官力量,也就是后人深恶痛绝的“死太监”。

在明朝,镇守本来是武官的职衔,“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

镇守都是总兵官担任,少数地区为副总兵,分守多系参将担任。明代各个边镇及省一级的地区都设有镇守总兵官。

明朝皇帝对这些掌握一方一省兵马大权的总兵官,自然是不能放心的,他们认为最便捷而又可靠的办法就是派其亲信的宫奴去监视,于是便有镇守太监的设置。

永乐八年, “敕内官马靖往甘肃巡视”。马靖正式的名义虽是巡视,但赋予他的职权如同镇守,这就是明代最早的镇守太监。

英宗正统时,不仅边镇和内地省一级地区派遣宦官去镇守,甚至府一级地区也派遣宦官去担任分守。

土木之变以后,景泰帝朱祁钰对镇守太监不仅不减撤,而且对宦官“各边防守之寄,益周于前”,如各方面有险要者,“俱设镇守太监、总兵官、巡抚都御史各一员”,人们称之谓“三堂”。

镇守太监的职权,原来主要是监察军事,在边镇上的作用固不用说,在内地也往往是为了镇压人民起义或平定地方藩王的反叛而采取军事行动时设置的。

但当军事行动结束后,这些镇守太监依然留任下来。到后来各个边镇及省一级的地区普遍设置了镇守太监,这时其职权就突破了军事范围而干预地方刑名政事了。

除担任镇守、守备外,宦官还被派遣充任矿监、税使,主管采办、织造等,帮助皇帝在经济领域里搜刮劳动人民。

以上这些,基本就是大明王朝的“权力”排排坐、吃果果的分配情况。

云南自从并入大明王朝版图之后,已经不是蛮夷之地、更不是独立王国,尽管还有一些地方特色,但大的方面始终是在这些格局和架构之内。

沐氏家族的所谓“权力”,无非就是这些架构中,排个什么座位,分到多少果实而已。

沐氏家族世镇云南的权力构成及演变

总算,在绕了相当大的一个“圈”之后,终于要接近“正确答案”了。

有明一朝,云南沐氏家族拥有世袭爵位(先西平侯后黔国公),代表明朝皇室坐镇云南,世代充任云南总兵官,是法定的云南最高军事长官,也就是拥有兵权。

同时,因为特殊的地位,沐氏家族在云南的行政、司法、经济等领域,也拥有相当大的职权和影响力。

明朝,拥有地方军事权力的是都指挥使司。具体负责管理所辖区内卫所,以及与军事有关的各项事务,是地方平时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分别隶属于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并听命于兵部。

沐家的袭爵之人,都是掌管都司的第一人,虽然未必一定是都指挥使的官阶,除了拥有管理地方卫所的权力之外,在云南,还有另外的职责就是管理、震慑地方土司土官。

由于沐英以及儿子的军事才能,所以沐氏家族在地方土司中享有很高的权势和未完,必经是打出来的。

《明史.卷三百十三.列传第二百一.云南土司传》这样说:

自沐英平云南,在镇十年,恩威著于蛮徼。每下片楮,诸番部具威仪出郭叩迎,盥而后启,曰:“此令旨也。”沐氏亦皆能以功名世其家。每大征伐,辄以征南将军印授之,沐氏未尝不在行间。数传而西平裔孙当袭侯守臣争之谓滇人知有黔国公不知西平侯也。孝宗以为然,许之。自是,遂以公爵佩印,为故事。诸土司之进止予夺,皆咨禀。

除了手握兵权的威慑力之外,沐氏家族还掌管着土司的命运,就是“进止予夺”,土司的任命、认可、晋升等等权力。

控制和震慑了土司,也就是控制了云南大部分地区。而云南真正由朝廷任命的流官治理,纳入明朝权力三司权力体系的地方,还真的不多、更说不上大。

这才是沐氏家族在云南真正的权力所在!这种权力甚至对当时不属于大明版图的番薯国,比如交趾(越南)、缅甸、老挝、八百大甸同样有用!

毕竟,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所以,有明一朝,沐氏家族的权力跌宕起伏始终都是围绕着卫所管辖管理权、地方土司的堪核管理权展开的。

尽管明朝早在公元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在平云南战争取得初步胜利后,就设置了“三司”,但在沐英、包括长子沐春时期,由于父子两人的能力和超然地位,这个时候的沐家,其实是凌驾于三司之上的,或者说都指挥司是在其他两司之上的。

沐家权力达到了顶峰。这样的局势在沐晟获封黔国公后得到加强或者某种合法化,比如沐晟还有太傅的头衔,这个时候的“三公”可不是后来的荣誉称号能比的。

这个时候的云南大事,其他两司是需要“请示”黔国公府的。

沐家这种超然地位,肯定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是不可能长久。

所以到了宣德元年(1426年)进讨交趾失利之后,群臣都弹劾沐晟,明宣宗收回了他的宝印以示惩戒,。

正统四年(1439年),,麓川思任发发动叛乱,朝廷派来的威远伯方政中了埋伏而死,明军被击败。沐晟也退军,逐渐因恐惧而发病,到了楚雄之后逝世。

皇家的态度就是晴雨表,从来没消停过的明朝庙庭之上的争权夺利,再加上沐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人丁凋零、缺少杰出人物,沐氏家族的权力也从此开始走下坡路,各方权力趁机侵蚀沐家在卫所、土司管理上的权利。

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徐霞客是什么朝代的?)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徐霞客是什么朝代的?)


以至于,天启二年(1622年)沐家后期的强势人物黔国公沐昌祚需要在在其孙沐启元事先贿赂专擅朝政的魏忠贤后,再经过其他官员奏请,要回到的是沐府庄租的征收权!

一个有赫赫威名的家族,竟然落魄到这个地步!更不要说其他权力了。

小结:沐氏家族的“权利”,一个独特王朝的另类

所以说,尽管沐家一度在云南权力大到形同藩王,尽管沐英是太子的养子,但沐氏家族始终不是藩王。

沐氏家族对云南的“世镇”,不同于元朝的云南王和梁王,也不同于后期清朝时候的吴三桂,其职权始终是受到朝廷在云南设立的巡抚、巡按、布政使、按察使等官,甚至是镇守太监的相互制约的。

尤其是,沐氏家族世爵的传袭、职权的低昂,更多时候,却决于明朝皇室的恩威;家族成员的功赏与罪罚,完全操纵在皇室手中。

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徐霞客是什么朝代的?)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徐霞客是什么朝代的?)


所以说,沐氏家族的权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封制或者地方土司制,也不是大多数大明王朝地方的郡县制,完全就是一个另类,无法对号入座。

尤其是,封建社会的本质还决定了沐氏家族的权力,沐氏家族的地位完全来自于皇权,恩宠由人,始终是无法自主,无法自专的。

沐氏家族,始终是云南历史上一个独特王朝中的“另类家族”。

主要参考文献: 李建军《明代云南沐氏家族研究》

徐弘祖是什么朝代?

徐弘祖是明朝的

徐霞客(原名弘祖,1587年-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出生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1],明朝末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与马克·波罗被誉为“东、西方游圣”。

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先后四次进行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徐霞客的游历,不仅是为了寻奇访胜,更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并著有代表作《徐霞客游记》等。徐霞客于1641年正月在家中病逝。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1](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2][3]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4],“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姓是黄帝后裔吗?

徐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创造了诸多浓墨重彩的历史,直至今日徐姓已经成为了中国第十一大姓徐姓族人的足迹也遍布全国,翻开徐姓家谱我们可以发现徐姓的发展也是有史可依的。

徐姓起源

源于嬴姓,出自黄帝的后裔颛顼的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代。伯益因为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被赐姓嬴姓,伯益之子若木也因为父亲治水的功勋而被封于徐国,也就是现在安徽泗县一带,徐国作为诸侯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春秋时期徐国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来徐偃王之子宗被复封为徐子。战国时期,吴国灭徐、越国灭吴、楚国被越,徐国的土地归入了楚国的版图,徐国的国民为了纪念故国,以国名为姓居住于江淮之间。

源于子姓,子姓徐氏是商朝徐氏部落之后,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裂分殷商六个始祖给鲁公,这其中就包括了徐姓家族。

源于改姓。北魏时期居住在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的氐族中,有徐姓人。明朝时期蒙古旭烈兀部归顺朝廷,被明成祖朱棣赐汉姓为徐。清朝时期俄罗斯加斯西湖口的高丽族人,改姓为徐。

徐姓迁徙

徐姓最早的发源地在今天安徽凤阳,是远古时期若木被封于徐国的地方。在这里聚居的徐姓族人在徐国灭亡之后开始往北迁徙。到了魏晋南北朝甚至虽然时期,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方徐姓族人已经遍布各地,建立了多处郡望,在秦朝之前,徐姓族人的足迹已经踏至山东省。先秦之前,徐姓族人主要分布在现在安徽、江苏、山东一带,到了秦汉时期,徐姓族人已经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也有一部分徐姓族人开始南迁到江西、浙江一带,在黄河下游低级聚集繁衍。魏晋时期,徐姓开始进行大规模南迁,但是总的来说主要还是遍布在淮河和长江下游地区。宋朝时期,徐姓族人从江西开始往福建迁徙,到了元朝时期,广东丰顺、梅州梅县等地区都有徐姓族人的分布。

徐姓名人

徐姓人在历史发展是不乏高富帅和白富美,战国时期齐国的邹忌是一个“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的美男子,直到“徐公来”才黯然失色,“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徐公作为一个比美男子邹忌更美的人,高富帅中的高富帅。

明朝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用了26年的时间走遍了祖国大地,给后世留下了中国地理学上一本重要的著作《徐霞客游记》。

到了近代因为画马而闻名于世的徐悲鸿还有因为著名诗人徐志摩,都让徐姓族人的才华横溢点亮了华夏文化的历史长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