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生活百科 >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关系?

三大战役和百团大战的共同点: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发起的战役。

二者的不同点是: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是内战。而百团大战是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发起的反侵略战争。

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

三大战役第一个打响的战役是?

第一个当然是辽沈战役。

70年前的今天,1948年9月12日,解放战争著名三大战役的第一仗辽沈战役打响,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那么,当初为什么选择先打辽沈战役,而不是淮海战役或平津战役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


东北战场我军兵力占优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后,人民解放军从1947年下半年转入战略进攻,经过1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歼灭了大批国民党军,把主要战场由解放区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至1948年7月,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减少为365万人,其中正规军198万人,能用于第一线作战的仅174万人,且被分割在以沈阳、北平、西安、武汉、徐州为中心的5个战场上,在战略上陷入被动。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余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武器装备日益改善,战斗力大大提升。

1948年9月12日,解放战争著名三大战役的第一仗辽沈战役打响,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在三大战役中,第一个打响的战役是辽沈战役。战役的时间为:1948年9月至11月,历时两个月,第四野战军投入总兵力70万,消灭、俘虏敌军55万人。辽沈战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为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乃至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一个是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最早打响。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辽沈战役歼灭了东北“剿总”及所属4个兵团部、11个军部、36个整师及地方部队计47.2万人,俘国民党军少将以上军官186名。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第四野战军首先发起了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第一个打响的战役,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打下了锦州,在东北战场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全歼国民党军50余万,解放了东北全境,为解放全中国打下了基础。

三大战役之中,第一个打响的是东北林彪指挥的“辽沈战役”,此次战役历时52天,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成功将东北的55万老蒋的军队分割包围,歼灭老蒋的部队47.2万人,老蒋“五大主力”之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则在此次战役之中被解放军打垮,廖耀湘、范汉杰等一干名将也败于解放军之手。

辽沈战役的胜利从全局上来看是其决定性作用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才有之后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第一个打响的是辽沈战役。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三大战役是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进行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其中最先打响的是辽沈战役,这也是三大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役。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在东北野战军先后在塔山阻击国民党“东进兵团”和在彰武、新立屯阻击国民党“西进兵团”对锦州的增援后,于10月9日对锦州发起总攻,至15日攻克锦州。

10月17日被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60军起义,新编第七军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在新立屯、黑山一带全歼廖耀湘兵团。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至此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的胜利,宣告了东北全境的解放。

首先打响的是辽沈战役,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东北全境的大手笔战例!此次战役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力量的抗衡的惊天逆转,林彪司令员率须的东北民主联军也就是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已经拥有了百万之众!

第一是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等战役后,不断扩充,发展力量,在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特种兵)、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第一个打响的是辽沈战役。

解放军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歼敌最多的三次战役,分别是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华北战役。三大战役过后,彻底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共歼灭敌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为挽救革命发动了哪三大战役?

回答: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挽革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2.平津战役;

3.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三国时三大起义和三大战役?

官渡之战

一代英雄袁绍退出历史舞台,曹操统一中原,以及北方成为天下最大势力。

赤壁之战

一代枭雄曹操从此丢掉“超级大哥”的实力和身份,转而成为勉强压制孙刘的势力。颠沛流离多年的刘备却顺势夺取荆州,从此成为一方诸侯。

夷陵之战

一代英雄刘备撤退的路上病死于白帝城,所带兵马全军覆没,给蜀汉消耗了大量地有生兵力,从此一蹶不振,被迫往南部山区发展。而孙权从此彻底消除了来自于刘备方面的威胁,稳坐东吴。此时,相对平衡的鼎立之势基本形成。

三国演义开篇的黄巾起义,由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发起,二是淮南袁术在寿春称帝,国号“仲”,第三个起义是南蛮王孟获叛乱。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二、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是有争议的,例如《资治通鉴》就认为它是以多胜少。不过,这三战的确打得相当精彩,却是不争的事实;三、三战在进行过程中都使用了“相持”这一战术,战争拖延的时间都比较长。尤其夷陵之战,战争的双方在山川综谷间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谓旷日持久。四、这三战都是三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之战,因而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官渡之战使曹操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使他一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赤壁之战确立天下三分的历史格局,使三国的走向日趋明朗。夷陵之战则最终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国成为事实。 这三战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三战爆发的时间不同。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战则迟至黄初三年(222)。二、三战爆发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战是在军阀割据状态下爆发的,赤壁之战是在曹操显现统一趋势的情况下爆发的,而夷陵之战又是在三国鼎立已经大致形成的情况下爆发的。

三大战役分别是什么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近代史的三大战役?

近代史上三大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发生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并称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除徐蚌会战还有哪两个?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

关门打狗是辽沈战役。解放军攻克锦州后,国军包括五大主力在内的新一军、新六军等数十万大军就被关在东北了,分别在黑山、长春等地被歼灭。

瓮中捉鳖是平津战役,天津攻克后,北平的守军被困在瓮中,不得不投诚。

最后一次是淮海战役,60万大军与80万混战。结果由于初期国民党方面许多部队的倒戈,造成淮海战役国军的全线被动,最终崩盘。

徐蚌(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是辽沈战役。解放军攻克锦州后,国军包括五大主力在内的新一军、新六军等数十万大军就被关在东北了,分别在黑山、长春等地被歼灭。

瓮中捉鳖是平津战役,天津攻克后,北平的守军被困在瓮中,不得不投诚。

最后一次是淮海战役,60万大军与80万混战。结果由于初期国民党方面许多部队的倒戈,造成淮海战役国军的全线被动,最终崩盘。

徐蚌会战是国民党方面的称谓,而我们共产党方面的称呼是“淮海战役”。另外两个是分别是“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结束时间最晚,歼灭敌人最多,支前民工牺牲最大的战役!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再无重大军事集团,“长江以北再无战事”!

三大战役除徐蚌会战外还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徐蚌会战就是指的淮海战役。

三大战纹按时间顺序发生的先后顺序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国民党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国民党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解放军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国民党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解放军和中共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徐蚌会战又称淮海战役,还有辽沈战设,平津战役,具体如下: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 97%的土地和 86%的人口。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哪三大战役?)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军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始,国军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

一个月后,中共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

9月间中共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共首次攻克国军重兵设防的坚固城池,也宣示了重点防御计划的失败。在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摄于中共华东野战军的强大阻援部队,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直至济南城破,黄、李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新华社在1948年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1]。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使得共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由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伪“剿匪总司令部”、1个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国共损失比:13.3:1。基本上解放了平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

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1,变为1.3:1;

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 97%的土地和 86%的人口。国民党军队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军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始,国军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

一个月后,中共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

9月间中共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共首次攻克国军重兵设防的坚固城池,也宣示了重点防御计划的失败。在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摄于中共华东野战军的强大阻援部队,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直至济南城破,黄、李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新华社在1948年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1]。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使得共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由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平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由林彪、罗荣桓和聂荣臻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个伪“剿匪总司令部”、1个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整师及非正规军4个师,共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国共损失比:13.3:1。基本上解放了平津地区。使古都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平津战役的胜利,连同辽沈和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局面已经基本确定。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三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大战役。

三大战役指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的三次主要战役。除徐蚌会战(国民党军方面的称呼,我军称为淮海战役),另外二大战役分别为发生在东北地区的辽沈战役和发生的华北地区的平津战役。

以锦州为中心实施关门打狗的辽沈战役和以北京和天津为主的以全歼傅作义集团的平津战役

徐蚌会战是国民党军的说法,而我党我军称之为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除了准海战役,还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徐蚌会战是国民党军的说法,而我党我军称之为淮海战役。

三大战役除了准海战役,还有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1927年三大战役有哪些?

答:三大战役:1.南昌战役、2.秋收战役 3.广州战役。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北伐军2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根据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领导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3.1927年12月11日,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黄平(1932年12月在天津被捕叛变)、周文雍、恽代英、杨殷、叶剑英、聂荣臻等领导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和广州工人赤卫队、市郊农民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是最,因为力量悬殊,起义都失败

1927年三大战役有: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