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智能数码 >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包括(我国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是)

十四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是,

构建消费大市场,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未来五年,要通过改革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提升商品的品质和服务供给,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消费意愿。

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集中攻克“卡脖子”领域技术,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在基础研究、前沿科技领域研究和存在颈的技术攻坚方面的投入,重点支持“四基”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

区域协调发展,突出重点重点城市群。

1)长三角:长三角各个地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经济联合。长三角城市群跨域治理;

2)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将城市群跨域治理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密结合,推动区域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加速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3)成渝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位于丝绸之路中的 R 要经济腹地,是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方针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四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五章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六章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第七章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第八章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第九章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章 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

第十一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第四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十二章 畅通国内大循环

第十三章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十四章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第十五章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第十六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第十七章 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第十八章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九章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二十章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二十一章 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第二十二章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第七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二十三章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二十四章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二十五章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第二十六章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二十七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第二十八章 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

第二十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第九篇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十章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第三十一章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

第三十二章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三十三章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三十四章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十五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三十六章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三十七章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第三十八章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第三十九章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四十章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四十一章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四十二章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十三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四十四章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四十五章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四十六章 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第四十七章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四十八章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第四十九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十章 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第五十一章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第十五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五十二章 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五十三章 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

第五十四章 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第五十五章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第十六篇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第五十六章 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

第五十七章 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第十七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第五十八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第五十九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包括(我国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包括(我国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是)


第六十章 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第十八篇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第六十一章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第六十二章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

第十九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六十三章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第六十四章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第六十五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现在不叫十四五计划了。叫十四五规划。全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主要内容:

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改造道路?

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1953年二月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原则是?

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原则是B、自愿互利

A. 积极发展

B. 自愿互利

C. 稳步前进

D. 逐步过渡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就?

农业合作运动的成就是农民从分散的亇体经济逐步向集体经济过渡,初步树立了有国才有家的集体主义意识。

农业改造的三个阶段?

初期

第一阶段

1949年10月至1953年,以办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形式的农业合作社。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并以草案的形式发给各地党委试行。此后,各地党委加强了领导,使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第二阶段

农业合作化

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第二阶段,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和发展。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万个,参加农户达170万户,大大超过了中央提出的数字。4月中央农村工作部召开第二次农村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形势,指出农村将相继出现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高涨的局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农民入社,国家从各方面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同年秋,全国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万多个,加上原有的共22.5万多个。

第三阶段

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1955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对党的农业合作化的理论和政策作了系统阐述,并对合作化的速度提出新的要求。报告还严厉批评了邓子恢等人的“右倾”。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包括(我国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包括(我国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农村进行了那三场改革?其结果分别是怎样?

1.1950~1952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农民,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全国两亿多无地农民分到土地,属于反帝反封的遗留任务;

2.1953~1956农业合作化运动,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村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三大改造的一部分;

3.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因为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盲目求快,浮夸风盛行,给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破坏

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哪个时期?

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因为当时刚解放,百废待兴,农民一家一户生产的话,是很难提高粮食产量的,于是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前,随着党中央重视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立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商品化的专业合作社势在必行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劳动农民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组织起来的集体经济组织。

有两种形式,1956年以前,主要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以土地分红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社员私有土地作价入股,统一经营;大型农具、耕畜等入社统一使用,由社付报酬,或作价入社,由社分期付款;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以土地分红。

1956年开始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基础上建立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土地一律入社,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取消土地分红。社员的牲畜和大农具,一律折价入社,不得私有。合作社的农副业生产,统一由社管理和经营。社员按照居住和有利于生产的原则,编为若干生产队或生产小组,在社、队(组)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参加社的生产经营活动。社员参加集体劳动,按劳动的质量和数量评工计分,年终按劳动日数参加社的统一分配。

1956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为全国总农户的87.8%,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高级社化。农村经济各业还分别建立了林业生产合作社、渔业生产合作社、畜牧业生产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

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全部并社升级为农村人民公社。

农业合作社分三个阶段 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初级社在全国普通建立和发展。

第三阶段是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阶段,也是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时期。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包括(我国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包括(我国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