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简表

1、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3、1966-1976年:“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劫难)

4、1976-1978年:两年徘徊时期 5、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拓展资料:

1、简单地说,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是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的指一个家庭的家务管理,宏观的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包括着人类的生产、储蓄、交换、分配的各项活动;生产是这一动态的基础,分配是这一动态的终点。

2、经济,人有着自身的消耗需求,物质资源因而得以认知与定义,而同时,货物有着其自身的界限与范围,因人的需要而产生作用。这样的一种基于人体需求而存在的时效性用途,在人的思维认知之下,而给予了它一种表面性的客观价值,从而在人的一定的思维下被普遍接受,从而形成一种基本的思维常识。

3、如此,货物得以确定规格,在人的相互认定之下继而得以流通,人与人之间也就有了置换与交易...而同时,人有着自我意愿上的偏向与取舍,这也就决定到了所需物质的每个方面...或许,这样的一种以货物的客观价值为共知,以人的自我意愿为前提,由此而产生的合理有序的人类活动,是为经济。

4、经济之下,由人的意愿和对货物的价值认定,而产生公平自由的交易原则,而同时,各种各样的意识、行为、交易的出现和发生,都在人的理解之下,或许,这样的一片、整体的意识思维的承载,就是场,随着人的意愿而自由伸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建设过程

1949-1957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4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国民经济正待恢复。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明显发展,到1954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195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是在探索中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都明显的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中共八大开始,中共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失误。直到中共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才初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错误。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三年。这一时期,左倾错误在党内泛滥,加着苏联的背信弃义,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这一时期阶级斗争严重,党内的左倾错误泛滥,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国民经济也有所发展。

1976-2000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中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的经济(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2、第二阶段,动荡发展时期的经济(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时期,前几年是失误,后几年纠正和弥补失误。

3、第三阶段,经济体制转型初期的经济(1979~1991年)。

中国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所经历的曲折、挫折、灾难、困惑,孕育着一场新的探索。国民经济经历了1986~1987年的“软着陆”,1988年价格“闯关”和1989~1991年治理整顿的曲折。

4、第四阶段,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中国经济(1992~2002年)。

1992年邓爷爷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统一了全党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的认识,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拓展资料:

中国远古暨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长河的源头,也是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前进的,旧石器时代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漫长道路,新石器时代只有几千年,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各个王朝的更替不过数百年的时间。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经济基础对政治、军事、文化艺术乃至人们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949~1957 过渡时期 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1962 大跃进时期 任务是实现15年之内赶上英美。

1963~1965 调整时期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66~1976 文革时期 全面内乱

1976~2000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实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40到1949与1949年至今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发展脉络

1840-1949,先后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1840),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30年左右)。要注意的是期间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1840年之前也是)。

1949-1956,这段时间经济很复杂,因为解决饥饿是重点,国家也不急着要进行公有制改造。1956年--1980年左右(改革开放),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公有制。1980年后便渐渐形成现在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体制。

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史?

1.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这段时期主要是恢复长期战乱对经济的破坏。这段时间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同时进行土地改革,实际上承认农民土地私有等等。这段时期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打下最初的基础。

2.1953年~1958年。这段时期主要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分为两大部分,其一,在生产力角度上,优先发展重工业。这就增强了基础工业的实力;其二,在生产关系角度上,实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比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之类的。

3.严重失误时期。(1958~1976)。这段时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大跃进,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在生产力上急于求成;人民公社化运动,大搞平均主义,在生产关系上急于过度,结果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第三部分(我先介绍这部分~)是文·革时期,我就不多说啦~第二部分是介于一三两部分之间的一部分,这段时期中央采取了一些政策,调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政策之不合理之处,取得了一些成就。

4.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 其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行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基层(如农民、企业)的积极性。第二阶段,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二,进行对外开放。比如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区、开放浦东之类的,这有利于引进外资+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望采纳。。打字很辛苦的。。 可能说的有些概括了。。不懂就继续追问吧~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949-1957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4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国民经济正待恢复。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明显发展,到1954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1953-195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是在探索中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都明显的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从中共八大开始,中共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等失误。直到中共七千人大会上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共才初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中的错误。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三年。这一时期,左倾错误在党内泛滥,加着苏联的背信弃义,自然灾害严重,我国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这一时期阶级斗争严重,党内的左倾错误泛滥,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但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国民经济也有所发展。

1976-2000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蓬勃发展。

其实,在史学界还有一种分法:1949-1954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1953-1956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7-1966是探索中前进的时期;1966-1976是文革十年;1976-今天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