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表达了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原文_翻译及赏析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代·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宋词三百首 , 婉约 , 伤春春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著,漫无边际地飘洒著,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著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鉴赏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上片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而含意深邃。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著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幽迷淡远。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依回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

下片写倚窗所见,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濛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濛濛般茫无边际的愁绪。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构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着我之色彩”。“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细推词脉,此句应为过片之倒装句。沉迷于一时之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结构艺术上,词人作如是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极富回环变化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续编草堂诗余》曰:“后叠精研,夺南唐席。”正是对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评赞。句中“闲”字,本是形容物态,而读者返观全篇,知此正是全词感情基调──百无聊赖的情感意绪。作为红线贯串打通全词,一气运转,跌宕昭彰。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试观此作,正是如此。

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人生的独特感受。冯延巳的《鹊踏枝》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这般闲情,却也包蕴著一种由时代氛围所酿成的说不清、排不开的愁绪。“古之伤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再受到排抑,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窈深幽约之美。此词曲折传情而凄清婉美,《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作为婉约派词人,他正是远祖温韦,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绸缪凄婉的角声,别具一番魅力。

就思想内容来说,秦观的词多写艳情,与晏几道、柳永相似,但却能以语言的翻新、情致的幽趣历来受人激赏。这首词写的是春愁,一种细微幽渺的、不容易捉摸的感情,但作者以他非凡的功力,借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它表现了出来。最具代表性的是它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它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与愁成为可以接触的具体形象。沈祖棻《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秦观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 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诗名,全诗,诗人和全诗意是什么?

浣溪沙

漠漠清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漠漠:弥漫,无边无际。

穷秋:晚秋。

飞花:飞舞的落花。

译词:

春天里轻寒弥漫,我独自登上小楼,早晨,天气阴沉,无聊有如深秋,屏风画着淡烟流水,使人觉得寂寥清幽。

自在地飞舞的落花,梦一般轻柔;无边细雨,就像心中绵绵的忧愁。宝帘低垂,闲挂着小小的银钩。

题解:

这首词抒写女子的相思别情,却不用直笔,而是于景中见情。上片写天气与室内环境的凄清,因主人公心中原本含愁,所见所感自然无非愁境,不言愁而愁自见。下片“自在飞花”二句,梁启超称为“奇语”,作者以抽象的梦和愁来比拟具体的飞花与丝雨,显得空灵至极,温柔至极,对借景抒情起了更好的效果,描绘了一种凄迷的景色,显示出人物同样凄迷的心情。末句以景成结,点出帘外愁境与帘内愁人,语似疏淡而情实浓郁。

谁知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丝”是出自哪首诗?

分类: 教育/学业/考试 学习帮助

解析:

【名句出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语出秦观《浣溪沙》。

【古诗原文】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诗文释难】

穷秋:夏历九月。

【作者点击】

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风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名句解读】

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 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与其说是词人刻画春雨,还不如说意在传达出词人惆怅忧伤。

【全诗评析】

这首词是写春愁的。词中描写了一个细致幽微的感觉中的世界。文章开头一词“漠漠”一语双关:一方面写广漠的空间都被“轻寒”笼罩着,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另一方面,又表现词人内心一种难以排遣的凄清。在词人眼中,这“轻寒”好似深秋一般肃杀萧瑟。“无赖“即为“无奈”,应是词人登高时的感受。这两句都是写楼外之景,“淡烟流水画屏幽”,词人笔峰一转,写楼内那画着“淡烟流水”的屏风。无论是楼外的“漠漠清寒”,“晓阴”还是楼内的“画屏”,它们所传递的感受都是清冷和凄凉的。接着作者将自己心中的心结寓于飞花丝雨之中,情景相融。最后作者以一种漫不经心的笔调写道“宝帘闲挂小银钩”。“宝帘“的这一份闲与作者内心的惆怅形成鲜明的对比。物无情,人却有情。

【用法举偶】

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什么意思?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释义:

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飘飘的,好像夜里的梦。满天的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千条万缕,就和这心里郁积的愁一样多。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原文: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宋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思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意思是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

这句话出自北宋词人秦观所作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词的上片通过人的感受点示了时间、地点、气候,女主人公在春天的早晨独自登楼;下片正面描写春愁,将飞花比作梦,将细雨比作愁,点明了主旨。作者用“轻描淡写”的笔法,融情入景,意境怅静悠闲,色调轻浅幽渺,含蓄有味。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表达了作者触目伤情淡淡哀愁寂寞的心情。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

出自《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通过人的感受点名了时间、地点、气候,女主人公在春天的早晨独自登楼;下片正面描写春愁,将飞花比作梦,将细雨比作愁,点明了主旨。

1、“伤春”是古代诗词的一大主题,在对季节变换的惋惜的背后,就隐藏着对时光年华逝去的感叹,对生命,爱情乃至一切美好事物之短暂易逝的一种悲哀,秦观早年虽英气勃发,议论宏伟,但在新旧两党斗争中,他连遭打击,先是屡困京洛,后又远谪南荒,难免给他带来绵绵苦痛。

2、这首词的作年目下已难确考,但联系他的坎坷身世,可能此词也寄托了他的忧愁悲慨之情。

3、下片写倚窗所见,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主人公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

4、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

5、译文如下:

薄薄春寒无声息地侵入小楼,拂晓阴云惨淡像荒凉的暮秋,彩色的屏风画着淡烟笼罩流水。

柳絮飞舞如虚无缥缈的梦境,丝丝细雨落下如同我的忧愁,万般无奈我把精美的帘幕挂起。

6、原文如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7、字词注释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漠漠:形容像清寒一样的冷漠。轻寒:指薄寒,不同于严寒和料峭的春寒。

晓阴:早晨时天阴。无赖:无聊,无意趣。穷秋:晚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参考注释】

1、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怅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

2、“漠漠轻寒上小楼”起调很轻,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入境,漠漠者,弥漫,轻淡也,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3、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皆其意。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

4、这是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词虽未正面写人,而人宛然在兹,时届暮春,冷从何来呢,“晓阴无赖似穷秋 。”

5、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象秋天一般,穷秋者,九月也。南朝鲍照《白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

6、唐人韩偓《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词境似之,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无赖者,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也。

7、南朝徐陵《乌栖曲》云 :“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 ,”以无赖喻节序,亦见于杜甫诗,如《绝句漫兴九首》之一云:“无赖春色到江亭,”此词云景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小楼”,“晓阴”,时间地点在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

8、接下来“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画屏上一幅《 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9、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过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 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

10、此处作者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今人沈祖棼《宋词赏析》,分析这两句时,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

11、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

12、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 ,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13、此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犹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艺术品,作者善于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展现人物复杂,细腻的心灵世界,从而使读者通过环境和心灵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体味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