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波音757为什么停产(波音747停产是真的吗)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757全是货机

因为有需要

停产最主要还是市场的原因美国波音公司2003年10月16日宣布,于2004年年底停止生产波音757型客机,取而代之的是该公司新一代波音737型飞机和预计投产的波音7E7型飞机。

“这一决定反映了757型客机的市场现状,”波音公司商用飞机部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说。单过道、双引擎的波音757型客机由波音公司位于西雅图郊区伦顿的一个生产基地生产。它有两种机型:载客200人的波音757-200和载客240人的波音757-300,另外它还有一种货机机型。

波音757型飞机在1982年2月首次试飞,次年1月1日由美国东方航空公司首次投入商业营运。波音757型客机有着节能、功能多等优势,符合噪音标准,还可在短跑道和高纬度机场起降,曾经风靡一时。截至2003年9月,波音公司售出了1034架757型客机。不过,波音757停产并未出乎市场分析人士的预料。

2001年下半年到2003年,波音757最大的客户———美国航空公司元气大伤,波音757订单数量锐减。此外,波音757还遇到来自新一代波音737型客机的竞争,新一代波音737不仅承载量增大,可容纳更多乘客,而且每架飞机售价比波音757低2000万美元。

波音757的生产服役

在长程航线上航空公司将757用于旅客量小航线,短程航线上新一代波音737(-NG)以及空中客车A320系列的737-900、A321的投入使用,虽然航程比757短,可替代757的大部分任务。1990年代末,随着销售量开始下跌,最终导致波音757停产。2003年10月16日,波音公司正式宣布于2004年停止生产波音757飞机。波音公司也表示,新一代波音737系列、未来的波音7E7(后更名为波音787)可以涵盖到波音757这款200座级客机的市场。生产线上最后7架波音757于2004年到2005年初交付中国的上海航空和厦门航空。2004年10月28日最后一架波音757出厂(交付上海航空公司),波音757总共生产1050架。

中国大陆地区航空公司拥有波音757飞机(均为200型)56架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22架)、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3架)、 厦门航空公司(9架) 、上海航空公司(12架) ;

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航空公司没有运营波音757;

中国台湾地区民航方面,远东航空公司运营7架配备PW2037发动机的波音757-200型。

上海航空公司于2005年4月26日接收了全球最后一架波音757-200飞机。该机为客机型,目前在役。

(中国的数据截止2008年5月)

波音为什么不重新生产757,而是改进737?

波音757最早计划取代波音727,但从整个生产周期来看,它是一款成功的机型,但并不代表在商业上受欢迎。1982年2月19日,波音757首飞成功。不久后波音757便被交付给商业客户。波音757虽然在设计和运营方面受到运营商的好评,但销量一直不温不火。2005年11月8日,波音终止了757生产线。波音757的境遇却随着停产逆转,并带动了757在二手市场的价值。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他的专机就是一架波音757。

在1970年代,麦道和洛克希德分别推出了DC-8-60和L-1011三星式客机。而波音则主要对波音747进行特殊改型,它们对于竞品而言处于下风。而几个西欧国家则联合起来成立了空客公司,推出的首款A300型也来势汹汹。尤其是波音747的四台发动机,在石油危机期间更是处于劣势。波音开始推出全新的7X7计划,其首款产品就是波音767。

波音发现有部分航线装不满767的客舱,这也为757的诞生埋下伏笔。与此同时,搭载三台发动机的波音727则逐渐跟不上市场节奏,步入市场生命末期。于是波音在借鉴767的基础上,研发出了757。在设计方面,波音757保留了707/727的机体直径和3+3的排列方式。它的驾驶舱设计、操纵方式和维修程序均和767类似。波音757推出后,获得市场的积极回应,1982年2月,波音757-200就获得了105架订单。

波音757在窄体客机中航程最长,它搭载200人航程可达7200公里,最为值得称道的是波音757的爬升性能,它比其他客机能以最短时间爬升至1万米,被美国飞行员称为“火箭飞机”。但是波音757需要搭载75%的乘客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这也造成市场的定位高不成低不就。1990年代757的订单开始大幅滑坡,这也迫使波音在2005年停掉整个生产线。

2003年10月,随着大陆航空(现并入美联航)宣布将其剩余757-300的订单转为737-800,波音正式宣布将在一年后结束757项目。(是的,这个剧本很熟悉,跟A380很像。)2004年10月24号,随着最后一架757下线,这持续了21年的生产线即宣告关闭,757的产量也永远停留在了1050架。

不用说也知道,911是航空业,尤其是北美航空业永远的痛。而在2001-2003年这个时间节点上,中东不稳定局面导致的油价上升,伴随着客流量的减少,直接导致航空公司的缩衣节食。

更何况由于当时757的主要运用场景仍然是美国国内的东西岸航线,757现在引以为豪的小客流量跨洋点对点航线仍然属于少数。相比757,当时已经具有开行东西岸航线能力的新一代中型机737NG和A321在航线安排上更加有柔韧性,在油耗和单机成本上更是比落后十几年的757更有优势。这样一来,911和油价便成压垮757的最后两根稻草。再加上757项目在财政上已经达到了盈利的目标,波音的选择当然无可厚非。

之后的故事我们也知道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油价的缓和,航空业蓬勃发展,航程和载客量正好落在宽体和传统窄体中型机之间的757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存在,用来飞国内又能装,用来飞远程点对点又相比宽体机成本小不怕赔钱。

757是作为767的姊妹机一同开发的。他俩共通的座舱也是为北美三大航这些机队里757、767都有的航空公司所津津乐道的。仅通过极少的过度训练,飞行员便能在这两款外表和用途截然不同的客机之间随意切换。可737和757之间的区别可就大了。民航客机大部分的子系统如液压、电力、增压、引气等的控制界面都位于顶部面板。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机型的顶部面板大致了解一下两款飞机之间的差异。

从最开始的737-200 Original,到最新的737 Max,燃油、电气、飞控、液压、空调组件、客舱增压、引擎点火开关等等等等子系统的位置和操作基本保持一致,这极大程度地方便了飞行员在不同代737之间相互转换。

而757的顶板,虽然看起来现代很多,却跟历代737差了十万八千里。从开关形式的不同到子系统面板位置的变化,处处体现了两个机型之间的隔阂。

而脱胎于宽体767的757在系统层面上与737的不同远不止于座舱设计:

757的操纵面为纯液压作动,而737保留了钢索传动

757采用拨杆式安定面配平,而737仍保留了机械传动的手轮

757有三套惯导,大气数据计算机,和自动驾驶仪,而737只有两套

757有备用的冲压涡轮RAT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液压和电力供应,而737仅仅依靠电池和钢索传动来保证对飞机最基础的掌控。

飞行员和勤务人员对飞机的深刻了解和熟练度是保证飞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正因如此,飞行员机型训练成本和机队中机型之间的互通性是每个航空公司不得不忽视的因素。

737历代机型之间互通的设计使得飞行员在机队里的各个机型里自由转换,这也大大方便了航空公司的机组调配工作。尤其是现在的客机换代周期下,新机型入役时老机型仍在当打之年,Southwest甚至在737 Max服役之后才退役了其最后几架737 Classic,飞行员经常在NG和Max之间混飞,更是突出了机型互通的重要性。相似度高的设计也意味着很多航材和地勤人员的培训能在不同代飞机之间共用。对于波音来说,737的各个改型可以混线生产,增加灵活性也降低初始投资。真可谓是百利无一害了。

相比之下,引进757改款作为737替代者意味着大批飞行员需要经过大量的系统性培训和测试才能驾驭新机型,同时这批飞行员也暂时失去了驾驶老机型的能力,这对航空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再加上失去之前所述的其他机型共通带来的优势,对于一款客机的吸引力可以说是大不利了。

既然是757的缩短版,那么757的机翼自然是大体上要予以保留的。然而这个能够承载757-300 124吨起飞重量的机翼十分的巨大:185平方米的翼面积比737系列的125平方米大了将近一半,而38米的翼展则比737系列长了两米。与此相比,NG世代的最大机型737-900ER最大起飞重量也仅为85.2吨。可不要小看这多出来的两米翼展:ICAO的C类机型最大允许翼展为36米。737在这个限度之内而757却只能归于翼展要求在36-52米的D类机型。这意味着757无法使用诸多以C类机型为标准设计的机场,也无法停进一些航司为A320和737设立的停机位。

757超大的翼面积对于737的重量级别来说,过于多余,与737系列自身的机翼相比有诸多缺点:

更大的翼面积会带来更高结构重量和浸润阻力

更低的展弦比造成了更多诱导阻力

缩短的机身意味着水平尾翼需要产生更高的负升力来抵消力臂缩短的影响。这意味着水平尾翼偏转角度需要加大,同时机翼也需要产生更高的升力来抵消增加的负升力。这两者都会增加阻力。

随着航空公司对油耗愈发地吹毛求疵,A319neo和737 Max 7这两款缩短机型即使仰仗于和其他机型的互通性也无法在100-150座市场与小机翼的庞巴迪C Series(现称空客A220)竞争了。这也只能怪于相对于载重量过大的机翼了。

综上所述,在737 Max项目开始的时间点上,推出以757为基础缩短的机型来替代737有着诸多的劣势,势必也是波音有考虑到的。

市场定位失败,现波音737MAX和波音787可以替代

波音757是波音系列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一型中远程窄体客机。当时西方刚经历油价暴涨,所以波音757设计初衷就是以省油为主要目标,采用双发两台RB211发动机布置(RB211是当时波音747的发动机),再加上窄体单通道节省横截面,最远航程达到7200公里以上。

一开始波音规划是波音737负责100座级市场,波音757是负责200座级市场。而老对手空中客车这个级别作品是150座级的A320,大家进水不犯后河水。

但是不想空客后面除了推出120座级的A318来跟波音737抢饭碗,还把A320机身拉长40%,载客能力也增加40%,推出A321踏进波音757的市场区域竞争。

空客A320家族,正好打在757和737结合部,然后扩散开来

长膘的空客A321动力虽然没有波音757那么强,航程也比波音757少,是5600公里,但是运营成本要比波音757少1/4以上,200座级5000公里内的市场份额给抢光了。

所以波音要么推出缩水版的波音757,但波音757基础格局在那里,他的尾部紊流跟大中型客机一样,不利于机场安排,而且必须要换发才能降低运行成本。而另一个选择就是拉长波音737,也就是波音选择的方案,737经过三次拉皮手术,终于最高达到190座级,可以覆盖波音757中短程航线的市场。

波音757和波音787座位分布图,宽体双通道客舱舒适型远比窄体单通道受欢迎德多

而在波音757进行延长座位方面,客户需求发生变化。窄体单通道客机客舱太狭窄局促,200座以上级别大家都开始喜欢宽体客机。于是波音推出787系列,通过不同机身长度覆盖240座级到330座级市场,而且航程进一步加大到1.1万-1.3万公里,可以飞洲际航线,比如说最赚钱的大西洋航线。

这一个问题其实就是当今全球民航运输市场不断变化成长而导致竞争加剧的的结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时波音公司在中远程干线客机领域已经拥有了波音707和波音747两款四发大飞机产品,前者商载150座,航程6700km;后者商载360座,航程1万公里。在中近程干线客机领域拥有波音737和727两款客机产品,前者采用双发配置,商载100-130座,航程4000km;后者采用三发配置,商载130-180座,航程4500km(相比之下,从商业定位上看727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

在这四种产品中,波音747算是一骑绝尘,无论是当时美国国内的麦道、洛克希德,还是当时欧洲空客、法国达索、英国航宇、苏联伊留申、图波列夫、雅克列夫等都还未有任何同类竞争产品推出;而在这种6000-10000km之间的远程航空运输领域中,已经开始出现了较多的竞争者了。

更为重要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球爆发了严重的石油危机,石油价格高涨数倍,这一点让航空公司的运行压力大增,对于民航飞机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波音公司计划淘汰波音707和波音727和737这样的机型,从而推出两款新的客机产品,这就是波音757和767。按照波音的战略设想,757和767都采用双发动力模式,机身结构采用“准宽体结构”(比窄体客机稍宽,但是还未达到今日宽体客机的宽度);商业定位方面,767专攻大密度远程航线,商载能力在250-350座,航程7500-11000km,757则专攻低密度远程航线,并兼顾短程航线,商载能力在200-240座之间,航程6400-7200km。

也就是说,波音公司的设想就是让757和767两款双发客机产品一上一下,力求抢占全球民航客运中的远程运输市场。

但是波音忽略了民航客机发展的一个趋势,民航客运细分市场慢慢的由之前三个细分市场变化成两大细分市场:

1、在中远程干线市场上,力求的客机性能需要保持在上商载能力250-350座之间,航程要在12000-14000km之间,这样可以满足全球洲际远程航线的需求;

2、在中近程干线市场上,力求的客机性能需要保持在上商载能力120-220座之间,航程要在5000-6000km之间,这样可以满足全球各个国家国内航线和短程国际航线的需求;

在此背景之下,刚刚成立的空客公司1974年向民航界推出了A300这款双发宽体中远程客机,商载能力达到260-300座,航程达到7300km,可以值飞泛北大西洋航线,从美国到欧洲了。由于采用双发动力配置,燃油经济性优于四发飞机和三发飞机,从而在当时的民航市场上大受欢迎,成为一款畅销机型。

在A300大卖的情形之下,空客又推出了A300的缩小版A310客机,依然采用宽体机身+双发模式,商载能力220座,航程7000km。

正式凭借A300和A310两款宽体双发中程客机,空客公司成功击败了波音757和767,导致这两款机型在波音 历史 上产量极低。

不过之后的空客犯了迷糊,痴迷于四发大型客机产品,先后推出了A340和A380两款四发客机产品,市场表现极差。

为了扳回一局,波音在八十年代开始启动自己的大型远程宽体客机计划,这就是波音777和波音787,这两款客机产品凭借200-400座的商载能力、12000-14000km的航程帮助波音夺回失去的中远程客机市场,完全干翻A340和A380。

并且一再改进波音737客机,先后推出第三代波音737和第四代 波音737,商载能力已经覆盖了100-220座,航程6000-8000km的航线市场,基本上已经完全覆盖了原先757的业务范围。

所以,任何一种客机产品的消失,都是因为其自身性能不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只有不断的发展出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客机,飞机制造商才能不断的赚取利润。

想必说到这里就基本上把问题回答清楚了。

对航空方面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改进737,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节约成本和来自竞争对手空客的压力。时间不允许波音重新设计制造一款新飞机。为了能有竞争力,三番五次进行升级改造,凡事都有极限。飞机失事也是因为最后的改造为了改而改,安全隐患没有顾忌。

757和737定位于两个不同市场,837定位大众化的市场,目前市场需求量最大的,而原757主要面向于高原和窄体长途,窄体长途波音还有737-900er以及737max10。所以737是波音的明星畅销单品,肯定会不断升级。

说这观点前,请先想想以前旧机场是怎样的,说完。。

A300和波音757为何停产?

第一是因为这两种机型的市场已经饱和了,现在没有更多的航空公司需要这两种机型了。

第二,这两种机型已经相对来说比较老了,技术方面也有些落后了。

A300已经被A330所代替了,A330在技术,然后效率上更好,跟经济性,安全也有保障。

B757也渐渐被空客的A320和A321所代替。同样也是从燃油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的。

像很多年前,国内的航空公司还是在大部分使用757,但是现在已经很少了,很多都换成A320系列了。

波音757飞机是因为什么而停产的

质量问题, 订单太少而且机型太老

销量在90年代末开始下跌 因为757和767都是82、83年推出的 而且技术和设备不是那么太先进 被现在的737-900ER所取代

波音757为美国波音公司开发的中型单通道窄体民航客机,用于替换波音727及737原始机型,并在客源较少的航线上作为波音767的补充。波音757于1983年投入服务,并于2005年11月18日停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