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下一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下一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下一句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圣人智仁双全,所以,作此形容的专利权 非他莫属.

智者也就是聪明人.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不过,你如果问一般人乐水还是乐山,所得的回答多半是山水都乐.因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王观)

山水各有千秋,仁智都是我们的追求,即使力不能及,也要心向往之.

当然,就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性情有所不同,的确还是有山水差异的.也就是说,有人乐水,有人乐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崔颢)

你乐水还是乐山呢?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哪里?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古的时代古的风尚,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敬激荡于古人的胸中,与大自然对话,与大自然相谐,以大自然作比,实现天时地利人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超脱的时尚,是一个洁身自好的境界,甚至是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所以,庄子梦蝶,不知我是蝶蝶是我。所以,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以,李白遥望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所以,伯牙钟子期巍巍乎高山汤汤乎流水,识我心中山水者,即是知音……无数古人高举大自然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终于铸就中华文明的独秀天下!因此,人的品质也会受自然山水、自然万物的无形影响。自然山水的品质、自然山水的特点也会反映在人的气质、修养之中。在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水是外表最柔弱、最平静的东西:本质上水却最有力量。水滴石穿,最坚硬的东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击穿。水含有了一种智慧,水拥有一种力量。所以,“智者乐水”。你看那水,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激发人的雄心,荡涤人的思绪,教人创新,教人自由,教人忍耐,教人解放思想,放眼世界。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因此说“仁者乐山”。你看那山,顶天立地,巍然屹立,壮阔人的心胸,开拓人的视野,教人自信,教人勇敢,教人坚定,教人接受磨难,成就伟业。所以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再看山,清风拂山岗。挺拔险峻,巍然屹立,不为外物所动。层峦叠翠,蓊蓊郁郁,以博大的心包容天下万物。仁爱的人喜欢与山为伍,临山而居,正如这山一般,宽容仁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仁爱的人总是心胸宽广,福寿绵长。仁者的追求、作为应该如山如峰般巍然屹立,顶起一片灿烂的星空,为低处的人们送去一丝光明。又如群山一般生产万物,为贫困的人们送去饱暖。

山水就是大自我,大神圣。古代的人乐山乐水,有时候可能也是一种姿态,给自己架下的一个阶梯。先面壁十年读些圣贤之书,然后隐居山水之间,似乎就是仁者智者了。他们一般不到江湖上混,但是又结交一些江湖上的朋友,喝酒聊天之际,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总之是好一通吹牛,让一帮朋友佩服得五体投地,结果朋友们到江湖上一传说,某某某是个仁者,是个智者……这就是在给他们打广告了。哪一天碰上哪位当政者突然思贤,让手下们举荐能人,广告的效应发酵,就有人推荐他们了……终南捷径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卧龙先生诸葛亮隐居风水宝地南阳,如果心中没有一番抱负,尽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又何必关心天下大事?另一类仁者智者,可能对世事失望透顶,在庙堂之间无法一展心中才能,又或者不愿为了五斗米摧眉折腰事权贵,他奶奶的干脆隐居起来,处江湖之远,借巍巍之山汤汤之水一浇心中块垒,白衣卿相换作浅吟低唱,结果一不小心反而留名青史,可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什么意思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字面意思是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该词语出自于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雍也篇。

也可以解释为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其他相关解注:

1、《论语集注》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这正如朱熹在《论语集注》里面的讨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做出这样的形容。

2、《慈湖家记》明代秦钺之《慈湖家记》云:“音释家‘乐山’、‘乐水’,并五孝反,尤为害道。”此中即指出,将“乐”读作“五孝反”之“要”音,是“尤为害道”的,即不同意读作“要”。

3、《论语新解》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有言:“本章首明仁知之性。次明仁知之用。三显仁知之效。然仁知属于德性,非由言辞可明,故本章借山水以为形容,亦所谓能近取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原文】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的灵气),仁德的人喜爱山(的沉静)。聪明的人爱好活动,仁德的人爱好沉静。聪明的人活得快乐,仁德的人活得长寿。”

【感悟】

在大自然中,山是稳定可信赖的,它始终屹立不变,他涵育万物却从不展示自己的功劳,他抵御严寒酷暑,抵挡狂风暴雨却从不动摇。山的稳重,沉静,永恒不变的品格与仁者的美德极为相似。

仁者都会“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宽厚待人,不役于物,没有过分的悲伤和恐惧,安详沉静,所以能够长寿。

水是多变的,能随时改变自己的样子和形状,有不同的面貌,他们不总是示弱平静,也会在暗中积蓄能量,一旦爆发威力无比。水若为善,泽被万物,水若为恶,便是滔天洪水。

水与山,一个动一个静,没有山显不出水的活泼和流动,没有水显不出山的厚重与稳妥,两者是相互配合的,正如仁和智,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孔子说,用智慧获得的快乐像水一样灵动,用仁德获得快乐,像山一样稳重。智慧的人喜欢变革喜欢行动,仁厚的人喜欢守成,喜欢安静。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就是孔子对人格的更高要求。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什么意思

“仁者乐山”是说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

“智者乐水”是说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出于《论语》雍也篇,全文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拓展资料

孔子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山和水的特点也反映在人的素质之中。因此他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 仁者寿。”

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下一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下一句


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 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

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 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下一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下一句


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结果。像山一 样坚忍不拔,像水一样勇往直前,这就是一个崇高的人,一个有价值 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长寿的人。直到现在,爱山、爱水,以山 和水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仍然是许多中国人的最高追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