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插队知青是什么意思?(知青下乡为什么叫插队)

去崇明农场是算知青吗?

去崇明农场也算知青,崇明农场农场知青在当时是年轻而有文化的群体,相比闭塞落后的乡村来说,他们的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文艺宣传队、读书活动、放映电影、举办体育比赛、摄影绘画展览等,并经常在崇明县城等地进行文艺演出和球类比赛,和崇明的文化体育爱好者进行交流,促进了城乡文化融合

算知青的。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指从1968年代开始一直到1978年代末期为自愿从城市去到农村和农垦兵团务农或建设保卫边疆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我国从1966年开始有了知青,1977年是最后一批下放知青。 第一阶段从1968年到1969年,主要是将大部分“老三届”毕业生分配到农村、边疆。 第二阶段从1970年到1973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锐减,一部分在乡知识青年通过招工回城。 第三阶段从1974年到1976年,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出路,又开始以上山下乡为主。

这要看你是哪年去的,去干什么。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是中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对知识青年的简称.

特指那时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为了消灭“三大差别”,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

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即“插队落户”,以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

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

有报道说,“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很显然,上山下乡运动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进入7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1979年后,绝大部分知青陆续返回了城市,但也有部分人已在农村结婚“落户”,永远地留在了农村。

是的是知青, 70年代,先后有22万上海知青,由上海市区赴崇明8个国营农场工作,比起去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到崇明农场工作的知青还算是幸运的,至少农场算国营单位,属于职工,是拿工资的,更关键的是,毕竟崇明还算是上海的郊区,回上海比那些到边远地区农村插队的知青要方便许多。

知青下乡的历史背景?

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背景如下:众所皆知,我国从1966年6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学生停课闹革命,大量的高中毕业生赴全国串联,高考也就此终断了。城市里的工厂也处于半停产状态。这样城市里大量的知识青年也只好到农村按家落户。这就是知青下乡的历史背景。

那个年代!

现在的人不懂!什么是知青下乡?

啥意思啊?但我们知道!

1966年!毛主席一声令下!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于是!全国几十万知青大军打起背包,拿起了锄头!带上镰刀!赤着脚!走像第二个故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我们那个时候,刚刚十八岁!有的还不到十八岁呢!怀揣着远大理想,走向了广阔天地!

这就当年知青下乡的情景!历史的背景!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插队知青是什么意思?(知青下乡为什么叫插队)插队知青是什么意思?(知青下乡为什么叫插队)


上山下乡是什么人生?

上山下乡是一个经风雨见世面的人生!上山下乡的人叫知识青年,那一代人最小的15,6岁就是初中一年级了,最大的高三毕业生。都没有经历过社会上风雨。到了农村与农民接触,干过农活,才知道了生活的艰辛,才知道了父母的恩情。回城工作后,多数人都成为精英!

上山下乡是下。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广大的农民中去,改天换地,劳动生产,帮助农民兄弟改换思想,大力发展农业,国家有粮民安康。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弄。农民素质。提高农业产量,让我们中国人产的粮食能自足,同时也能让广大城市青年受到良好的教育。

上山下乡是六,七十年代一种国家政策,就是生活在城里的年青人,要下乡,去山村支援农村工作。也就是常说的知青,在当时年代,有大批城里人是经历这种工作,生活,是他们人生中一个段落,后来上山下乡的城里人返回城里参加工作,为社会贡献一辈子。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为了消灭“三大差别”,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插队落户,以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

我来回答: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我们伟大颂袖毛主席提出来的,是一项光荣的政冶任务。目的是为了有知识的年轻人,到最苦最累农村去加强锻炼、学习,充分体验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苦奋斗的一面。让年轻一代知道生活的艰辛,激发广大青年更加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了解我们吃的、穿的是有许许多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艰苦付出而得到的,我们都要十分憎惜。

说实在的,那肘候的知识青年是又光荣又艰苦,那么小小年纪独立生活在远离父母的艰苦环境中。农村的大娘、大伯们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像杗生儿女一样关心我们。那个时代的人生真是蹉跎岁月啊,一言难尽。

上山下乡是让有知识的年轻人,到祖国各地的农村农场,去广阔天地锻炼,再把知识传播到各个农场农村,改变当时农村落后面貌,做出了很大的的贡献。

年轻人也在贫下中农的教育爱护下,健康成长,上山下乡的人生是难忘的,艰苦的,也是人生一大收获,使精神境界得到了充实和提高!

在上个世界六七十年代,大都知识青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插队落户。他们当中年龄小的只有十五、六岁的初中生,他们怀惴梦想来到落后的乡村,与当时的农民一起开恳荒山,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他们无怨无悔,把最美好的青青献给农村,也是一生最快乐的的时光。

后来大都知青返城,参加祖国的建设,许多人成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祝他们安享晚年。

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人生,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是能屈能伸,有责任有担当有经历各样艰难险阻不怕困难,在失败面前勇于面对永不放弃的精神敢于担当。以上行为丰富了你的阅历,等于是你一生中精神宝贵财富。上得了刀山火海,下得了做个有温度有情商和谐人生!

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1968年12月,毛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后,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当年在校的初高中学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这是对青年进行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一次精神洗礼,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历史因素相联系的。

插队知青是什么意思?(知青下乡为什么叫插队)插队知青是什么意思?(知青下乡为什么叫插队)


是指城市的青年人,到农村中去锻炼。

上山下乡运动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67年10月至1968年春,是自发的上山下乡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1968年夏至当年12个月,是各省,市,自治区有组织地动员毕业生上山下乡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文化革命阶段以北京知青为代表,相当部分是响应号召上山下乡的。

留在农村的老知青有多少补贴?

据了解,留在农村的老知青国家是有补贴的。

现在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对还在农村扎根的知青是很照顾的。

以上海为例,上海对嫁给当地农民的女知青每月都有生活补贴,前几年是780元,现在大概也到一千元。当然,知青要有上海户口迁出地申请并由当地政府证明等等手续。有一个女知青下乡不久嫁给当地农民,79年后大返城她也没回上海,当时的乡镇政府给她家盖了房子,并安排她当老师,大概2002年她以事业编制退休,她说政府对她家确实相当照顾的。

凭心而论,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对还在农村扎根的知青是很照顾的。

举上海为例,上海对嫁给当地农民的女知青每月都有生活补贴,前几年是780元,今年大概也到一千元。当然,该知青要向上海户口迁出地申请并由当地政府证明等等手续。我有一个女同学下乡不久嫁给当地农民,79年后大返城她也没回上海,当时的乡镇政府给她家盖了房子,并安排她当耕读老师,大概2002年她以事业编制退休,而我在当地大国企而成为下岗职工,我有事回农村看过她一次,她说政府对她家确实相当照顾的。

没有补贴!

知青下乡期间视同缴费年限,在办理退休手续时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1、插队和兵团一样待遇。

2、目前退休金不足每月4000元的,每月补600元;不足6000元的,每月补300元;不足8000元的,每月补100元;超过8000元的,每月补50元。

插队知青是什么意思?(知青下乡为什么叫插队)插队知青是什么意思?(知青下乡为什么叫插队)


3、下乡时间不足三年的,按上述档次的百分之80补偿;不足六年的,百分之百,超过六年不满十年的,百分之120;十年以上的,百分之150。

4、各省市可以跟据本地区的财政状况,提高此比例,但最高不得超过百分之50。

中央对下乡知青的补贴政策,按照相关的要求会在实行对知青退休的人员每月不足4000元的进行补助600,每月不足8000元的每月进行补助100,超过8000元的每月补贴50,如果知青下乡时间不足三年的获得80%的最低补贴,而且这项规定最早也是在四月份才能执行。

人社部2022年知青补偿政策:

按照相关的要求会在2022年下半年实行对退休的人员每月不足4000元的进行补助600,每月不足8000元的每月进行补助100,超过8000元的每月补贴50,如果下乡时间不足三年的获得80%的最低补贴,而且这项规定最早也是在四月份才能执行。

人社部关于知青退休补偿政策规定?

知青下乡期间计算工龄,没有其他退休补偿,1985年,国家劳动人事部颁发了1985(23)号文件《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下乡知青参加工作后,在八十年代末,企业都按照文件精神,进行了接续工龄的审批工作,退休时都算工龄的,没有其他退休补偿。

插队知青工龄计算?

插队知青工龄自开始插队那天算起。不够一整年的按一年计算。

5下插队时间都计祘工龄。

插队知青退休算工龄吗?

刚开始不算,后湖南一老知青向中央写信,陈述意见,反映问题,经中央政府考虑,最终决定下放知青回城之前的插队时间认可工龄,计入退休工龄之和。

插队知青退休算工令吗?

算,下乡几年就算几年工令。

什么叫知青文化?

“知青文化”

知青,是指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和70年代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中学毕业被分配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初、高中青年学生,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特殊现象。期间,城镇、大、中城市的青年学生,被分配到边疆各省(区)的生产建设兵团、国营农场和农村。

知青,由于他们多数来自于大、中城市和内地,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他们的到来,既为农村带来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又为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生力军,还为加强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与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知青思想活跃,工作勤奋,学习刻苦,思维敏捷,善于吸收知识营养,敢想、敢说、敢干,充满了青春活力,与边疆各族人民以及农垦职工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经过艰苦的磨炼,他们中有一大批在锻炼中迅速成长,

这一时期,广大知青在农村期间,以满腔的青春热血,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创立了带有特定历史条件特征的“知青文化”。

“知青文化”不同时期主流特征:

1.以“老三届”为主要代表

2.以回忆录为主要题材

3.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社会性

4.具有建设性,体现的是教育性和公益性的价值

5.温馨、理性

6.知青后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