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1893年清朝谁当皇帝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1893是清光绪哪一年

光绪十九年。

相关介绍:

光绪十九年(1893)正月初一日,英国商人丹福士在上海创办《新闻报》,延蔡尔康为主笔。曾接受张之洞、盛宣怀等洋务派官僚和买办资产阶级入股,报纸的文字和片面安排尽可能地迎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该报的言论一贯站在帝国主义立场上,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攻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也刊载一些试帖诗、八股文以及猎奇性的社会新闻。它是长期披着“华人之耳目”和“营业报纸”的外衣的洋商报纸。光绪二十五年(1899),美国人福开森接办该报。

扩展资料

《盛世危言》一书,光绪十九年(1893)正式出版。该书共五卷,正文五十七篇,附录、后记共三十篇。书中所论相当广泛,主张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参照西方政治制度,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民共主”;

批评洋务派只学西方坚船利炮是“遗其体而求其用”;提出要与外国资本主义进行“商战”,表达了要求“富强救国”的呼声

相关背景:

光绪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893年

1893年清朝谁当皇帝

光绪。

光绪(公元1875年至1908年)为中国清朝第十一位皇帝载湉的年号,前后三十四年。同治、光绪两朝,常被合称为同光,如同光体、同光中兴。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溥仪即位沿用。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清定都北京以来第九位皇帝,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之第二子,母为孝钦显皇后之胞妹叶赫那拉氏。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崩,终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的崇陵。

清代所有皇帝的在位年份 每一年的天干地支也要

《国学工具》

2002.08.16.

历代帝王纪年表

清(公元1644—1911年)

1644 甲申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元年

1645 乙酉 二年

1646 丙戌 三年

1647 丁亥 四年

1648 戊子 五年

1649 己丑 六年

1650 庚寅 七年

1651 辛卯 八年

1652 壬辰 九年

1653 癸巳 十年

1654 甲午 十一年

1655 乙未 十二年

1656 丙申 十三年

1657 丁酉 十四年

1658 戊戌 十五年

1659 己亥 十六年

1660 庚子 十七年

1661 辛丑 十八年

1662 壬寅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元年

1663 癸卯 二年

1664 甲辰 三年

1665 乙巳 四年

1666 丙午 五年

1667 丁未 六年

1668 戊申 七年

1669 己酉 八年

1670 庚戌 九年

1671 辛亥 十年

1672 壬子 十一年

1673 癸丑 十二年

1674 甲寅 十三年

1675 乙卯 十四年

1676 丙辰 十五年

1677 丁巳 十六年

1678 戊午 十七年

1679 己未 十八年

1680 庚申 十九年

1681 辛酉 二十年

1682 壬戌 二十一年

1683 癸亥 二十二年

1684 甲子 二十三年

1685 乙丑 二十四年

1686 丙寅 二十五年

1687 丁卯 二十六年

1688 戊辰 二十七年

1689 己巳 二十八年

1690 庚午 二十九年

1691 辛未 三十年

1692 壬申 三十一年

1693 癸酉 三十二年

1694 甲戌 三十三年

1695 乙亥 三十四年

1696 丙子 三十五年

1697 丁丑 三十六年

1698 戊寅 三十七年

1699 己卯 三十八年

1700 庚辰 三十九年

1701 辛巳 四十年

1702 壬午 四十一年

1703 癸未 四十二年

1704 甲申 四十三年

1705 乙酉 四十四年

1706 丙戌 四十五年

1707 丁亥 四十六年

1708 戊子 四十七年

1709 己丑 四十八年

1710 庚寅 四十九年

1711 辛卯 五十年

1712 壬辰 五十一年

1713 癸巳 五十二年

1714 甲午 五十三年

1715 乙未 五十四年

1716 丙申 五十五年

1717 丁酉 五十六年

1718 戊戌 五十七年

1719 己亥 五十八年

1720 庚子 五十九年

1721 辛丑 六十年

1722 壬寅 六十一年

1723 癸卯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元年

1724 甲辰 二年

1725 乙巳 三年

1726 丙午 四年

1727 丁未 五年

1728 戊申 六年

1729 己酉 七年

1730 庚戌 八年

1731 辛亥 九年

1732 壬子 十年

1733 癸丑 十一年

1734 甲寅 十二年

1735 乙卯 十三年

1736 丙辰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元年

1737 丁巳 二年

1738 戊午 三年

1739 己未 四年

1740 庚申 五年

1741 辛酉 六年

1742 壬戌 七年

1743 癸亥 八年

1744 甲子 九年

1745 乙丑 十年

1746 丙寅 十一年

1747 丁卯 十二年

1748 戊辰 十三年

1749 己巳 十四年

1750 庚午 十五年

1751 辛未 十六年

1752 壬申 十七年

1753 癸酉 十八年

1754 甲戌 十九年

1755 乙亥 二十年

1756 丙子 二十一年

1757 丁丑 二十二年

1758 戊寅 二十三年

1759 己卯 二十四年

1760 庚辰 二十五年

1761 辛巳 二十六年

1762 壬午 二十七年

1763 癸未 二十八年

1764 甲申 二十九年

1765 乙酉 三十年

1766 丙戌 三十一年

1767 丁亥 三十二年

1768 戊子 三十三年

1769 己丑 三十四年

1770 庚寅 三十五年

1771 辛卯 三十六年

1772 壬辰 三十七年

1773 癸巳 三十八年

1774 甲午 三十九年

1775 乙未 四十年

1776 丙申 四十一年

1777 丁酉 四十二年

1778 戊戌 四十三年

1779 己亥 四十四年

1780 庚子 四十五年

1781 辛丑 四十六年

1782 壬寅 四十七年

1783 癸卯 四十八年

1784 甲辰 四十九年

1785 乙巳 五十年

1786 丙午 五十一年

1787 丁未 五十二年

1788 戊申 五十三年

1789 己酉 五十四年

1790 庚戌 五十五年

1791 辛亥 五十六年

1792 壬子 五十七年

1793 癸丑 五十八年

1794 甲寅 五十九年

1795 乙卯 六十年

1796 丙辰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 元年

1797 丁巳 二年

1798 戊午 三年

1799 己未 四年

1800 庚申 五年

1801 辛酉 六年

1802 壬戌 七年

1803 癸亥 八年

1804 甲子 九年

1805 乙丑 十年

1806 丙寅 十一年

1807 丁卯 十二年

1808 戊辰 十三年

1809 己巳 十四年

1810 庚午 十五年

1811 辛未 十六年

1812 壬申 十七年

1813 癸酉 十八年

1814 甲戌 十九年

1815 乙亥 二十年

1816 丙子 二十一年

1817 丁丑 二十二年

1818 戊寅 二十三年

1819 己卯 二十四年

1820 庚辰 二十五年

1821 辛巳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 元年

1822 壬午 二年

1823 癸未 三年

1824 甲申 四年

1825 乙酉 五年

1826 丙戌 六年

1827 丁亥 七年

1828 戊子 八年

1829 己丑 九年

1830 庚寅 十年

1831 辛卯 十一年

1832 壬辰 十二年

1833 癸巳 十三年

1834 甲午 十四年

1835 乙未 十五年

1836 丙申 十六年

1837 丁酉 十七年

1838 戊戌 十八年

1839 己亥 十九年

1840 庚子 二十年

1841 辛丑 二十一年

1842 壬寅 二十二年

1843 癸卯 二十三年

1844 甲辰 二十四年

1845 乙巳 二十五年

1846 丙午 二十六年

1847 丁未 二十七年

1848 戊申 二十八年

1849 己酉 二十九年

1850 庚戌 三十年

1851 辛亥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 元年

1852 壬子 二年

1853 癸丑 三年

1854 甲寅 四年

1855 乙卯 五年

1856 丙辰 六年

1857 丁巳 七年

1858 戊午 八年

1859 己未 九年

1860 庚申 十年

1861 辛酉 十一年

1862 壬戌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 元年

1863 癸亥 二年

1864 甲子 三年

1865 乙丑 四年

1866 丙寅 五年

1867 丁卯 六年

1868 戊辰 七年

1869 己巳 八年

1870 庚午 九年

1871 辛未 十年

1872 壬申 十一年

1873 癸酉 十二年

1874 甲戌 十三年

1875 乙亥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光绪 元年

1876 丙子 二年

1877 丁丑 三年

1878 戊寅 四年

1879 己卯 五年

1880 庚辰 六年

1881 辛巳 七年

1882 壬午 八年

1883 癸未 九年

1884 甲申 十年

1885 乙酉 十一年

1886 丙戌 十二年

1887 丁亥 十三年

1888 戊子 十四年

1889 己丑 十五年

1890 庚寅 十六年

1891 辛卯 十七年

1892 壬辰 十八年

1893 癸巳 十九年

1894 甲午 二十年

1895 乙未 二十一年

1896 丙申 二十二年

1897 丁酉 二十三年

1898 戊戌 二十四年

1899 己亥 二十五年

1900 庚子 二十六年

1901 辛丑 二十七年

1902 壬寅 二十八年

1903 癸卯 二十九年

1904 甲辰 三十年

1905 乙巳 三十一年

1906 丙午 三十二年

1907 丁未 三十三年

1908 戊申 三十四年

1909 己酉 爱新觉罗溥仪 宣统 元年

1910 庚戌 二年

1911 辛亥 三年

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叔祖袁甲三以督办安徽团练镇压捻军起家,累官至漕运总督。父袁保中系地方豪绅。叔父袁保庆曾在甲三军中带兵,官至江南盐巡道。)。袁世凯自幼过继保庆为嗣子,少年时随嗣父先后到济南、南京等地读书。保庆死后,复随甲三子、户部侍郎袁保恒至北京就读。 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1882年8月,朝鲜发生“壬午兵变”。当时朝鲜和中国有宗藩关系,吴长庆受命前往镇压。袁世凯负责前敌营务处,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吴长庆回国。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举,袁世凯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12月,朝鲜开化党在日本驻汉城公使馆支持下发动政变,捕杀事大党多人。袁世凯闻讯率领清军干涉,使事大党重掌政柄。日本政府借此要挟,袁被调回国。次年,复任清政府“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并以道员升用,加三品衔。1893年,升为浙江温处道,仍留在朝鲜。至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化装逃出汉城,回到天津。战争爆发后,被派赴东北前线,协助前敌营务处周馥,负责筹拨粮饷,联络各军。 1895年12月,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小站练兵是清末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从此,声誉鹊起,扶摇直上。1897年,擢直隶(今河北)按察使,仍主持练兵。1898年6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12月,署理山东巡抚,率领全部新军(时称“武卫右军”)前往济南。时山东境内义和团运动爆发,他认定义和团为“左道邪教”,派兵到各州县残酷镇压。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1901年11月,继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权势更加显赫。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并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力。1902年,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巨,掌握实权。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每镇一万二千五百余人,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亲信军官。同时,袁世凯还兼任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及会议商约大臣。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处心积虑扩张权势,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集团势力的扩张,对掌握中央政柄的满族亲贵集团的世袭地位构成严重威胁,双方权力之争日趋激化。皇室亲贵煽动一些御史上疏屡弹劾袁世凯权高势重,任用私人,甚至预言将步曹操、刘裕后尘。1906年,袁被迫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次年,又被调离北洋,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1909年初,袁世凯被载沣罢去一切职务,令回籍“养疴”。但他的许多部属依然位居要津,实权在握,袁世凯时刻准备东山再起。 1911年10月(宣统三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汉阳、汉口相继被革命军攻占。载沣被迫重新启用袁世凯,于10月27日任钦差大臣,节制湖北前线陆海军。11月1日又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指挥北洋军攻占汉口后,即进京组阁,并迫使摄政王载沣退回藩邸,接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他又命令北洋军攻占汉阳,迫使革命党人接受了停战议和的建议。12月,派唐绍仪南下与革命党人谈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以清帝退位和袁世凯宣誓效忠共和,作为选他当大总统的先决条件。于是,袁世凯借革命党人的声势,逼迫宣统帝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退位。次日,向南京临时政府保证:“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5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职,参议院一致选举袁世凯继任,并议决请他到南京就职。但他以北京发生“兵变”为由,拒绝南下。参议院不得不允许他在北京就职。 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并试图组织政党内阁,以对袁的权力加以限制。因此,袁把国民党视为实行集权的最大障碍,策动北洋军警干涉政治,逼迫国民党人退出内阁,裁减南方各省的革命军队,派人刺杀国民党的领导人宋教仁(刺宋史学界尚有争议)。同时,拉拢以梁启超为首的清末立宪派,资助他们组成进步党,以此来与国民党人对抗。在外交方面,他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从五国银行团获得两千五百万英镑借款。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袁世凯于1913年7月派北洋军南下,镇压了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把北洋势力伸向长江流域各省。同年10月,袁世凯派军警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并取得列强的正式承认。接着,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另行召集政治会议和约法会议,作为独裁统治的工具。1914年5月,宣布废除《临时约法》;撤销国务院,成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通过这次改组,迫使支持过他的进步党人退出政府,剥夺了段祺瑞等人的军权,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不仅可以终身连任总统,还可以指定继承人。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但是,袁世凯的称帝举措并没有得到广泛支持。不仅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深为不满。帝国主义列强亦不断对他提出警告。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北洋派内部危机四伏。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支持他继续担任大总统。但起义各省不承认他有再做总统的资格。段祺瑞也逼他交出军政实权。广东、浙江、陕西、湖南、四川纷纷通电宣告独立或与袁世凯个人断绝关系。5月下旬忧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卒于举国声讨声中,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有妻妾10人,生子女32人。17子中以长子袁克定为官,次子袁克文能文,六子袁克恒办实业,为人所熟知。袁克定为发妻于氏所生,通英、法、德、日文字,娶妻为湖南巡抚吴大澄之女,捐候选道,历任农工商部右参议、右丞、邮传部承参、开滦矿务督办、董事长,1955年死于北京,终年77岁。袁克文为第三妾朝鲜人金氏生于汉城,以荫生授法部员外郎,任清史馆纂修、中国文艺协会主席,编《心声》半月刊,民国二十年(1931年)死于天津,终年42岁,著有《寒云诗集》、《袁寒云说集》等,袁克文有4子3女,其第3子袁家骝与夫人吴健雄均为著名物理学家。

光绪十九年是哪一年

光绪19年即1893年。

光绪,是指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

爱新觉罗·载湉,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九位皇帝(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在位期间始终使用年号“光绪”,起止时间为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1875年2月25日)即位至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驾崩。

清朝历代皇帝排序

清朝历代皇帝排序(含后金)具体如下:

1、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在位时间1616年-1626年。

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

2、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在位时间1626年-1643年。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

3、清世祖福临(顺治),在位时间1644年-1661年。

崇德三年,出生于沈阳永福宫。六岁登基,年号顺治,由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自盛京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喀喇城,顺治帝提前亲政。

4、清圣祖玄烨(康熙),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

5、清世宗胤禛(雍正),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雍正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这一系列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6、清高宗弘历(乾隆),在位时间1736年-1796年。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7、清仁宗永琰,后改顒琰(嘉庆),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8、清宣宗绵宁,后改旻宁(道光),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9、清文宗奕詝(咸丰),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10、清穆宗载淳(同治),在位时间1861年-1875年。

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11、清德宗载湉(光绪),在位时间1875年-1908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12、清宪宗溥仪(宣统),在位时间1909年-1912年。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扩展资料

1、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2、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称皇帝,改元“崇德”。皇太极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崇德”即“崇尚德化”,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3、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在位期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顺治”是其年号。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顺治。年号“顺治”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

4、康熙帝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对清人来说,打下“江山”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康熙”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5、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6、乾隆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时,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7、嘉庆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是“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8、道光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辉”。

9、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意思是“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咸丰皇帝是一位“苦命天子”,“咸丰”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10、同治皇帝即位时才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慈禧联合恭亲王奕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祺祥”年号,改用“同治”,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11、光绪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光绪”,由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垂帘听政。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光绪”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光绪”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12、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1912年2月12日,溥仪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宣统”即“大统”。“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参考资料:人民网-解读清朝12位皇帝年号中的意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