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孟仲季对应四季(季节排序孟仲季)

本文目录一览:

四季中每一季为何分为孟\仲\季三部分?

古人按阴历(即农历)分一年为四季,每季三个月,总共十二个月,把孟仲季与每一季中的三个月相配,“凡四时成岁,有春夏秋冬,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逸周书·周月》)。

在表示月份时,孟表示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当然,它们都是就阴历即农历而言的。

春季雅称

阳春:我国南方人民给春天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如李白诗云:“阳春召我以烟景”,正是对春天绝妙的写照。

三春:昔日农历以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孟郊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

九春:古时的“三春”3个月共90天,10天为一春,故有“九春”之名。阮籍的笔下就有“悦怪若九春,馨折似秋霜”的名句。

青春: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茂,生机盎然,一片青绿,因之呼春天为“青春”。杜甫的绝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指此。

芳春:春天百草萌发,万紫千红,欣欣向荣,故有“芳春”之名。如陆机诗曰:“烈火厉劲草,丽服鲜芳春。”

青阳:春天阳光明媚,暖意洋洋,故有“青阳”之美称。如陈子昂就有“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的诗句。

孟仲季是什么意思

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季是最小的,就像第一季度的一月是孟二月是仲三月是季

古代兄弟姐妹中排行从长到幼分别称为:孟(有时为伯),仲,叔,季。有三个时,通常取孟,仲,季。

古人又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又把十二个月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季平均三个月。所以就有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的叫法。

一样的分法: 一个月分为孟仲季,孟仲季就分别是上旬、中旬、下旬。

扩展资料:

示例:

一家有兄弟数人,在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叔是老三,季为老四。如三国时孙坚的四个儿子: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三子孙翊字叔弼,四子孙匡字季佐。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名比较有代表性的。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释说“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孟仲叔季

孟仲季代表什么月

孟仲季代表分别对应每一个季节中的三个月,比如孟春、仲春、季春分别对应的是代表春天的一月、二月、三月。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三个月。

若是孟夏、仲夏、季夏的话,它们对应的则分别是四月、五月、六月,可以按照这样的规律推测出剩下的秋、冬两季的“孟仲季”分别对应的是哪几个月份。“孟仲季”除了可以用来表述每个季节的时间以外,还可以用来区别兄弟之间的长幼,就比如“仲谋”中的“仲”、“季佐”中的“季”等等。

孟仲季对应的是什么月 孟仲季对应的到底是啥月

1、“孟仲季”分别对应了四季中的前、中、后三个月,以孟春、仲春、季春为例,这三个时间分别对应的就是一月、二月、三月。“孟仲季”还可以用来区别兄弟之间的长幼,比如仲谋、季佐等等。

2、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每一个季节都有三个月,“孟仲季”则分别对应每一个季节中的三个月。比如孟春、仲春、季春分别对应的是代表春天的一月、二月、三月。

3、若是孟夏、仲夏、季夏的话,它们对应的则分别是四月、五月、六月,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规律推测出剩下的秋、冬两季的“孟仲季”分别对应的是哪几个月份。

4、“孟仲季”除了可以用来表述每个季节的时间以外,还可以用来区别兄弟之间的长幼,就比如“仲谋”中的“仲”、“季佐”中的“季”等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